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中國曆代書法家有一個共性,

喜歡反覆書寫儒家、道家經典,

詩詞古文名篇等。

《彩色放大本中國著名碑帖》(第六集)收入:

《賀知章草書孝經》

《李懷琳書絕交書》

《宋高宗草書洛神賦》

《張疇齋書歸去來兮辭》

《趙孟頫書秋聲賦·煙江疊嶂圖詩》

《祝允明草書樂府詩四首》

《文徵明書千字文》

《陳道復書滕王閣序》

《董其昌書岳陽樓記》

……

歷代書法家的書寫不僅創造了書法珍品

而且促進了經典文本的傳播。

一部好的書法碑帖,

可以臨摹,

也可以閱讀。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賀知章草書孝經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唐證聖元年(695)進士,官至秘書監,史稱其“賀秘監”,簡稱“賀監”。與李白、張旭等友善。其著名詩篇《回鄉偶書》流傳甚廣。工書,尤善草書,溫庭筠曾評其草書“筆力遒勁,風尚高遠”。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這件草書《孝經》無署名,卷末有楷體字“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表賀監墨跡”,疑為賀知章真跡。另據《宣和書譜》記載:賀知章草書十二本中,有《孝經》二本。這卷草書縱二十六釐米,橫二百六十五釐米,計一千八百餘字。其氣勢奔放,落筆精絕,頗為後人推譽,現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

李懷琳書絕交書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此件草書《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相傳為唐代李懷琳書寫,亦有人定其為唐人雙鉤摹本。全卷計一百五十九行,一千二百餘字,曾刻入《停雲館法帖》。文徵明盛讚此本:“雙鉤廓填,筆墨精絕,無毫髮滲漏,蓋唐摹之妙者。”亦有人評說,此書品格悠然而高超。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宋高宗草書洛神賦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趙構(1107—1187),即宋高宗,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靖康二年(1127)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其在位三十五年,偏安一隅。後讓位於孝宗皇帝,居德壽宮,為太上皇。趙構一生酷愛書法,初學黃庭堅,後學米芾,遍臨晉唐各家而自成一格。草書《洛神賦》為其退居德壽宮書,文中“兮”字多處略去,“玄”字避諱作“元”字。此作格調樸厚,追蹤晉人風韻,被選入《三希堂法帖》。其規格縱二十七點九釐米,橫三百九十八釐米,絹本,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張疇齋書歸去來兮辭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元代著名畫家何澄曾繪《陶潛歸莊圖》一卷,卷後配有元代書家張疇齋書寫的《歸去來兮辭》並序。著名書家趙孟頫延祐二年(1315)在卷後題跋:“圖書總管、燕人何澄年九十作此卷,人物、樹石一一皆有趣,京師甚愛重其跡,又得承旨張公書淵明歸去來於後,遂成二絕。”元代著名書家鄧文原、虞集、揭傒斯、柯九思、危素等人均在此卷後有題跋。這件珍跡縱四十一釐米,藏於吉林省博物館。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趙孟頫書福神觀記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杭州福神觀記》由元代鄧文原撰文,記述道教領袖張惟一委派崔汝晉重建位於西湖斷橋之側的福神觀始末。由趙孟頫篆題並書寫全文。有方家評說:此作楷法雄健深厚,如龍象升空。亦有人評說此書作:字體主要取法唐代李邕,參以己意,雄健開張,用筆圓勁渾厚。全文近八百字,一氣呵成,功力非凡。書家於延祐七年寫下這一長卷,其時已臻“人書俱老,爐火純青”之境界。這卷墨跡縱三十四點二釐米,橫七百九十七點八釐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趙孟頫書秋聲賦·煙江疊嶂圖詩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秋聲賦》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元代著名書家趙孟頫受其感染,精心書寫下這篇美文。有方家稱道這一書作,通篇婉轉流暢,筆意滋潤,結體開朗瀟灑,多姿多態,深得二王筆意。這件墨跡縱三十四點八釐米,橫一百八十八點二釐米,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趙孟頫書寫的《煙江疊嶂圖詩》,是抄錄蘇東坡為畫家王詵繪畫《煙江疊嶂圖》而題寫的詩篇。有方家評說此書用筆嫻熟,結體俊美飄逸,書寫自然。其規格縱四十九點八釐米,橫四百一十三點九釐米,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解縉自書詩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解縉(1369—1415),字大紳,江西吉水人。明代洪武進士,永樂初任翰林學士,主持纂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1407),貶謫廣西。永樂八年(1410),其入京奏事。後以“無人臣禮”罪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死於獄中。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永樂八年(1410)五月,解縉在京城寓所為其侄子解禎期書寫自作七首詩篇。有方家評說,此作:“狂草兼行書,筆勢勁逸飛動,宛轉流暢,變化多端。”明代王樨登在題跋中評道:“解學士書法縱放,詩亦淋浪,往往有蒼鶻脫韝之氣。此卷蓋其左遷及歸田時作,故尤悲情感嘆,扼腕不平,所謂藉此以洩其塊壘者耶。”此作是其留存於世之代表作,全卷縱三十四點三釐米,橫四百七十二釐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祝允明草書樂府詩四首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卷祝允明草書墨跡。此作書寫的《箜篌引》《美女篇》《白馬篇》《名都篇》,為三國時期曹植創作的《樂府》四首。有方家評說,此帖得歐體之骨,顏體之雄,褚體之秀,虞字之腴,加之其放蕩不羈的性格,令此帖風骨爛漫,天真縱逸,是唐宋以後難得一見的精品之作。書家在卷後自題:“冬日烈風下寫此,神在千五百年前,不知知者誰也。”可見此書實為書家得意之作。這件長卷紙本,縱三十六點一釐米,橫一千一百四十七點五釐米。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文徵明書千字文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千字文》是我國古代兒童讀書識字的啟蒙課本,也是眾多書家臨帖習字的重要素材。明代著名書家文徵明一生臨寫《千字文》庶多,至今仍有一些真跡藏於故宮博物院、天津博物館等處,還有一些藏於海內外私人手中。在其留世的諸多《千字文》真跡中,有一件是書家七十六歲時書寫的行草《千字文》。此作筆法靈動,字跡秀媚勁健,為其傳世之精品佳作。這件真跡縱二十六釐米,橫約二百釐米,為私人所藏。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陳道復書滕王閣序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唐代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於公元675年左右前往交趾省親。途中路過南昌,適逢洪州都督閻公在滕王閣宴請賓客,王勃亦應邀赴宴並創作出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一文並詩。從此,這篇美文及詩一直廣為人們傳頌。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明代著名書畫家陳道復深受此文感染,揮毫書寫出全文及詩。這件書作,筆勢酣暢縱逸,筆法變化豐富,與大氣磅礴的文章相互輝映,誠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跡。這件冊頁共十六開(三十二頁),縱約二十九點二釐米,橫十七釐米,藏於故宮博物院。

董其昌書岳陽樓記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名篇《岳陽樓記》,廣為人們傳頌。明代萬曆三十七年(1609)七月,五十五歲的董其昌揮毫寫下了這一名垂千古的佳作。此書字大如拳,流暢勁健,數百字一氣呵成,誠為董氏精品之作。這卷墨跡縱三十七點六釐米,橫一千四百九十九點五釐米,絹地,款下鈐“董玄宰”朱文印,卷後鈐“王時敏印”、“煙客真賞”等鑑藏印。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董其昌行草書卷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一卷董其昌書寫的行草書卷,書寫的是《羅漢贊》二首、《初祖贊》《送僧䓬五臺》《送僧之牛山雞足》等。此捲紙本,縱三十一釐米,橫四百七十九點五釐米,系書家傳世精品力作。有方家評說此作:前半部分行中帶草,結體森然,運筆精到,不爭不躁,佈局閒適。後半部分草書,運筆飛動流暢,揮灑自如,如龍蛟雲霧,然而又不顛不狂,不失圓勁之妙。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王鐸臨集字聖教序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王鐸十三歲始臨《集字聖教序》。由於他長時間臨習、揣摩、精研,三年之後,對此帖已字字逼肖。明天啟五年(1625),已任翰林院檢討的王鐸時年三十四歲,為友人景圭先生臨《集字聖教序》。有方家評說此書:筆勢飛動,線條聯屬,墨有滲漲,意態圓潤,已出神入化,足以與古人比肩。這件冊頁為綾地,縱二十五點八釐米,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吳昌碩臨石鼓文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近代著名書畫家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後改為俊卿,字昌碩、蒼石,別號缶廬、苦鐵,七十歲後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曾在清末任江蘇安東縣令一月,後寓居上海。工詩和書法,尤擅長摹寫石鼓文。三十歲後始作畫。曾與同仁在杭州創立西泠印社,並任社長。在中國美術館,藏有一冊吳昌碩書畫合璧。書為其臨寫的石鼓文,畫為菊花、桂花、荷花等寫意花卉。誠如方家所評,其臨寫的石鼓文用筆遒勁,氣息深厚,結體以左右上下參差取勢,可謂自出新意,前無古人。此冊為十二開,縱三十三釐米,橫三十七釐米,書家摹寫的石鼓文字數較多,是一件極為難得的墨寶。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集字聖教序(墨皇本)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在諸多宋拓《集字聖教序》版本中,藏於天津博物館的所謂“墨皇本”,因經清代崇恩收藏並多有題跋和批註而名聲顯赫。民國時期,有正書局、中華書局等多家先後以珂羅版印行此本。前些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文物出版社、西泠印社等先後將此拓本彩色印出。為幫助讀者臨習這一名帖,編者謹將此拓本重新拼接,放大印出。然拓本中部分字䈬漫漶,不便臨帖,為此編者選用《集字聖教序》朱臥庵藏本、張應召藏本將其補出。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王羲之十七帖(文徵明朱釋本)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十七帖》為王羲之草書書信匯帖,以第一帖首字“十七”名之,凡二十九帖,人稱其為王羲之“草書中之龍象”,堪稱草書之絕品。而今,留於世的宋拓本鮮少。其中,以文徵明朱釋本和姜宸英藏本更為有名。明代嘉靖乙酉年(1525),五十六歲的文徵明見到一宋拓《十七帖》,深感此本神骨清勁,繩墨中自有逸趣,欣然逐字小楷朱書釋於其旁,又以小楷撰寫題跋,端勁秀雅的精楷亦為此拓本增輝添色。此“文徵明朱釋本”後流入美國,為安思遠收藏。與另一件流入日本的姜宸英藏本《十七帖》相比,文徵明朱釋本可稱為肥本。兩種拓本,可謂異曲同工,各有千秋。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寶晉齋法帖·晉右軍王羲之書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寶晉齋法帖》於宋鹹淳四年(1268)由無為(今安徽巢湖無為縣)通判曹文格所摹勒,是宋代刻拓的一部重要法帖。特別是其第三卷和第五卷的《晉右軍王羲之書》中,有許多是《淳化閣帖》第六、七、八卷未有收入的王羲之墨跡。編者謹將這部分珍跡選出放大出版,供廣大讀者欣賞、臨習。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孟法師碑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孟法師碑》全稱《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孟法師是唐代一位著名女道士,貞觀十六年(642),其弟子陳光等人為頌揚師德而立碑,碑文由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諫議大夫褚遂良書寫。清代大收藏家李宗瀚稱道褚遂良這一書作:“遒麗處似虞,端勁處似歐,而運以分隸遺法,風規振六代之餘,高古追二王以上,殆登善早年極用意書。”此唐碑早已亡佚,僅有經李宗瀚收藏的一件拓本留存於世。這一孤本亦是“臨川四寶”之一,後流入日本。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善才寺碑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善才寺碑》全稱《大唐河南府陽翟縣善才寺文蕩律師塔碑銘並序》,於唐代開元十三年(725)立於河南許昌。碑屬褚遂良書,據清王澍、翁方綱考定,為唐魏棲梧書。有方家評說,碑文字跡勻稱,筆勢圓勁流麗,結體嚴謹,縱逸靈動,開合自如,精氣十足。碑石久已損毀,有清代李宗瀚舊藏拓本傳世。這件拓本為海內孤本,系“臨川四寶”之一,現已流入日本。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華山廟碑(長垣本)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華山廟碑》,全稱“西嶽華山廟碑”。東漢延熹八年(165)所刻,高二百五十四釐米,寬一百十九釐米。凡二十二行,行三十七字。碑額篆書“西嶽華山廟碑”,為著名漢碑之一。其書法結體勻稱,筆畫舒展多姿。清代學者朱彝尊有言: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一種流麗,一種奇古,惟延熹華嶽碑正變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長,當為漢隸第一品。據傳,此碑明代嘉靖年間毀於地震,現存原石拓本亦只有四種,一是“長垣本”,二是“華陰本”,三是“四明本”,四是“玲瓏山館本”。“長垣本”為王文蓀所藏,系宋代早期拓本,與其他三本相比,殘字最少,僅損十字。此外,“長垣本”以題跋甚多而知名,其中有王鐸、成親王、朱彝尊、翁方綱、阮元、吳讓之、何紹基、英和、吳榮光、楊守敬等眾多名人。


你和書法家之間只差一部經典


內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