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重映: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人究竟需要多大的世界?”

是一個家那樣大,還是一艘船那樣大,還是一個國家那樣大,一顆地球那樣大?

近日,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重新登上了新浪熱搜。

這電影很簡單,但無疑宏偉之至。

《海上鋼琴師》重映: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01 世界在變,1900不變

電影開始於一個小號手麥克斯,為了生計要賣掉自己心愛的小號,在臨走之前他想再吹一次自己的小號,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麥克斯是故事的敘述者,是主人公1900的知己,因此,從他的視角進行講述,既有第三人稱視角的客觀態度,又讓這個故事帶有傳奇性質。

1900來到這個世界就顯得孤獨,被親生父母遺棄於郵輪,幸運的是被豪放而粗魯的鍋爐工丹尼收養,並給他起了個長而古怪的名字。

《海上鋼琴師》重映: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於是,1900在這艘郵輪的傳奇人生就這樣展開了,隨著歲月的更迭,他逐漸長大,開始觀察外面的世界,終於,一種叫音樂的東西觸動了他的心絃,一位叫鋼琴的淑女成為他的戀人。

關於他究竟從哪裡學會了鋼琴顯然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幾年內兩度成為孤兒的他終於獲得了他一生不會拋棄,也不會拋棄於他的音樂。

《海上鋼琴師》重映: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此後,他伴隨著郵輪在世界遊歷,他在頭等艙以調皮的表演施展著才華,在下等艙他以更天才的表演施放著能量,期間有外界的誘惑,有外界的挑釁,他都在一陣陣短暫的波瀾後重新紮根於他生長的這艘郵輪,哪怕一段隱約萌發的愛情也只是讓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掙扎更劇烈了些,他還是愛那船,還是愛那臺鋼琴,或者更準確的說他還是對上岸後的世界感到恐懼。

在我們看來,1900是孤僻的,是自閉的,是需要“治療”的,就如他的好友邁克斯所做的一樣,一再勸說他去廣闊天地,或許在邁克斯眼中,在幫他灌製唱片的商人眼中,他們都是在幫助1900,都是在治療一顆孤獨的靈魂。

《海上鋼琴師》重映: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02 人生而孤獨

電影裡有一個鏡頭讓我特別難受:人們圍繞在1900身邊為音樂起舞的時候,有人看見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鳥獸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榮耀也挽救不了孤獨,此刻他非天才,是個可憐的被遺棄者。

準確的說,每個人的本質都是孤獨。

但,1900是直面孤獨的,超越孤獨的。

而我之所以在1900身上感受到孤獨,是因為我害怕面對孤獨。

我們或許沒有《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看的更加清楚,他的一生生活在郵輪上,他不願離開一個讓他感到安定自由、無憂無慮的空間,他永遠沒有踏上陸地,開啟他的“遠大前程”,在我們看來,他或許是自閉的,但是,他是最清醒的,在最後無比絢爛的死亡中,他走的孤獨而坦然。

《海上鋼琴師》重映: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來去自如。

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孤獨的人?

但事實上,在當今社會誰又不是一個孤獨患者在自我拉扯。

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孤獨這個命題,無論哪個時代都不過時。

現在,有多少人,表面上交友遍天下,微信好友上千人,但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要找個人說說話,翻遍了通訊錄,最後還是頹然放下手機,又重新拿起手機:瑪德,看劇追星不比找人聊天有意思?

孤獨這種情緒,好像上百年來都未曾改變過,只是從一個人延續到另一個人身上,然後再蔓延到一群人身上。

如此而已。

《海上鋼琴師》重映: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03 關於1900為什麼不下船

我想很多人都能夠理解1900,理解他為什麼不下船。

因為很多人都一樣,都在心裡偏執地為自己劃下一片領地,一片只屬於自己的領地。

那艘船也是一樣,是1900給自己設定的壁壘,在他看來,世界上只有一艘船那麼大,就剛剛好。

他想要一個看得到盡頭的世界,鋼琴是這樣,很有限的88個鍵,這艘船也是,就那麼些人,水手工人廚子,或者換了一批又一批的乘客。

這些有限的、渺小的事物,構成了他,1900這個人,一個完整的世界。

《海上鋼琴師》重映: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然而,這世界總是那麼的事與願違,當你享受著自己的一方土地的時候,卻總有人叫你走出舒適區。

就好像你明明不善交際,偏偏有人攛掇你攢個酒局。

現實裡,和1900對無限的恐懼相反,更多人正在追逐著無限。

這世界就像被圍困的城堡,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海上鋼琴師》重映: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我們是貪婪的,貪婪的想要更大更好的房子,更多的鈔票;

不停的想讓交際圈要交廣些,哪怕每天疲於奔命於並不讓自己愉快的應酬;

旅遊要走遍世界,哪怕其實只是疲憊的趕著在一個又一個景點的人群中拍照,進行所謂的打卡;

認識的人叫吃飯一定要去,就想多給自己攢點人脈,哪怕你累的已經想回家癱著。

看看1900,再反觀自己,反躬自省後,我真心覺得,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都是小丑,自我欺瞞;我們活在自己營造的世界裡生活;我們總有個無形或有形的圈子,明明不想鑽,卻偏偏鑽進去。

但是似乎“開疆擴土”是人的本能,人們總是希望這個世界更大些,更廣些。

《海上鋼琴師》重映: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其實,這世界並不是這樣的,這世界並不會因為你走遍了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你的世界便擴展到了整個城市,就算如你所願,你的世界是一個城市,但你也只是有了個城市這樣一個更大的方寸之地。

1900不貪求太多,他一生都在一艘船上生活,這是有限的;但是他一生都有音樂相伴快樂的生活,這是無限的,快樂而自在的生活才是無限的。正如很多人拼命拓展的交際網永遠是有限的,但是和其中幾個真正的知己在一起的快樂才是無限的。

1900在郵輪上有自己的快樂,也伴隨著一些悲傷,但是,快樂從來不是僅僅以空間的廣度來評判的。

1900選擇在一個相對狹小的世界裡精心構築他的世界,安逸而愉快。

而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小小的快樂永遠是“有病”的。

一個人需要的世界,能有一艘船那麼大,就已經很大了,再大一點,我們可能就不會是開心快樂,而是會感到焦慮以及恐懼了。

如果可以,我希望,弗吉尼亞號永遠都不要停靠,讓1900就那樣,一直演奏下去,一直,一直。

《海上鋼琴師》重映: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最後我想說,即使你擁有了所有豐厚的物質條件,不斷擴大你的交友圈,你獨處的時候,是否依舊會感到孤獨。

如果會的話,停一停好嗎?

外面的世界雖然很大,但是如果不開心,沒必要強迫自己去逛。

守著自己內心的小小世界,不好嗎?

1900為什麼不下船,因為船上就是他的整個世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