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專注力一點也不難,用這些方法輕鬆搞定,在家也能完成

每每說起注意力這個話題,總是很容易發現大家在給孩子貼這個標籤的時候,並不瞭解孩子注意力的情況。只是一味用超出孩子年齡標準的尺度,去定義孩子的行為,這其實是不可行的。

嚴格來說,大部分孩子,多多少少都是“好動”的,而且孩子的專注時間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完善。

按研究標準來看的話,在0~1歲的時候,寶寶的專注力集中時間不超過1分鐘,如果有新的刺激,孩子的注意力也容易被轉移;1~3歲的時候,專注時間在2~8分鐘;3~4歲,專注時間可以達到5~8分鐘。

這裡個體化差異很大,但能達到上面這個標準,已經表示孩子有足夠“專注時間”了。

在這裡可能會有朋友提出異議:

這個時間的參考幅度怎麼那麼短?
平時早教班老師說孩子連45分鐘一節課都堅持不了,專注力可能不是很好,究竟哪個標準才是對的。

答案很簡單,早教班老師的說法,當然是錯的。讓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保持45分鐘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強度,說真的,100個孩子裡面可能都沒有1個。

而且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估計沒有多少成人能夠達到。比如長期寫作的人,可以考慮給自己設定一個45分鐘的鬧鐘,期間不能分心,要關掉手機,不能離開座位,只能盯著屏幕寫稿。

45分鐘後,再看看自己的狀態,會不會覺得疲倦不堪?特別是中午犯困的時候,那種頭腦的擠壓感,真的會讓人感覺舒適嗎?

所以,連大人都感到超負荷的事情,連自己都不能穩定地實現和做到,憑什麼用這種方式來給孩子貼標籤呢?

所以啊,在解決“孩子總是走神怎麼辦?”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做的是從孩子年齡和能力上出發,瞭解孩子真實的注意力情況,這樣才能去真正的解決問題。

而且如果用超出孩子年齡標註的尺度去定義孩子的行為,那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高壓管教。

那麼如何辨別出孩子真實的注意力情況呢?下面來說說我們注意力的不同等級,希望能給到大家更多的參考。

01 注意力四級跳

事實上,我們的注意力其實是分等級的,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的能力和階段特徵,一共有4個不同的等級:

初級注意力(Unfocused Attention)


中級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
高級注意力(Active Attention)
頂級注意力(Reflective Attention)

培養孩子專注力一點也不難,用這些方法輕鬆搞定,在家也能完成

  • 初級注意力

簡單來說就是“心不在焉”,我們經常說的“分心”、“人在心不在”,也是這個現象。

3歲前的孩子常常處於這樣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感覺孩子在“敷衍”我們。

比如表面上看,孩子是在安靜地聽我們說話,但實際上,心思卻放在其他地方了。他也許被你座位旁邊的小玩具吸引了,或者正在發呆。

所以如果你發現,當你興致勃勃地和孩子說一通,但是孩子的眼神已經飄去其他地方了,這也是孩子初級注意力的表現方式,他被內心更好奇的東西牽引走了。

  • 中級注意力

簡單來說就是“隨心所欲”,當我們感覺到孩子非常隨性、好動、總是風風火火地跑動和切換的時候,恰恰是孩子的中級注意力在發揮作用。

比如你發現寶寶非常堅持,一定要把紐扣扣上,或者讓吸管塞進一個小孔裡,雖然總是失敗但是卻契而不捨;

或者你發現寶寶在話都還沒想清楚前,就噼裡啪啦說一通,聽得旁人云裡霧裡,說明孩子正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裡;

或者你讓孩子幫忙拿點東西,可能開了個頭,說“幫我取個水杯”,然後孩子還沒聽清水杯放在哪裡,就風風火火跑去昨天放水杯的地方,想著“水杯肯定在那裡”。

  • 高級注意力

這是我們認為的“有效關注”,指的是我們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只想著一件事情,即便想不通透,也會不放棄繼續鑽研。

雖然中級注意力的寶寶也會出現“即便失敗也不放棄”的探索行為,比如一定要把紐扣扣上,或者讓吸管塞進一個小孔裡,但是高級注意力的特點在於,孩子會開始探索如何旁徵博引、尋找答案的方法。

比如當你發現孩子紐扣扣不上去,但是他拿了一個透明膠過來把紐扣貼上去;或者發現吸管塞不進去一個小孔,就用小剪刀把孔開大一點,再把吸管塞進去;這樣的過程,便是高級注意力的表現。

  • 頂級注意力

這是最高層級的注意力,又稱之為“思考式的注意力”。

表面上看,頂級注意力的行為方式和初級注意力是相似的,比如你看到寶寶目不轉睛的盯著一個東西,不做任何動作,深深地注視也不說話。

但是頂級注意力的寶寶腦海中的思考方式卻是專注而忙碌的,不會轉移到其他地方,也不會選擇放棄探索,他會先在腦海中迅速過濾各種有效的方案和想法,最終作出判斷,並找其中的一些方式來嘗試,試圖攻破自己的難題和任務。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4個等級出發,去辨別孩子當下的注意力情況,來尋找解決的方法。

例如我家弟弟Eric的注意力級別更多是在中級注意力往高級注意力過渡的過程,現在仍不穩定。

所以每次三個人讀繪本的時候,我都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Eric的表情,如果發現他眼神不怎麼聚焦到我手引導的方向時,我都會用肢體語言或者聲音輕輕地提醒他,“Eric,你有注意到這朵小花嗎?”這些都是一些很溫和,但是很有效的注意力引導方式。

培養孩子專注力一點也不難,用這些方法輕鬆搞定,在家也能完成

02 注意力如何通過遊戲來訓練

但其實,除了引導,注意力是可以訓練的,在我看來,訓練注意力最好的方式是陪伴式的遊戲,而不是技能訓練。陪伴式遊戲可以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玩出”注意力,從而實現注意力級別的過渡和提升。

注意力遊戲的種類還是挺多的,但在實操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同注意力遊戲的實施效果,也和孩子的個性有一定的關係

比如我家弟弟大部分時間都風風火火,所以要讓他專注玩迷宮遊戲來提升注意力,必須我在旁邊非常認真引導才行;但如果設計成肢體動作類的專注力遊戲的話,那他就能自己比較遊刃有餘地調整注意力狀況,能更主動的集中注意力,也更自然的鍛鍊到自己的高級和頂級注意力。

接下來分享一些好用的的專注力遊戲,針對不同孩子,我的推薦分為好動寶寶清單、好靜寶寶清單、多人專注力遊戲這三種,不管是早教領域的老師,還是家長,都是可以用起來的。

1)好動寶寶適合的專注力遊戲:

羽毛球/乒乓球障礙賽

給孩子手裡拿一個羽毛球拍,上面放好羽毛球,然後設計好路線,讓孩子拿著羽毛球行走,路上會有各種障礙,比如用話語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走來走去製造一些障礙物。

我家Joshua還會騎著平衡車晃來晃去,然後就看Eric能否專心捧著球拍順利達到終點,羽毛球也不會掉下來。

羽毛球也可以換成乒乓球來加大難度。之前我和孩子們在家一起玩了乒乓球的,還在接板上用軌道來限定球的走動範圍,更加緊張刺激了。

◆ 踩線走

在家裡地上貼上有顏色的貼紙,或者大家一起沿著地板的騎縫線來走,雙腳一定要在線上,保持身體的平衡,不要走出線外。

可以讓小月齡的寶寶跟著3-5分鐘的輕音樂來走,看孩子一次能走多久,再一點點延長就好了。

對於大孩子,我們可以在線上放上小玩偶,讓孩子一邊沿線走,一邊撿起玩偶,這樣更加有挑戰性了呢。

培養孩子專注力一點也不難,用這些方法輕鬆搞定,在家也能完成

2)好靜寶寶適合專注力遊戲

◆ 走迷宮

只要是迷宮,都可以幫助孩子去集中精力思考路線圖。孩子的迷宮也需要和年齡搭配起來的,所以配套合適的教材,然後和孩子一起玩迷宮,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玩迷宮的時候,主要是參考設計的邏輯,不要跨太高的難度;要記住,陪在孩子身邊才能更好地引導。比如我家Eric他那麼好動的話,其實做迷宮他的畏難心就比較大,前期挺需要我的持續關注。

◆ 找不同

找不同遊戲大家也不陌生,可以結合生活情景、故事繪本和訓練手冊一起做起來。

我們可以準備兩張找不同的圖,讓孩子猜猜其中的區別在哪裡。或者是給孩子一些線索,讓孩子幫助你找東西,隨便一個以圖畫為主的繪本都可以實現。‘’

培養孩子專注力一點也不難,用這些方法輕鬆搞定,在家也能完成

3)適合多人玩的遊戲

當然是多米洛骨牌、抽積木這些啦,關鍵的是有輪流玩的遊戲氛圍,以及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遊戲效果,一旦不專注的話,分分鐘骨牌就垮下來了。

我家孩子每次玩多米洛骨牌,都很有緊張的氛圍,在當下孩子的高級注意力和頂級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03 其他訓練方式:

  • 把多線程任務拆分成單一任務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多線程任務對大腦的挑戰和刺激是很大的。何為多線程任務呢?這跟孩子的五感息息相關,比如當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身邊播放著音樂或者開著電視節目,又或者讓孩子在一個到處都是玩具的地方做練習題,或者在孩子做手工之前跟孩子約好了20分鐘後要出去玩等,這些都會讓孩子在真正開始做事情的過程中,容易分心。

儘可能減少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干擾,包括環境要素,都可以鼓勵孩子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面前的任務上。

如果孩子年齡超過4歲,那麼我們可以引入一個統計表,讓孩子能夠直觀感受到自己對時間的管理能力,以及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讓孩子能夠跟蹤他花在自己專注完成任務上的時間。▼

培養孩子專注力一點也不難,用這些方法輕鬆搞定,在家也能完成

△ 直接保存圖片即可使用

表格的核心要素有這3點:起始時間、結束時間,以及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什麼事情。把這些記錄積累起來,讓孩子看到自己不斷進步成績,實際上都是對孩子專注力最好的鼓勵。

  • 重視休息時間

休息時間非常重要,我們不需要杜絕休息,而是要引導孩子明白休息的價值。雖然長時間堅持集中注意力是很好的品質,但是不能過度透支人的休息時間。哪怕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但如果孩子能夠在過程中走動一下、看看窗外、喝杯水、上個廁所,都有利於孩子重新蓄電。

就好像我們如果一直集中趕項目,都會希望可以中途去客廳喝杯水,放鬆一下衝杯咖啡,是一樣的道理。但孩子的記憶力有時候比較短,可能喝杯水吃個水果就忘記了之前要做的事情,這個時候別忘了溫柔提醒一下孩子,讓孩子重新投入到原來的安排,就可以了。

  • 鼓勵孩子循序漸進地完成項目

把任務分解,多線程任務分解為單一任務,單一任務還可以分解成更多、更容易處理的部分,讓孩子一步一步去處理。這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非常關鍵。▼

培養孩子專注力一點也不難,用這些方法輕鬆搞定,在家也能完成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籠統跟孩子說“收拾你的玩具”,實際上對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有可能卡在分不清楚從何開始的一步裡,但如果你告訴孩子“你先把拼圖收好,然後再把玩具熊放在籃子裡”,這便是分解任務的過程。如果你正在教你的孩子如何掌握一項技能,試著向他展示每一步的過程,讓他先掌握一步,然後再進行下一步。

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那麼你可以加入時間限定,比如收拾一間房間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個小時,跟孩子說,“我把計時器設置為30分鐘,我們看看這個時間裡能打掃多少的房間”,這都會讓孩子更加專注去完成這件事情。


介紹了那麼多注意力的活動,我最想說的是,我們之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並不是讓孩子不管何時何地,都保持高度集中,而是讓孩子在想高度集中的時候,他能夠輕易地切換,並且從容地調整自己的狀態,讓自己沉浸在思考之中。

我當然明白,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具備高度注意力和頂級注意力的人,因為在人生披襟斬棘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對方向的判斷、對答案的追求,甚至具備旁徵博引的能力。

但最好的啟蒙在遊戲,最好的引導在陪伴,想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一定是在細水長流的陪伴式遊戲裡。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