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變速箱: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關於變速箱: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中國能不能獨立生產汽車變速箱?

  什麼才是一輛車的核心技術呢?

  發動機、底盤、變速箱缺一不可。

  對於起步較晚的中國來說,外國人依舊把持著自己的知識產權,技術壁壘,拒絕和中國分享汽車行業這塊大蛋糕....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中國在變速箱上與世界的差距。

  什麼是變速箱?

  用來改變來自發動機的轉速和轉矩的機構,它能固定或分檔改變輸出軸和輸入軸傳動比的裝置

  變速箱的功能?

  (1)改變傳動比,滿足不同行駛條件對牽引力的需要,使發動機儘量工作在有利的工況下,滿足可能的行駛速度要求。

  (2)實現倒車行駛,用來滿足汽車倒退行駛的需要。

  (3)中斷動力傳遞,在發動機起動,怠速運轉,汽車換檔或需要停車進行動力輸出時,中斷向驅動輪的動力傳遞。

  (4)實現空檔,當離合器接合時,變速箱可以不輸出動力。例如,可以保證駕駛員在發動機不熄火時鬆開離合器踏板離開駕駛員座位。

  中國企業現狀

據稱其實有些自主品牌是能夠造自己的變速箱的,比如比亞迪,但是這種變速箱是通過模仿研發出來的,而盛瑞傳動的8AT變速箱也不是咱們國人設計的,而是德國的教授設計的,都不是純正意義上的自主研發 。

  所以中國目前的狀況是

  花錢買技術,技術還是人家的

  經常去模仿,卻從未超越過

  不管結果如何中國企業的努力是值得認可的

  接下來讓我們放眼看看世界...

  世界級變速箱企業

  目前世界上自動變速器製造廠家主要有十家

  所有整車製造廠都是根據需求從這十家自動變速器製造廠中選配相關產品用於本廠製造的車輛。

  三巨頭

  德國採埃孚(ZF)

  採埃孚全名為ZF Friedrichshafen AG,成立於1915年,總部位於德國,是全球汽車行業的合作伙伴和零配件供應商,專業提供傳輸、轉向、底盤系統等汽車零配件。

  ZF公司在中國的代表處於1988年在北京成立,至今已擁有17家生產裝配企業,1家貿易公司,1個地區總部(含研發中心)和2家擁有完整售後服務網絡的銷售服務公司。

  現在市場上大家常見的採用ZF變速器的車型大多采用6速和8速自動變速器

  採用車型包括:奧迪全系、寶馬全系、大眾部分車型、保時捷、捷豹、路虎、沃爾沃等。

  日本愛信(Aisin AW)

  愛信(Aisin)是專門生產的自動變速箱的企業,成立於1969年。由愛信和博格華納合資建立,是愛信精機(Aisin Seiki)株式會社的子公司。豐田公司擁有愛信精機22.2%的股份,因此愛信實際屬於豐田之下

  1996年,愛信和唐山齒輪廠合資建立了唐山愛信齒輪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手動變速器。2002年,建成投產天津愛信車身零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自動變速器。

  愛信的自動變速器產品序列十分豐富,包括4擋、5擋、6擋、7檔、8擋均有涵蓋。

  大眾幾乎國產的全系愛信自動檔車型中將愛信的“TF-60SN”六速Tip-tronic自動變速箱作為標配,因為豐田是愛信的控股母公司,所以豐田旗下車型幾乎也都是採用愛信的自動變速器。

  使用愛信變速器的自主品牌有:比亞迪、東南、長城、華晨、長安、名爵、榮威、一汽奔騰、東風風神、廣汽傳祺……

  日本加特可(Jatco)

  Jatco沒有正式的中文名稱,它也是一家日本企業,其實,它的前身就是日產的AT/CVT(自動變速箱/無級變速器)分部,1999年,該分部從日產獨立出來,聯合Jatco成立了Jatco變速箱技術公司,並在2004年正式更名為Jatco株式會社,後來,Jatco又合併了同樣獨立出來的三菱AT/CVT分部,它的力量更加壯大。 Jatco的自動變速箱除了裝備日產、三菱外,還先後給現代、捷豹、通用大宇、福特、戴克、雷諾供貨。

  其他小眾企業(基本上都是美日德法)

  日本

  三菱 本田

  三菱生產的自動變速器廣泛應用在三菱、現代、起亞等品牌的自動擋乘用車上

  本田作為唯一採用平行軸式自動變速器的生產廠家,其生產的自動變速器全部為自己使用。

  美國

  通用 克萊斯勒 福特

  注:請不要將克萊斯勒與國產江淮車標弄混

  美國三大汽車及變速器生產廠,其生產的變速器全部為自己使用。

  德國

  大眾

  大眾主要生產01N、01M等小排量自動變速器,主要使用在桑塔納、捷達等自用小排量乘用車上。

  法國

  標緻 雪鐵龍 雷諾

  雷諾、標緻、雪鐵龍(聯合開發)

  雷諾、標緻、雪鐵龍三家聯合開發出AL4型自動變速器,目前 東風神龍、東風標緻旗下乘用車全部裝配該款變速器。

  所以說:看牌子砸日本車並不科學

  豐田控股的愛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自動變速器生產商以及全球第5大汽車零部件公司,已經將觸角延伸到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各個角落。

  由以上事實我們可以輕易地看到,核心、關鍵零部件技術均被外資把持,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公司只能完成前期的市場調查、產品定義、外觀及內飾設計,中期的衝壓、焊裝、塗裝、總裝、檢測,以及後期的經銷商招募、銷售管理等步驟。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們迎來了好的機會,希望未來能有中國汽車企業屹立於世界。

  中國還有許多行業的技術壁壘需要我們去打破,自主品牌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