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工人的小廠年賺300萬,未來公司趨勢,和勝出的關鍵

專欄

跟著好公司學管理創業

作者:富日記

199幣

32人已購

查看

在工業時代,一家公司的實力很大程度和人數成正比,而現在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得益於中國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和越來越高效的協作,很多人數不多的小公司通過外包協作,創造出不輸於大公司的成績。

比如深圳有一家機器人公司,公司生產的機器人的傳感器可能來自智能手機,芯片可能來自汽車,紅外激光器可能來自醫療界。

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盯住時刻在變化和升級的供應鏈,找到最適合自己機器人的零部件,從而升級自己的機器人技術。

如果公司需要一個電機,市場上沒有,他就會定好參數規格等,找一家供應商做出來。

這樣的公司雖然員工人數不多,但有可能實現比一些大公司更好的業績。

6個工人的小廠年賺300萬,未來公司趨勢,和勝出的關鍵

不光是高新技術企業,在傳統制造業,這樣的情況一樣在發生。

比如在服裝生產工廠集聚的東莞,2006年左右,由於大廠效率低,紛紛倒閉。

現在生存下來的,很多是專注於整個流程中的一小段的小廠。

這樣的小廠,可能只有個位數的員工,負責服裝生產流程中的一小段。

比如生產一件毛衣,有的只負責把毛線織成布片,有的只負責把布片縫成毛衣,有的只負責染色,有的只負責創意。

而負責創意的廠,也不自己設計,只提供想法,再外包給專門的設計工作室設計。

設計完成後,交給上游生產的小廠們生產。生產完成後,再發貨給下游批發商賣。

這樣的小廠正成為東莞服裝行業的主流。

五六個工人,做得好的,一年利潤三四百萬元,做得一般的,利潤百萬。

移動互聯網提升了連接效率,小公司甚至個人,都可以藉助互聯網的槓桿,最大程度放大自己的價值。

隨著商業生態的完善,各種配套功能的健全,這種市場中最小化的商業單元,有時能創造出不遜於大公司的價值。

6個工人的小廠年賺300萬,未來公司趨勢,和勝出的關鍵

未來公司的特徵,很可能是小而專注,大部分業務都外包。

現在已經有不少這樣的公司案例,比如聊天應用WhatsApp。

跟上一代聊天應用需要成千上萬的工程師相比,WhatsApp只用50個工程師就做出了一個全球性的聊天系統,為9億用戶提供服務。

WhatsApp在2014年以22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Facebook時,公司只有55名員工,人均市值達到了創紀錄的4億美元

WhatsApp 能做到這點,是因為它有意識地嘗試儘可能少招人,把應用的許多核心功能都外包出去。

即使是電話服務這樣關鍵的功能,WhatsApp也外包給Twilio 這樣的外部公司。

如果Twilio 做不好,WhatsApp可以把部分或全部需求轉移給Twilio 的競爭對手。

通過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如果一家公司只專注於自己的核心業務,把大量其他業務外包出去。

那麼只需要很少的人,就能做到以前只有大公司才能做到的事。

而商業生態的健全,也讓這種積木式外包協作成為可能。

6個工人的小廠年賺300萬,未來公司趨勢,和勝出的關鍵

如果一家公司使用AWS進行計算,使用Google、Facebook進行營銷、使用LinkedIn進行招聘、使用WeWork用於辦公空間,就這樣把所有非核心的業務都外包出去。

一家100人的公司有可能減到幾個人,這家公司一定更加靈活,發展更加迅猛。

很多人害怕這種外包協作遭遇黑天鵝事件,比如這次疫情,勢必會阻礙外包協作的進程。

但遭遇這種黑天鵝事件,人數多的大公司反而更難熬。

因為人工成本太高了,這次國外不少大公司不得不宣佈大幅裁員。

而小公司就好的多,我聽一家互聯網公司老闆說,他們就十幾個人,公司的錢可以發好幾年工資,雖然也受影響,但其實影響沒那麼大。

簡而言之,我認為隨著連接和協作的健全,超級個體的崛起勢不可擋,超級個體時代的公司也會藉助外包,逐漸進化成小而專注的形態。

從現在開始,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能否藉助外包連接協作或者藉助互聯網的槓桿,是勝出的關鍵。

歡迎關注富日記(furi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