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瀾:學會拒絕有多難

黃瀾:學會拒絕有多難

我們不必過度負責。過度負責,往往會帶來自己的痛苦,也會引發對方的情緒糾纏。傷人毀己。

黃瀾:學會拒絕有多難

主筆/黃瀾

黃瀾,新麗傳媒副總裁,最成功的電視劇製作人之一。代表作包括《辣媽正傳》《大丈夫》《虎媽貓爸》《女醫·明妃傳》《我的前半生》《如懿傳》。

多少年來,愛情劇的人物經典設置告訴我們,一份蕩氣迴腸的愛情總少不了喜歡男主的女二號,以及喜歡女主的男二號。

如果看著女二號的眼睛,男主人公直接拒絕說:

“對不起,我不喜歡你,我有其他喜歡的人。”而女二號一臉憂傷說:“哦,謝謝你告訴我。我很難過,但我尊重你的選擇。”

那麼,大部分愛情劇都可以縮短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我們描寫愛情裡的內部困境,無外乎描寫三個方面:“我是誰”“我愛誰”“我又不愛誰”。

然後衍生出來的是:如何聆聽我的內心?怎麼追求我愛的?怎麼拒絕我不愛的?

在主人公彷徨的過程中,不淡定的網友對這種猶豫不定、含糊曖昧的愛情態度,會用簡單粗暴的“男渣女婊”把人物送上微博熱搜。

這不僅僅是對戲劇規律的總結,生活中但凡出現“不拒絕、不主動、不負責”的人物原型,也會引來周遭人無盡的反感。

因為裡面暗含的邏輯是:我不知道我要什麼樣的,也不知道我不要什麼樣的,我對任何人不負責,包括我自己。但是我要享受並佔有你們對我的好。

而在愛情關係裡不懂得拒絕的人,往往在很多其他問題上也不太會拒絕。而我對不會拒絕的男人好像有特別的反感。

比如說我爸。一年前,我跟我爸爆發過有生以來最激烈的一次爭吵,導火索是他明明跟我說,他不想參加親戚聚會,但面對親戚們的再三相邀,他就推託說這件事情要女兒做決定。

那一刻,我出離憤怒。人不能堅持自己就算了,為什麼還要甩鍋給別人?

而我觀察我的憤怒,其實帶著多年的積怨,比如:從小我就聽爸爸抱怨幫人辦事有多煩難,又不好意思拒絕對方;聽前夫說客戶的私人要求有多過分,又不好意思拒絕對方。

於是,他們帶著委屈的情緒幹著並不情願的事情,面龐因此也油膩起來。

拒絕,真的很難嗎?

黃瀾:學會拒絕有多難

捫心自問,是挺難的。我在很多時候也不太會拒絕。學生時代,面對男同學的追求,我都會經歷非常痛苦的內心旅程,我覺得我辜負他們對我的真情實意,我就是一個壞女人,以後也不配得到幸福。

如果收到暗示,我就裝傻,收到情書,我就不回覆。

我用迴避來替代回答。

曾經有一個帥哥聲勢浩大地追求我,逼得我必須給明確態度,我覺得拒絕會嚴重傷害他,於是哭了整整一個禮拜。

《圍城》裡的方鴻漸喜歡唐小姐,不敢追求,不喜歡蘇小姐,也不忍拒絕。

作者這樣描繪方鴻漸的心理活動:“他想這事勢難兩全,只求做得光滑乾淨,讓蘇小姐的愛情好好的無疾善終。

他嘆口氣,憐憫蘇小姐。自己不愛她,而偏為她弄得心軟,這太不公道!”

結果拖來拖去,方鴻漸還是吻了蘇小姐又拒絕了蘇小姐,搞得彼此都不太愉快,唐小姐也雞飛蛋打。

黃瀾:學會拒絕有多難

《風雅頌》裡的男主人公更是極品,不會拒絕還胡說八道,他被心愛的妻子拋棄,跑回村莊找初戀女友刷存在感,面對女友的表白又如此推說自己的妻子:

“往死裡愛著我,因為愛我就容不得我和別的女人多說一句話。說不管你相信不相信,發誓說我有機會再娶時,除了你,我死也都不會再娶另外一個人。”

後來作者安排男主人公沒死,但這個女友死了。

黃瀾:學會拒絕有多難

莫言在《戰友重逢》裡把不會拒絕妻子無理要求的男主人公,直接現實魔幻成了一隻猴子,通過不當人類,來逃避痛苦。

黃瀾:學會拒絕有多難

不會拒絕的結果,是所有人一起痛苦。

痛定思痛,我經過多年思忖,對於如何拒絕,有了些感悟。

黃瀾:學會拒絕有多難

我覺得首先要尊重自己真實的心願。實現自己真實的願望,不該被攻擊,也不會被詛咒。愛或不愛,願或不願,其實內心的聲音是很容易被聽到的。

我雖然拒絕了別人,但不代表我就是壞人,只能說明我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對方負責的好人,我更有能力去獲得幸福。

其次是學會明確表達,感謝對方的好意,也堅定自己的態度,不用找無謂的藉口,更不能推卸責任。

有可能拒絕會讓對方產生痛苦的情緒,但這也是屬於他的感受,是人生必然要走過的經歷,甚至後來會演變為成長的收穫。

黃瀾:學會拒絕有多難

我們不必過度負責。過度負責,往往會帶來自己的痛苦,也會引發對方的情緒糾纏。傷人毀己。

拒絕,其實是明確自我邊界和他人邊界的過程。

黃瀾:學會拒絕有多難

我有個閨密是辛苦的單親媽媽,兒子很出息,考到了美國常青藤大學,接受了女友的熱烈追求,但也被對方黏得不輕,疲於應付。閨密對此義憤填膺,說這個女孩還想操控兒子未來的發展。

我跟閨密說,如果你的兒子是一個在感情中特別心軟,容易被控制的人,那麼從此刻開始,你要教他學會適度拒絕。

換句話說,你要允許他拒絕你的要求,而你不會用情感——“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或道德——“你是個不孝順的孩子”來懲罰他。

不會拒絕的人,背後往往站著一個強勢的撫養人,讓他從小就不太清晰自我和他人的邊界。

所有人的要求,只是一種建議,你的人生你做主。

兒子很高興。可我心裡知道,他媽媽的轉變,呵呵,來之不易呀。

上個月我們去孫瑞雪幼兒園採訪,園長說教育孩子有七個規則:不可以暴力;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不要打攪別人;物品請歸位;學會等待;學會道歉;學會拒絕。

這最後一條說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感慨:是呀,我們長這麼大,都沒學會拒絕,甚至是因為不會拒絕還經常苦惱。

如果孩子能在生命的最初就學會尊重自己,學會拒絕,他該是一個多麼幸福的人啊。

學會拒絕的人,同樣也能接受別人的拒絕,他身邊的人不會被情感、道德、利益綁架,也該是多麼幸福的人啊!

學會拒絕並接受別人的拒絕,是接納自己、擁抱他人、迎接幸福的開始。

此刻,我女兒要出門上學了,我走過去想親親她,她說:媽媽我不要。我說:好的,學習愉快,媽媽愛你!

本文原載於《時尚芭莎》10月上 女性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