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裡種出“金元寶”——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側記

黃土地裡種出“金元寶”——我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側記

發展特色農業

黄土地里种出“金元宝”——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侧记

雖然已經立冬,但三門鎮白石村的百畝菊花依然傲立枝頭,花期將一直持續到12月初。菊花產業是村集體經濟的項目之一。地還是那塊地,但白石村創造“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特色農業,沿著集體經濟發展的道路將這塊地種出了“金元寶”。

近年來,我區始終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緊緊圍繞深化農村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產業化,創新機制,強化管理,加快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提高村集體自我保障、服務群眾、穩定農村的能力,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用農村集體經濟,撬動鄉村振興的槓桿。

擺政策:

幫扶集體經濟薄弱村,增強村級經濟活力

黄土地里种出“金元宝”——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侧记

最近,新區發展研究中心的楊運芝接到了一項任務。她將作為我區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村12名幫扶隊員之一進駐雷打石鎮勝利村,幫助該村發展集體經濟。有農村工作經驗的她覺得“擔子很重,但特別有幹勁”。她利用休息時間收集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資料,瞭解勝利村的相關情況,“心裡有底,腳下才有力量,前進才有方向”。

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做好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幫扶工作,結合實際,我區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裡指出,到2019年底,重點幫扶的集體經濟薄弱村年經營性收入達到6萬元以上;到2020年底,每個村的農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到2021年底,每個農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

選對人:

集體經濟由誰做,選優育強黨支部頭雁隊伍

黄土地里种出“金元宝”——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侧记

2017年,雷打石鎮傘鋪村兩委換屆,新一屆支村兩委成立。之前,傘鋪村的集體經濟幾乎為零,不僅如此,因為班子不團結的問題還被我區評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可以說新一屆支村兩委一上任就吃了“當頭一棒”。

傘鋪村把加強支村兩委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的村“一把手”隊伍,制定出臺一系列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真正為群眾選好脫貧致富“當家人”。

去年年初,傘鋪村支村兩委決定通過三年的摸索探索出一條好路子,找出一個好品種,帶動村民一起致富,讓剩餘勞動力人人有事做,個個有經驗,家家有收入。去年3月,傘鋪村成立了“富龍土地專業合作社”,利用村上的近770畝的結構調整土地,引進“綠之優”無土栽培、“水培蔬菜”等種植項目,解決老百姓就近就業50人,同時帶動扶持原有4戶種植大戶實現規模擴展。

去年,傘鋪村實現了農村集體經濟收入28.66萬元,老百姓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去年該村在全區種植結構調整綜合考核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如今的地裡居然還可以種‘金元寶’了。

探新路:

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激活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黄土地里种出“金元宝”——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侧记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指出,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簡稱“三變”),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

三門鎮月福村在我區率先試點“三變”模式

2018年4月,月福村成立石福土地專業合作社,創辦精品蔬菜基地900多畝。月福村以種植結構調整為契機,通過收購農民自家種植的蔬菜、花卉,將進一步促進農民種植積極性,優化全村種植結構。同時,通過給予農戶流轉農田約500元/畝資金,增加農戶收入;通過設置總股份400股,每5000元/股,流轉農田的農戶優先考慮,村民自願參股。2018年7月,月福村引進湖南裕農蔬果鮮切項目。據悉,項目投產後,月福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突破50萬元。

月福村把“三變”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區積極引導鎮(街道)、村(社區)幹部解放思想,有效利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等要素,致力於把全區自有生態優勢變為群眾脫貧致富的發展平臺,充分活化各類農村要素資源,多措並舉,集思廣益,採眾家之長,當新時代“股民”;做優規劃,揚原生優勢,喚醒沉睡資源;主體帶動,創一地四金,穩定收益來源,荒山變成了“金山”,山路變成了“富路”。

我區還不斷創新“農戶+”的產業振興機制,讓“一地生四金”:流轉土地“獲租金”,村民資金入股“變股金”,村民就地務工“掙薪金”,盤活土地等資源入股“分現金”。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