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他笑我”:正確處理嘲笑,是孩子發展健康人際關係的前提

在動漫《蠟筆小新》中,有這樣一段小插曲:

一天放學後,小新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抱著膝蓋悶悶不樂,連媽媽送點心過來也提不起興致。後來媽媽看到了小新幼兒園的集體出遊通知書,這原本該是孩子最開心的活動,但小新卻抱著媽媽大哭起來。

原來,老師說讓每個小朋友在坐遊覽車的時候,都要唱一支歌,小新擔心自己唱歌不好聽,害怕被小朋友們嘲笑!

可見嘲笑對於孩子來說,是無比巨大的心靈傷害。在學生時代,我們都期望得到同伴的認可和接受,如果不能被接納,甚至遭到嘲笑或者是孤立,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天大的災難。

“媽媽,他笑我”:正確處理嘲笑,是孩子發展健康人際關係的前提

不時會有新聞報道,某個孩子因為被小夥伴嘲笑,而做出過激的行為,甚至帶來嚴重的後果。

其實每一個孩子在做出過激行為之前,都是會有一些徵兆的,比如悶悶不樂,或者通過言語尋求家長的幫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這不過是孩子鬧鬧情緒罷了,於是選擇性地忽視了孩子的情緒,最終釀成嚴重的後果。

所以,孩子被嘲笑,或者嘲笑別人,是不可被家長忽視的一件事情。如果嘲笑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會給孩子帶來持續的心靈的傷害,並影響孩子人際關係的能力,正如《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商》一書中所說:

嘲笑是童年最痛苦的一種經歷。不管是被別人嘲笑,還是嘲笑別人,兩者都嚴重影響孩子維護同伴關係的能力。

“媽媽,他笑我”:正確處理嘲笑,是孩子發展健康人際關係的前提

既然處理嘲笑,對孩子來說事關重大,那麼當孩子告訴我們他的煩惱時,我們要怎麼回應呢?

首先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他,不要在意別人的嘲笑,甚至批評孩子太小題大做,用類似“這有什麼大不了的”“這有什麼好難過的”,這樣的話來否定孩子的情緒,因為如果你這樣處理,孩子會馬上對你關上心門,不再願意和你交流。

另外,當孩子訴說事情經過的時候,我們要給他一些正面的回應。比如當我們看到孩子表現出委屈的時候,可以說“他這麼說話真的很沒禮貌”“要是我聽到這樣的話,我也會很難過”等等,這樣孩子會感覺被你理解,而訴說事情的經過,本身也會減輕孩子的痛苦。

還有,當聽完孩子的敘述,你不必急於給出解決辦法,而是詢問孩子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有時候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加上可能會反應過激,比如馬上去找老師,或者找對方孩子的家長,去大鬧一通,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會讓孩子更難堪。我們首先要聽聽孩子的意見,也許他只是需要傾訴,以及得到你的安撫,然後自己去解決問題,那麼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

當孩子告訴我們,他被嘲笑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他的情緒有一個出口,讓他知道,雖然自己遇到了困難,但我們會和他一起面對,永遠支持他。

“媽媽,他笑我”:正確處理嘲笑,是孩子發展健康人際關係的前提

那麼當孩子說出自己的困惑,又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面對嘲笑的一個辦法是忽略對方,直接走開

。有時候,嘲笑別人的孩子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所以用不恰當的方式來逗樂小夥伴們。那麼讓你的孩子不做任何回應,直接走開,很可能對方會覺得無趣,也就不再拿你的孩子開玩笑了。

另外,我們還可以讓孩子直接面對,說出事實。比如直接告訴嘲笑他的人,“我不喜歡你這麼說我,我很生氣”。如果別人竊竊私語,也可以直接問“你有什麼話要和我說嗎?”。這樣,當對方接受到正面的挑戰,很可能就會終止不恰當的行為。

此外,還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反擊嘲笑的方式。比如孩子不善言辭,就可以讓孩子用嚴肅和“難看”的臉色,給對方一些震懾。也可以教孩子一些反擊的話,比如“那又怎麼樣”。

“媽媽,他笑我”:正確處理嘲笑,是孩子發展健康人際關係的前提

我們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和孩子練習應對嘲笑。如果只給孩子講道理,那麼當下一次孩子又被嘲笑的時候,很可能會忘了你講過的話,那麼給孩子一些刻意的練習,比如嚴肅的眼神、有氣勢的姿態、反駁的話等等,找到適合孩子的應對方法。

以上方法,是教孩子在面對嘲笑時如何解除困惑,但是如果孩子遭到特別嚴重的傷害,比如身體暴力、語言恐嚇等,那麼就需要家長去介入了,你需要找到孩子的老師或者其他相關的人,瞭解詳細的情況。

接下來,我想來說一說,如果你的孩子嘲笑別人,應該怎麼做。

有時候,當家長接到老師或者其他人的信息,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不當的言行後,會在公眾場合大罵孩子或者打孩子,其實這樣做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孩子為什麼會嘲笑他人呢?很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 一是家長可能因為忙碌,而缺少對孩子的關注,孩子缺少關愛,或者家長對孩子過於嚴厲,很少肯定讚揚孩子。這樣孩子就會通過嘲笑他人的方式,來求得小夥伴的關注。
  • 二是如果孩子在感統方面觸覺遲鈍,不能明確地認識到他人的情緒和感受,那麼當他嘲笑別人,特別是看到有人被他的行為逗笑的時候,他會覺得很有意思,從而變本加厲。
“媽媽,他笑我”:正確處理嘲笑,是孩子發展健康人際關係的前提

那麼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第一,我們要給孩子設立界限,幫助他理解自己對別人帶來的影響。你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哪些行為可以獲得別人的喜愛和友誼,哪些行為是不合時宜的。

第二,提出明確的解決辦法。我們可以每天問問孩子,做了什麼事情,別人有什麼樣的反應,或者別人的行為,哪些讓他感覺不好,哪些讓他感覺開心。讓孩子通過觀察和思考,懂得分辨情緒。

第三,對於孩子行為上的正向改變,及時給予肯定和讚賞。如果發現孩子有正向的改變,比如不再有意地嘲笑別人了,都要及時給他反饋,正向激勵他的行為。

第四,給孩子提供幫助別人的機會,鼓勵孩子建立健康的互動關係。發現孩子樂於助人的品質,從幫助他人中去發現快樂,感受友誼的滋潤,從而去形成良性的人際互動。

第五,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及家人之間的溝通方式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都來自於對父母的模仿。我們要注意觀察,家人相互溝通的過程中,有沒有攻擊性的言行舉止,有沒有當著孩子的面有過言辭激烈的行為。如果有,我們要先做好榜樣,改正自己不恰當的表達方式。

“媽媽,他笑我”:正確處理嘲笑,是孩子發展健康人際關係的前提

健康的人際關係,能撫慰孩子心靈,讓他們快樂地成長,嘲笑會給孩子帶來身心的重創,所以怎麼正確處理嘲笑,在親子教育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願每個家長都能用正向的教導方式,為孩子健康的人際交往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元罄,寶媽,兒童專注力老師,慈懷讀書會簽約作者,千聊聽書籤約作者。

你我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歡迎關注 @元罄,一起來聊聊孩子教育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