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男主外女主內,經濟上依賴男人的生存方式,讓我們太沒有安全感。那麼!如果我們自己養自己呢?賺點錢,短暫迴歸家庭試試?




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主筆 黃瀾

新麗傳媒副總裁,最成功的電視劇製作人之一。代表作包括《辣媽正傳》、《大丈夫》、《虎媽貓爸》、《女醫·明妃傳》、《我的前半生》,推出鉅製《如懿傳》。


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不上班也有人養,是什麼感覺?男人在外打拼,你在家歲月靜好?

從容地貼面膜、做運動,把家務做出羅曼蒂克的美感;孩子睡醒就看到媽媽溫和的笑臉,放學看到媽媽在校門口張開懷抱等待,回家有可口飯菜和爸爸滿意的表情,睡覺前聽媽媽耐心講故事。


對如此美好生活的想象,經常出現在焦慮失眠的夜晚。想起明天一早就要開會,昨天客戶的條款還有兩條沒談好,孩子的家長會通知突然發來,家長群裡老師正組織家長接龍回覆。

不禁抬頭遙問蒼天:有沒有男人可以養我,我能不能不上班呀?


有一部叫做《我的前半生》的電視劇,冷靜地告訴我們:靠男人養家的全職太太前景堪憂。

聽說該劇播完,保險公司就組織全職太太們買保險:“你們先給自己買好保險,然後加入我們一起賣保險!女人要自己掙錢,才是最大的保險。”

還有一部叫做《如懿傳》的電視劇,描繪了一群全職太太的人生困境,有顏值沒顏值、有文化沒文化、有背景沒背景、有孩子沒孩子,最後一樣都鬱悶。

靠陳俊生養,肯定不牢靠,靠賀涵養,不知哪天他會不會變成另一個陳俊生。

男主外女主內,經濟上依賴男人的生存方式,讓我們太沒有安全感。

那麼!如果我們自己養自己呢?

賺點錢,短暫迴歸家庭試試?


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我提前半年規劃了為期十天的全職主婦生活。

暑假來臨,我在硅谷租了個兩居室,孩子們在附近夏令營上計算機設計課程,兒子住校,女兒住家,我跟當地的朋友們隆重宣告,我要來當好媽媽,補償對孩子虧欠的陪伴。

“希望的主婦”生涯如約上線。

早晨六點鬧鐘一響,跳起來給女兒做早餐,然後把髒衣服放到洗衣機裡,兩個人騎上自行車出門。


到了教室,抱抱再見,騎車回家,把洗衣機裡的衣服放烘乾機,收拾房間,清理廚房。


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陽光灑進乾淨整潔的廚房

窗明几淨後出門買個小菜,還有若干垃圾袋。

中午取了烘乾的衣服,收納清晰後,給自己煮碗麵配倆剩菜。

為了不淪為純粹的家庭婦女,下午報名去畫室學習繪畫,陶冶情操,優雅升級。

下午出門接孩子放學,母女倆沐浴著夕陽騎車回家。一頭扎進廚房,四十分鐘搞定葷素搭配三菜一湯。

晚餐鍋碗瓢盆洗刷之後,進入暑假作業陪伴模式,她寫口算,我刷手機,偶爾串個門,讓孩子們做個伴一起刷個抖音聽聽童聲笑語,主婦們組團探討馭夫之術。

睡前給女兒一個晚安抱抱,倒在床頭,來不及輕敷面膜,沾枕頭就著。

這疲憊不堪之感,從何而來?

比如做好了營養早餐,女兒姍姍來遲,表情遲鈍地喝了一口牛奶就說不餓。

怕放學接送遲到,早早良母打扮停當在草坪等待,結果女兒跑出來說這個課程沒意思,媽媽給我玩iPad吧。


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女兒走在綠蔭大道的背影


太太們的下午茶說,老公出息孩子聽話,還稍稍有點成就感;

老公冷漠孩子淘氣,真不知道日復一日的,圖什麼?

為什麼中產“希望主婦”當著當著還是有失望感?

因為在我們為生活努力時,總有種希望別人會來買單的期待,這種希望,叫作別人認可我們的付出,別人珍惜我們的勞動,別人因此更愛我們。

只是,我們的幸福感,並不由某一種生活形態決定。

所謂的希望,也不由他人的認可,澆灌鑄成。

工作是我們跟社會聯結的重要方式,相應的壓力也是能讓我們成長的友好機會。

為了逃避壓力,做出離開的決定,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產生了失望,更別說躲到家庭的保護傘裡裡,繼續向他人索求肯定。

為逃避社會壓力、為滿足家庭需要,這個全職太太的心態起點,本身就走得顫顫巍巍。

當你花了好幾個鐘頭買汰燒,精心烹飪,而桌子對面的筷子卻意興闌珊。

你要問問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你真心快樂嗎?你是否過度付出,而空心了自己?


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我的繪畫老師Caroline是一個快樂的七十歲的老太太。


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黃瀾與Caroline老太太分享畫作

她的繪畫天馬行空,色彩紛呈。

第一天見面,我看到她五顏六色的電腦繪圖時,心裡咯噔一下,這跟俄羅斯老師教我的寫實主義完全大相徑庭。


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黃瀾畫筆下柳絲輕拂的西湖


第二天我們去公園寫生,我看到她落筆後不斷調整構圖,嘗試各種對比色彩碰撞,簡直不屑一顧。


第三天是湖邊速寫課,Caroline跟我說:“我發現你落筆的剎那就在構圖,你太注重規則和計劃。你試試速寫時,眼睛不要看紙,一直眺望遠方,由著筆跟著你看到的景色移動。”

你要活在你當下的感受裡,不要活在別人的規則裡。

我瞄著一棵植物,畫了一張真正的“隨心所欲”。

那樣輕鬆的感覺真好。


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一張真正的“隨心所欲”畫作

Caroline說自己來自英國,十七歲時跟一個德國男孩結為筆友,墜入愛河。

當時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和德國關係不睦,男孩家裡反對,他們就停止了交往。

之後Caroline經歷兩次婚姻,搬到美國,有了兩個孩子。

丈夫去世後,她住在兒子家裡照顧孫子。

兩年前,她給孫子講睡前故事,突然想到了那個德國的戀戀少年郎。

五十五年沒有任何音訊,她嘗試著去網上搜尋他的名字,結果發現他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名的建築設計師。

她忐忑地給他寫去了郵件,得到了喜極而泣的回覆。

從那天以後至今的每一天裡,他們都會通一個電話、寫一封郵件。


黃瀾: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


Caroline老師與初戀甜蜜聊天

但是就算晚年重拾初戀,她依然說:“我不會去德國找他。我喜歡每天教授繪畫的生活,我希望用我的繪畫態度,給我的學生們帶去啟發。這就是我選擇的生活方式。”

我捫心自問,那我現在的生活狀態,是我喜歡的嗎?是我經過思考後選擇的嗎?

我們終其一生,不就是在努力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嗎?

我問孩子們,經過這個禮拜,你們喜歡媽媽上班還是在家陪伴,他們說,只要你是開心的,怎麼都好。

而我真正的開心,是自由,是自主,並且勇於面對所有可能的結果。

回國上班去!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這是我要的生活。

本文原載於《時尚芭莎》11月上 女性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