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刷脸付”体验实测,多重安全模式为支付保驾护航

不久前,银联携手众多商业银行联合发布了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消费者只需在云闪付App上开通刷脸付功能,即可在宁波、长沙、杭州、嘉兴(乌镇)、合肥、广州、武汉等7个城市的部分线下商户体验刷脸支付。

银联“刷脸付”体验实测,多重安全模式为支付保驾护航

由于“刷脸付”首批上线的城市没有包含北上深等三座一线金融科技重镇,诸多支付从业者尚没有直观了解“刷脸付”的魅力。

近期,在深圳举办的2019第四届中国移动金融安全大会上,就有企业展出了“刷脸付”的落地方案。藉此,移动支付网针对“刷脸付”的开通和使用过程进行了全方位评测,一起来看看“刷脸付”有怎样的产品优势吧。

人脸识别+支付口令,安全与便捷的统一

正如上文所说,要在线下体验“刷脸付”必须要先在云闪付App开通该项功能,并设置专有的人脸支付口令。

开通的过程比较简单,将云闪付App的地区更换到已开通的7个城市之一,然后选择刷脸付,录入人脸信息、设置人脸支付口令之后即可顺利开通。

线下使用则可以分为三步:

1、等待收银员输入金额,然后进行刷脸认证;

2、人脸识别成功之后,在实体密码键盘输入“人脸支付口令”;

3、在屏幕点击确认信息并支付,交易成功。

体验产品为加减科技刷脸支付方案

不过不同于支付宝、微信的是,银联“刷脸付”需要人脸识别后在实体密码键盘输入专有的“人脸支付口令”,才能完成支付。

而支付宝、微信则是需要人脸识别后在屏幕直接输入手机号或手机号后四位,这一点上目前略有不同。

因此,在实现上,银联“刷脸付”更多的按照金融IC卡的使用流程,保留了“卡+密码”的体系,只是将卡片信息换作了人脸信息,人脸的作用更多的是用来进行身份验证,而支付口令才是确认支付的凭据。

支付宝、微信则是依赖其账户体系,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锁定用户的对应账户,进行扣款,手机号更多的是辅助身份识别的作用。

银联“刷脸付”体验实测,多重安全模式为支付保驾护航

另外,银联“刷脸付”产品除了支持人脸支付之外,还通过了相关金融标准认证,支持金融IC卡和手机Pay的非接触支付,以及二维码主被扫的聚合。相对于其它的人脸支付终端支持更多的支付方式,于商户而言可以省去智能POS的成本。

总体而言,从体验上来说,银联“刷脸付”的使用比较便捷,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输入支付口令比较麻烦,但是实际上输入的过程并不繁琐,而且多了这一步从安全性上反而让人更加放心。整个支付流程大约在10秒以内,算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此外,为了强调“用户支付意愿”,无论是银联“刷脸付”还是支付宝、微信,都在刷脸支付最后环节加入了“确认支付”的按钮,这一点而言也是针对安全性的考量。

银联“刷脸付”体验实测,多重安全模式为支付保驾护航

目前人脸支付仍然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支付口令是当下兼顾安全与便捷的权衡之举,不排除未来人脸支付出现“小额免密”的可能性。

目前,尽管市场火热,但刷脸支付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如何兼顾安全与便捷是企业和监管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针对刷脸支付现阶段并没有完善的规范制度,因此用户在支付流程和用户体验上并不一致,希望随着市场的推进,人脸支付更加便于消费者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