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黃瀾:女人應該愛這個世界,再去創造一個生命


黃瀾:女人應該愛這個世界,再去創造一個生命


我意識到,是因為醫生誠實地戳到了我人近四十的焦慮:婦女同志年紀大了,很快要失去生育能力了。這就好像機器老化要被工廠淘汰,人到晚年辦理退休一樣。


黃瀾:女人應該愛這個世界,再去創造一個生命


主筆/黃瀾

最成功的電視劇製作人之一。代表作包括《辣媽正傳》、《大丈夫》、《虎媽貓爸》、《女醫·明妃傳》、《我的前半生》、《如懿傳》。

因為非經期出血,我坐到了婦科診療室。

婦科趙大夫微笑中帶著嚴厲和不容置疑的權威:

“這是非經期的不規則出血。不嚴重。你今年多大?”

“39週歲。”

“也到年齡了。卵巢功能下降,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醫生,不是要到更年期才會月經不規律嗎?我還得有十年吧?”

“更年期就絕經了。但這之前卵巢功能就會不斷下降,這就是說生育功能在衰退,如果還要孩子就要抓緊了。”

我彎腰感謝大夫,謙卑地出了門。

出了門反問自己,我花錢看病,憑什麼突然謙卑了呢?

我意識到,是因為醫生誠實地戳到了我人近四十的焦慮:

婦女同志年紀大了,很快要失去生育能力了。這就好像機器老化要被工廠淘汰,人到晚年辦理退休一樣。

這是謙卑還是自卑?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只有醫生知道》,裡面婦科大夫一句話也是犀利到爆:

“子宮不生孩子就會生肌瘤。”

其實想想也有道理,生殖系統如果不能正常使用,難免會有點小恙。

唉,我們婦女同志也是不容易,基因註定我們一生都要面對生育這件事情:

歷經過初潮的緊張、痛經的折磨、生育的痛楚、流產的煩憂、疾病的糾纏,最後還要面對告別的失落……

為了防禦此刻的失意,我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順著趙大夫的思路:

要不要再生一個孩子?

比如,在彎腰謝幕時,要不要最後抖個機靈?

比如,你的腿快走不了,要不要最後再跑個百米衝刺一下?

我認真合計了一下,這裡的關鍵點是,缺少一個合適的孩子的爹。

“要什麼孩子的爹呀!”

我的同齡閨蜜來勁兒了:

“你以為孩子是給男人們生的嗎?你看看咱們周圍哪個男人好好當過爹?中國廣大婦女們都在喪偶式育兒呀!爸爸都去哪裡啦!都去加班都去喝酒啦!”

她話鋒一轉:

“不過我呢,正在做試管。”

我一臉吃驚看著她,就他們夫妻兩個天天在離婚邊緣掙扎,今天摔個門,明天砸個碗,為什麼還要辛苦拼二胎?

“正因為老公太沒意思,才要生個孩子讓老孃再有點樂趣。”

我瞬間想到了《如懿傳》裡面各種美妃,試圖生娃給自己作伴,抵禦深宮孤獨。

我獨自走在冬天的街頭,回想她的話,感覺有點寒意。

我們究竟為什麼要生孩子呢?

難道是為了消除我們的生育焦慮完成女人使命?

或者是為了抵禦空洞婚姻的寂寞給自己生個伴兒?

“也可以為了利益!”

我從新加坡出差回來,聽說當地華人太太為了怕小三上位,拼死又生二胎,增加婚姻裡自身的砝碼,用孩子拴住男人的心和可分配的資產。

這個思路,好像也離古裝宮廷劇的人物邏輯不太遠。

看來婦女同志人到中年,更不容易。

想想我們年輕時,覺得遇到個溫暖的人,結個踏實的婚,順理成章生孩子,三口之家其樂融融,然後有條件再添個娃,讓兩個孩子未來有一個伴兒。

孩子們大了,又結了他們各自的婚,生了各自的娃,然後我們兒孫滿堂,天倫之樂……

這個人生幸福公式,不僅口口相傳,報刊美文也這麼寫,電視廣告也這麼拍。

本來就是呀,生孩子是幸福婚姻的水到渠成,愛情的結晶,家庭的紐帶,怎麼走著走著,動作都變形了呢!

怪不得很多年輕人張來望去的,越來越不敢生孩子。

歐洲很多國家連續人口負增長,日本也是出生率下降,連最喜歡傳宗接代的中國也開始慢慢老齡化了。

《非誠勿擾》來過很多丁克的女嘉賓和男嘉賓。

我問他們原因,他們有的說,自己還沒有長大,沒有玩夠,不想被孩子束縛、被責任捆綁;有的說,覺得這個世界壓力太大,不想讓生了孩子讓他們吃苦;有的說,人類繁殖是大自然設計的延續法則,丁克的到來就是要反抗所有規則,爭取自由的!

總結起來說,就是我們對自己還沒愛夠,對這個世界更沒有信心。

生態環境沒有給我們信心、教育環境讓我們心生焦慮,婚姻質量讓我們心有慼慼,過度宣傳的傳統道德又在無形中給我們增加了責任的壓力。

如果說,生育的正面動機是因為愛,愛這個世界,愛生命本身,我們願意再創造一個生命,一起感受人生的美好,傳遞幸福的愛意。那麼,生育的負面動機大概就是因為怕,怕孤單,怕掉隊,怕被拋棄,怕被嫌棄……

心理諮詢師說,那些不願意生孩子的人,往往是自己當孩子的體驗不佳,同時他感覺到他的父母也一樣,並不開心。

如果我們是因為“怕”而生孩子,那麼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看到我們眼角的憂傷,聽到抱怨的言語,他們立馬就體會到了我們的不開心,自然自己也高興不起來。

總而言之,倘若我們不是真心實意地認為,活著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就不要再連累孩子們來消我們今生不如意的氣了。

孩子理應是愛情的結晶,也是我們人類對自然生老病死的接納,從而做出主動的奉獻。

經過這一番思考,我的思路雖然是通順了,但心情還是有點鬱悶。

直到我一個演員朋友歡天喜地約我吃飯。

“我們很有愛,也有錢,可惜怎麼也生不出孩子了。”

她說年輕時太無知,流產傷到了身體,到四十歲以後,做了很多次試管嬰兒都失敗了。

年輕時候各種想不明白,什麼都沒有準備好,生命來了。

人到中年,物質、精神全都準備好了,生命又不來了。

“不過懷不上也沒有關係。”

我的朋友笑起來依然很好看,“去年我收養了一個小孩!你看照片!他居然長得跟我和我的老公那麼相像!這是不是緣分?”

她給我看手機裡的照片,那個孩子眉眼真的很像她,頭型髮色卻像她老公。

當我們因為有足夠的愛而生育的時候,連血緣都可以不再成為障礙。

婦女同志不容易,最終還是要打開自己思想的格局,擁抱幸福。

我頓時心生喜悅,認真看著她說:

“親愛的,這不是緣分,這是愛的魔力。”

她的眼睛裡都是光芒。

我彷彿得到了無比的寬慰:

遇到焦慮的事情,是不是都應該從原來的格局裡跳脫出來,換個思路,找找裡面孕育的希望。

愛和怕,其實就是一念之間。

我們婦女同志啊,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生活過得稍稍容易一點,再容易一點。

本文原載於《時尚芭莎》2月上 女性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