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柿子紅

又是一年柿子紅

十月下旬,自駕到秦嶺深處尋覓秋色,從陝西丹鳳到洛南有一條近百公里的“蟒嶺綠道”,風景旖旎,氣象萬千。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在依山傍水風光如畫的綠道兩邊,行道樹竟然是核桃樹和柿子樹。

時令已近深秋,樹上的核桃早已被果農採摘一空,只留下滿樹斑駁疏疏朗朗的綠葉;而柿子樹上則碩果累累,無人問津,沉甸甸的柿子幾乎壓斷了枝頭,停車駐足,伸手可及。

又是一年柿子紅

這些柿子樹不是一顆兩顆,也不是一片兩片,而是沿著綠道伸展了幾十上百公里。極目遠處,莽莽蒼蒼的的大山裡,時不時地也是一樹火紅,仔細看,那不是紅葉,那也是柿子。很多已經熟透了,被鳥啄食後摔在地下,一片狼藉。

問過當地山民能否購買,他們敦厚地說你隨便摘吧,不要錢。我們下車採摘,飽餐,這自然熟透的柿子比催生放熟的柿子好吃多了,吃後再裝袋帶上車,邊開車邊和媳婦說道這多的柿子可惜浪費了,心疼不已。

又是一年柿子紅

喜歡柿子的人看到這裡,也許也會像我一樣,搓手扼腕,惋惜不已吧。這莽莽蒼蒼的秦嶺深處,綿延百里漫山遍野紅紅的柿子,有的掩映在綠葉間,有的柿樹已經綠葉落盡,只剩下一樹樹火紅的果子,隨著天氣的日漸寒冷,就會慢慢地自行熟透摔落,真的可惜了。

《西遊記》第六十七回“拯救駝羅禪性穩,脫離穢汙道心清”裡,也描寫過柿子熟了無人摘的景象。話說唐僧師徒經過駝羅莊,叩門求宿,自我介紹“乃東土差往西天取經者”。開門老者聞言,感嘆說,西行是去不得的。唐僧問,怎麼去不得,老者用手指道:“我這莊村西去三十餘里,有一條稀柿衕,山名七絕。”唐僧問何為七絕,老者回答:“這山徑過有八百里,滿山盡是柿果。古云柿樹有七絕,一益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大,故名七絕山。我這敝處地闊人稀,那深山亙古無人走到。每年家熟爛柿子落在路上,將一條夾石衚衕,盡皆填滿;又被雨露雪霜,經黴過夏,作成一路汙穢......”,我在想,《西遊記》裡所說的“稀柿衕”,莫不就是這裡吧。

無獨有偶。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也說柿有七德,一長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大,可以臨書。可能《西遊記》說的古云,就是來自段成式。閒時翻看醫書,我還記得柿葉煎水可以治胃病,那麼,柿子樹豈不是具有八種功德嗎?說笑了。

我們隨州本地也產柿子,但沒有這麼多。柿子有兩種,一種牛奶柿子一種磨盤柿子。小些的圓圓的那種,我們叫它牛奶柿子,大些的腰中有一道圈痕的形似磨盤的我們叫它磨盤柿子。

兒時住在三里崗尚店鄉下,那裡的柿樹,尋常只有零落的栽種,不成片,不成林。山坡邊的村子,村頭立著孤零零的一株,往往顯得特別高大,枝葉繁密,天將晚時揹著西方天空的餘輝,疏闊又雄壯。暮色裡傳來狗叫聲,如果想偷摘樹上的青澀柿子,得壯著膽子,手腳麻溜,還要跑得飛快。

青柿子是不能吃的,咬下去,白漿流出來,舌頭馬上就麻了,得呸呸地吐半天。最簡單的處理辦法,就是偷偷拿回家埋在糠麩裡,待幾天後摸著軟了,變紅了,就可以吃了。如果想讓青柿子熟的更快些,可以取一截枯了的幹芝麻桿,插進柿子裡,再埋進米糠。但這樣催熟的柿子,味道還是有一點澀麻,不如自然熟透的好。

磨盤柿還有一種催熟的辦法。可以找個小罈子注滿淘米水,把柿子浸在裡面,壇口揉一團辣蓼子封上。這樣泡熟的柿子,皮還是青的,吃時洗淨,咬開堅實的果皮,果肉雪白,帶著細微的小麻點,有點脆,有點澀麻,又慢慢泛出絲絲的甜味。

回城已經幾十年了,但腦海裡還時時浮現兒時和柿子有關的往事,我知道,那是忘不掉的鄉情。很巧,就在我現在居住的文峰花園,在樓下綠地裡,也栽種了三棵柿子樹。這三棵樹快有14年的樹齡了,三棵樹都長成了枝繁葉茂的大樹。每年,它們都是碩果累累,它們也被果實壓彎了枝頭,從我四樓的窗口,幾乎伸手就可以夠著,但我從不去採摘它們。我看著它們的果實落在地上,我看著各種小鳥在樹上啄食,我也看著別人拿著竹竿打,但我不去摘,也不去撿。想吃柿子了,我就去市場上去買幾個。

我想看的,是枝繁葉茂的柿樹,是柿樹上的碩果累累,是紅紅的果子掩映在枝頭肥大的綠葉黃葉暗紅葉片間豐碩的景象。

我喜歡柿子,喜歡它的碩果累累,喜歡它的火紅晶瑩。我的微信QQ頭條簡書公眾號的圖像,都是碩果累累火紅的柿樹圖片,我期望火紅,更期望沉甸甸的累累碩果。

又是一年柿子紅
又是一年柿子紅
又是一年柿子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