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足主教练臧海利:咬紧牙关 熬过最为艰难的一年

能带领辽足保级成功,对一名教练员来说不容易。带领今年的辽足保级,更不容易。刚刚过去的2019赛季,是辽足历史上最艰难的一年,从年初仓促接手,到最后两场升降级附加赛起死回生,辽足主教练臧海利称得上有功之臣。接受记者采访时,臧海利表示,回顾这个赛季,既是考验和煎熬,更是一段逆境中的历练。

记者:接手辽足主教练职位前,你已经是女足国家队教练组成员,选择接这个摊子,出于怎样的考虑?

臧海利:我从2004开始在辽足效力,在辽足踢了13年球,我是长春人,但我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在辽足度过,沈阳是我的第二故乡。当辽足需要我时,我认为是对我的一种认可,没有辽足的培养,就没有现在的我。当然对我来说,舍弃女足教练组的岗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参加女足世界杯。感受世界杯气氛,体验世界杯的过程,可以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不过我刚才说了,辽足是我的家,当家里需要我,我义不容辞。

记者:你以球员身份在辽足效力多年,转换身份当辽足教练,开始时是什么状态?

臧海利:2018年我没在辽足,接手球队时,能在2017年的辽足打上主力的球员只有张野一人,像桑一非、王皓、宋琛等队员,我们共事的时候,他们还很少上场比赛,熊飞曾经在上海申花队参加比赛。剩下的年轻队员,一部分我看过他们在预备队的比赛,还有些球员我真是对不上号,我接手球队比较匆忙,对球员要重新熟悉和了解。

记者:辽足是2019赛季起步最晚的中甲球队,你上任之后从哪里着手?

臧海利:我主要强调两点,一个是团结,另一个是执行力。现在的辽足没有大牌队员,可能有几个队员实力较强,但整体实力比较平均,大家必须要团结在一起。当时球队、俱乐部是什么样的状况外界可能不完全知道,在那种情况下,如果失去团结,凝聚力便无从谈起。至于执行力,只有球员有执行力才有战斗力。今年年初又有一些主力框架内的队员离开球队,加上张野和刘晓东受伤,球队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下降,所以我们必须靠团结和执行力。

记者:这个赛季,我们看到了球队的一些变化,一个是技战术打法上的变化,另外就是起用了一些年轻队员,能否从这两个方面总结一下整个赛季?

臧海利:使用年轻队员,是足球发展的规律,也是辽足应对变化的必然举措。今年辽足的主力框架依旧是桑一非、熊飞、宋琛、王皓、李家赫、穆伦加和古斯塔沃,但每场比赛我尽量使用两名U23球员。23岁不应算作年轻队员了,正常来说球员到二十四五岁应该已经成材。此外因为队内伤病很多,吕伟、刘尚坤受伤比较严重,两个外援经常受伤,常常只有一名外援能打比赛,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使用年轻队员比较多。

我今年来到队里比较晚,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准备,通过考察队员,分析球队现状,我觉得辽足不能像去年那样打防守反击。原因是我们的两个外援速度都不太快,球队缺少凭一己之力就能解决问题的球员,而且张野和刘晓东受伤,球队在中场缺少既能防守又能传球的后腰球员。对于辽足来说,打防守反击不一定能见到成效,改变球队打法肯定是个艰难的过程,但是早晚要有人带领球队迈出这一步。

记者:联赛前5轮我们打得比较好,当时给人一种很有希望顺利保级的感觉,没想到后面越踢越艰苦。

臧海利:从联赛开始到踢附加赛,我从来没有乐观过,因为我清楚球队的实力,包括各方面的保障是一种什么情况。可以说各个方面我们都不占优势,球队整个发展过程和我今年接手的预期是吻合的,好在最后运气不错,结果还可以。

联赛中,球迷和外界对球队的成绩感到失望,表示愤怒,我个人非常理解,但我还是那句话,无论有多困难,我作为主教练和全体球员必须咬牙挺住,拼到底,如果我们挺不住,比赛还怎么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