《海上鋼琴師》逆襲,情懷又奏效了?

一張電影票,赴一場遲到了21年的約。

電影《海上鋼琴師》誕生於1998年,時隔21年後首登中國內地大銀幕。毫無疑問,它的重映對於影迷來說是又一個“有生之年”。自今年11月15日正式上映,首週末在排片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收穫票房6304萬,超過《霹靂嬌娃》位列同期第二。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預測,內地票房有望突破1.2億,與此同時,其口碑也從豆瓣TOP250的15位升至13位。

《海上鋼琴師》逆襲,情懷又奏效了?

在看到《海上鋼琴師》取得的成績後,有電影大號感慨:“國內片方是不是可以考慮跟著每年4K修復的節奏,把經典老片都買來放一輪?”這也得到了諸多影迷的積極響應。

老片大規模重映始於2009年,而回顧老片重映的十年曆程,其實也並非所有的經典影片都能借此實現“梅開二度”。

情懷非萬能良藥

2009年,《東邪西毒終極版》打出了“紀念張國榮”的口號,成功吸引廣大影迷的注意,最終取得了超過2500萬元的票房。以幾百萬元修復費的投入,換取如此不俗的票房成績,讓業內人士看到了“情懷牌”的商機,掀起老片修復,再登院線的熱潮。然而,老片重映還是一個小眾市場,“淘金之路”並非一路暢通無阻。

2011年,同樣打著“紀念張國榮”旗號的87版《倩女幽魂》,就不似《東邪西毒終極版》一樣有運氣,票房僅280萬;2012年,《新龍門客棧》票房僅入賬626萬。兩部電影均未能賺到錢,便匆匆下映。2015年,除了《甜蜜蜜》的1200萬票房,《功夫》和《一代宗師》分別以3D技術重新包裝登陸內地院線,分別收穫約2600萬、9700萬票房。

《海上鋼琴師》逆襲,情懷又奏效了?

到了2017年,兩部重映影片呈現“極與極”的對比,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票房逼近兩億,成為國產破億重映影片的獨苗;反觀張國榮的《失業生》,上映10天僅收610萬票房。而張國榮的另一部經典作品《英雄本色》收穫3200萬票房。

港片經典冰火兩重天,內地老片的市場反響更顯慘淡。2018年,張藝謀的巔峰之作,莫言編劇、顧長衛攝影、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重映,時隔30年再度登上大銀幕。然而,當年的4000萬票房冠軍,重映票房卻僅有34萬。

《海上鋼琴師》逆襲,情懷又奏效了?

由此可見,情懷雖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賣點,卻也並非萬能良藥。首先,本身題材的小眾和影響力不足會極大地限制了電影重映的票房空間;再者,近年來,大量影片不斷地兜售情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另外,觀影渠道的豐富也會對票房產生影響。

進口片比國產片風光

相較國產老片的不盡如人意,進口老電影的重映則顯得風光得多。2012年,詹姆斯·卡梅隆花費上千萬美元對《泰坦尼克號》進行修復和3D格式轉制之後,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公映,最終在國內拿到9.5億票房,成為當年的現象級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為紀念《泰坦尼克號》中國上映20週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再度推出了重映版,所有場次座位12秒售罄,再次證明了這部電影在中國觀眾心目中的地位。

《海上鋼琴師》逆襲,情懷又奏效了?

同樣是在2012年,2009年內地進口片冠軍——災難片《2012》在“世界末日”之際,同樣以3D格式重回大銀幕,並收穫1.3億票房。2013年,史蒂夫·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侏羅紀公園》也以3D轉制格式登陸全球院線。雖然時隔20年,但電影利用傳統特效製作的機械恐龍模型依舊逼真、震撼,除了影迷,年輕觀眾也被吸引,最終票房3.49億。

近兩年,進口老電影再一次展現出較強的票房號召力。2018年,宮崎駿動畫《龍貓》30週年重映取得了1.72億的票房成績,位列2018年動畫電影第7;今年6月,被譽為日本殿堂級的動畫片,問世18年之久的《千與千尋》終於在國內上映。一時之間不論是影迷還是動畫發燒友熱血沸騰,紛紛走進電影院貢獻票房,《千與千尋》連續7天獲得單日票房冠軍,最終票房達到4.86億,暫列2019年進口動畫票房第一。

《海上鋼琴師》逆襲,情懷又奏效了?

▲海報均為黃海設計

而今的《海上鋼琴師》,以4K修復版的形式在內地上映,觀眾走進電影院的熱潮也頗具“朝聖”意味。無論是《泰坦尼克號》《龍貓》《千與千尋》,還是《海上鋼琴師》,從這些影片的出色票房表現,可以看到“內容為王”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能夠得到觀眾青睞的關鍵。正如在網絡上關於重映影片的討論中,《天堂電影院》《肖申克的救贖》等高分經典呼聲一直未曾減弱。

老片重映價值何在

重映實際上是一種商業模式,旨在通過再次利用版權內容所產生的注意力,獲取市場價值。據瞭解,一部老電影的修復流程包括物理修復、數字修復、藝術修復、合成和鑑定保存。

而從清潔接補,到檢查,並對畫面和聲音進行修復,在主創人員的指導下調色後進行聲畫合成,最後還要請專家鑑定再用硬盤等磁盤保存,一整個流程下來,最起碼要200萬人民幣。

《海上鋼琴師》逆襲,情懷又奏效了?

在宣發方面,由於是二手工作,成本投入自然低過首發影片。綜合製作與宣發兩個層面,老片重映無疑是一件“即使不能大賺一筆,也不會大虧”的買賣,這也是一直不斷有人投入到老片重映的熱潮當中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老片重映也有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2018年,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規範完善電影復映管理,要求電影復映嚴格保護各版權相關方權益,另外還要控制影片放映規模,規定全部放映範圍不超過2500個影廳,每家影院放映單部復映影片的影廳不超過1個。放映資源有限,註定了重映影片無法成為“爆款”的命運。

《海上鋼琴師》逆襲,情懷又奏效了?

在此限制之下,如何找到更符合當下觀眾取向的營銷方法,而不僅僅是被困於“懷舊”、“情懷”的固定模式之中,亦是影片重映宣發的重中之重。

畢竟,對於出品方和發行方來說,經典老片的口碑價值就在那裡,不論重映的出發點是否真是為了情懷,站在市場角度,發揮其最大商業潛力才是終極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