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於秸稈扎刻和勒勒車製作,一心傳承民族非遺

這位手藝人,用高粱秸稈扎刻成作品,不需要任何的黏粘材料,經過一番巧妙的裁剪刻畫,採用稈卯相互咬合將稈與稈連接,創作出了一件精美別緻的秸稈作品,既堅固結實,又巧奪天工,令人讚歎不已。


痴迷於秸稈扎刻和勒勒車製作,一心傳承民族非遺



目前,掌握這種技術的寥寥可數,只有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經過千百次的實踐練習,才能熟練的掌握這項技藝。朱瑞華為了學習這項民間傳統技藝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辛苦。


痴迷於秸稈扎刻和勒勒車製作,一心傳承民族非遺



朱瑞華,15歲開始跟家人學秸杆扎刻和木工活,從小就懷揣著一個非遺夢。在70年代初下鄉到梅里梅達斡爾族區額爾門沁村,跟隨達斡爾族人學做大車,投犁仗,蓋房子,做各種生產生活用具。


痴迷於秸稈扎刻和勒勒車製作,一心傳承民族非遺



高粱是我國北方常見的種植物,穀粒可供食用、釀酒或製糖。剩下的高粱杆一般會用作柴火、飼料,或直接扔掉。植物秸稈燒掉不僅會很浪費,燃燒後產生的氣體還會汙染大氣環境,還不如讓它們變廢為寶,不僅能合理利用起來,還能做成一件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這樣對我們自己和整個社會都有很大的幫助,朱瑞華最初這樣想到。


痴迷於秸稈扎刻和勒勒車製作,一心傳承民族非遺



雖然製作的初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是他都咬牙堅持了下來,憑藉著內心中對非遺文化的無限熱愛,他不僅從事著秸稈扎刻事業,還從事著瑪瑙石畫、鋁藝易拉罐畫等等。


痴迷於秸稈扎刻和勒勒車製作,一心傳承民族非遺



在2012年在全國首屆社區教育舊物改造DIY大賽中作品"龍騰鶴舞"獲三等獎,作品"夢迴唐朝"獲優秀獎。瑪瑙石作品《靜》在2016年獲黑龍江省進出囗寶玉產業協會匯博杯瑪瑙奇石大賽獲銅獎。2017年與2018年朱瑞華連續兩年代表齊齊哈爾市、代表黑龍江省應天津榮程集團邀請,參加全國56個民族館非遺文化展覽。作品達斡爾族勒勒車和達斡爾族人家,在2017年榮獲"創造之星"獎,2018年榮獲"創新之星"獎。


痴迷於秸稈扎刻和勒勒車製作,一心傳承民族非遺



多獲得一份榮譽就多一份責任,朱瑞華現為齊齊哈爾市非遺協會副秘書長,省非遺協會會員。建華區民俗文化藝術協會副會長,齊齊哈爾市瑞華民間藝術交流中心經理,電視大學客座教授,社區教育學習體驗基地秸杆扎刻和和鋁藝體驗教育項目負責人,齊齊哈爾市非遺文化展示館負責人。齊齊哈爾市秸杆扎刻製作技藝傳承人、非遺達斡爾族勒勒車製作技藝傳承人,黑龍江省非遺達斡爾族勒勒車製作技藝傳承人。


痴迷於秸稈扎刻和勒勒車製作,一心傳承民族非遺



中國的便是世界的,讓中國民族非遺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是朱瑞華一直在努力實現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