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廣東譚峻峰:技術促大灣區融合發展“雲”上建“智慧城市”

本報記者 趙越 童海華 廣州報道

近年來,廣東省在“數字政府”建設方面不斷髮力。而截至2019年11月初,廣東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中心已匯聚1.2億常住人口、1200多萬市場主體信息,累計匯聚5.8億條社會信用記錄數,簽發超過5億張電子證照。

而支撐這個“數字政府”平臺的公司,正是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字廣東”)。事實上,在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的指導下以及“全省一片雲”的總體架構下,數字廣東構建了包括1個省級政務雲平臺、多個特色行業雲平臺、多個地市級政務雲平臺在內的“數字政府”政務雲平臺,這些“雲”,也支撐了廣為人知的“粵省事”“粵商通”服務平臺、“粵政易”服務應用。

近日,數字廣東公司聯席首席技術官譚峻峰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詳解了“數字政府”的功能以及智慧城市的構建。同樣,在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方面,數字廣東也不斷通過技術發力。

數據上“雲”

2019年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就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設與發展。

而數字廣東正是通過政務服務,努力構建智慧城市的生態鏈。目前,數字廣東致力於建設的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中心,截至2019年11月初,已匯聚1.2億常住人口、1200多萬市場主體信息,累計匯聚5.8億條社會信用記錄數,簽發5億張電子證照。

譚峻峰向記者介紹,數字廣東成立兩年多來推動了很多項目的落地。比如針對民眾推出了“粵省事”,圍繞企業業務應用推出了“粵商通”,還有服務政府部門的“粵政易”。

事實上,作為中國經濟強省,廣東省一直為提升營商環境不斷努力。2018年8月,廣東省還發布了《廣東省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行動方案》。而作為政務服務系統,除了便民服務,營商環境的提升也成為重要考驗。

譚峻峰介紹,過去,各個政府部門都推出一個App,用戶需要分散下載註冊,很麻煩。他們將其綜合起來,形成了一套一站式的省市縣級統一的服務體系,通過“粵省事”微信小程序,可以在線辦理871項服務,並集成了67種電子證照,累計業務量已有3.6億筆。另外,數字廣東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實現了數據共享。而在流程的設計方面,數字廣東也通過技術,削減不必要的環節。

“以開餐館為例,需要多個證照,我們將這些證照辦理過程進行整合,就是可以將多個證照一次性全部辦完。因為在現場辦理相關手續之前,這些證照所需要的種種信息已經可以在線完成,為辦證者節約了大量時間。”譚峻峰舉例。

而流程簡化的智慧服務,更為一些特殊群體提供意想不到的便利。

據悉,原來殘疾人需要線下跑動,提供一定證明才能申領補助。但其實很多殘疾人本身行動非常不便,對於正常人而言的小事情對殘疾人卻非常不易。而數字廣東開發相關係統,與殘聯合作,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讓這些殘疾人足不出戶就可以申領補助。

另外,數據上“雲”之後,還有不少意外收穫。

“利用數據,我們發現有一些低保戶,家庭名下房產和汽車數量不符合低保的標準。”譚峻峰介紹,“通過我們大數據連通以及精準識別,為政府省下不少錢,這些錢可以讓政府用在‘刀刃上’”。

技術促灣區融合發展

數據的作用,不僅是“軟環境”的提升。

在譚峻峰看來,大灣區要融合發展,人才的流動非常重要,他認為,“產業經濟互動主要是人的互動”。針對港澳人士以及境外華僑人士,數字廣東通過技術手段在出入境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譚峻峰表示,希望能通過打通政務服務辦事系統,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交流互通。而圍繞便利港澳居民在廣東居住、學習、創業等需求,為港澳居民和華僑辦理政務服務和民生事務提供與內地居民同等便利,加強機制“軟聯通”。

據悉,數字廣東在“粵省事”與“廣東政務服務網”開通大灣區服務專區,通過集成優化辦事系統,提供商務簽註、港澳直通車、安居保障、子女入學、社會保險、醫療服務、停居留和出入境、工商登記、金融服務、交通服務、就業服務等多項“一站式”服務,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高效流動,帶動灣區融合發展。

事實上,不僅是大灣區,2018年上線以來,數字廣東的經驗也受到其他的地區青睞。

“數字廣東旗下一系列政務服務應用推出之後,實際上其他省市也開始逐漸推出類似應用。”譚峻峰補充。他坦言,作為政務服務系統,數字廣東旗下的平臺能夠通過技術手段讓政策更快更高質量落地,這其實也在某種程度上解放了有關部門不少精力,能讓政府更專心制定政策,即“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談到數字廣東的未來,譚峻峰笑稱:“雖然我們作為政務服務系統,沒有商業軟件的壓力,但更好的用戶體驗一直都是我們追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