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几幅“趣作”

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特点,即中国画的文化性。南宋美术史家邓椿有云:“画者,文之极也。”中国画讲究历史文化的积淀,既有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的一面,又有丰厚积累的一面。中国画蕴含着独特的艺术之美。

齐白石 1864—1957

工作中的齐白石

齐白石从来没有入仕愿望、懒于应酬、不管闲事、与世无争、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沉浸艺术故乡里。齐白石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的流露和艺术中的乡土气息,根源于齐白石的劳动生活。

实践中解读古代典故

齐白石曾在他87岁的时候画过一幅画,是给三儿齐良琨妻子王紫佩画的,题跋为“鸡不仅能鸣”。汉代《韩诗外传》中记载,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齐白石画里有来自民间的生动活泼的气息,他画公鸡,将其作为“德禽”来歌颂。

齐白石的几幅“趣作”

他日相呼

图片选自于中学教科书

▎而在另一幅作品中,齐白石画小鸡夺蚯蚓,落款写着“他日相呼”,明明是两只小鸡在抢蚯蚓,为什么是“他日相呼”呢?原来如上所述鸡有五德,其中一德——仁德,就是见食相呼,意思是鸡有团队精神,看到好吃的,把同伴招呼过来,大家一块儿吃。然而,齐白石看到的小鸡,不具备这种美德,它们在抢蚯蚓,比较自私。齐白石在生活中看到的小鸡是这样,书上写的鸡是有美德的,那么美德是怎么得来的呢?是教育的结果,是历练的结果,将来长大了,受过教育,就懂得有团队精神了。

齐白石的几幅“趣作”

盘蜂图

图片选自于中学教科书

▎《盘蜂》是一幅很有意思的作品。齐白石在题画中说:“能喜此帧者,他日不能无名。”意思是不管你现在如何,只要你能懂得这张画,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名人。画中的蜜蜂正在盘中爬,显然盘里放过东西,也许留有花香,也许有水果的果汁,引人无限遐想。就像钱钟书说的,要利用通感,通过视觉形象,表现声音、表现嗅味。

▎齐白石继承了中国画最优秀的传统,又用农民的思想感情画生活里面的感受、画时代的精神、画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到“意在象外”,不是画你看到的,而是画你没有看到的,让你去想象,这就需要人们细心地去欣赏中国画里的无穷韵味了。

▌ 老舍与齐白石

齐白石的几幅“趣作”

齐白石与老舍夫妇

苏曼殊诗意图

▎老舍既是一位大作家、大文人,又是一位大学者,在文学界,他最懂画”。老舍爱画,爱藏画,也结交不少画家朋友,他与齐白石可谓知音。

▎老舍选四句苏曼殊禅师的诗句,“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芭焦叶卷抱秋花”、“几株寒梅映雪红”,交给齐白石,请他按诗意作画,形同考试。

齐白石的几幅“趣作”

苏曼殊诗意图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齐白石拿到诗句一看,噢,春夏秋冬嘛,好办,一气呵成,画了四幅立轴,以四季花卉为主题,表现四季的风情,紧扣原诗意境,都以构思独特而著称,和老人平日的花卉构图迥然不同,证明是按“诗”索骥,张张都是原创,是想象力特别活跃的产物,而且是大手笔。 还愉快地写上“老舍命予依句作画”或“应友人老舍命”的字样。老舍请装裱师傅精心裱饰,赶在春节之前挂在西墙。前来拜年的友人被这一墙新画震惊,连呼:“好画!”拍手叫绝。这次成功,把齐白石和老舍的兴致都鼓动起来。

▎蛙声十里出山泉

凄迷灯火更宜秋

▎有了上次尝试,老舍先生决定给齐老人出“难题”了,他刻意找来四句很有意境的诗句,再让齐老人依诗作画。这四句并非出于一位诗人的手,而是属于四位诗人,从内容上看彼此也没有什么联系,其中有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有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

齐白石的几幅“趣作”


蛙声十里出山泉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齐白石的几幅“趣作”



局部

▎在一张很长的纸上,齐白石用焦墨画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湍急流,远方用石青点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在山的那头,蛙声顺着山涧飘出了十里。《蛙声十里出山泉》后来印成了邮票,名扬海内外。

齐白石的几幅“趣作”

凄迷灯火更宜秋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齐白石的几幅“趣作”



局部

▎“凄迷灯火更宜秋”,里边有无形的声音,有动词,有距离,有时间,有地理环境,还有特定的情调,难度极大。

画的左上角两笔直线画了窗的一角,里面有一盏小油灯,火苗是红的,被吹得稍歪,由窗外飘来一桔黄色枫叶,慢慢地落到灯火的上方,窗下一片空白,构画之绝令人倾倒。

▎齐白石与老舍用诗和画传递着一种人间的思绪,有爱,有义,有情;也把两位艺术老人的友情故事永久留在了人间。

▎2013年5月3日老舍先生子女将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凄迷灯火更宜秋》、《命题苏曼殊诗意四图》等8件珍品,以及傅抱石《桐荫图》等3幅国画,还有黄宾虹、林风眠的国画,以及老舍、胡絜青生前书法、国画等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齐白石画画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简练的笔墨和生动的形象,最重要的是,他有深刻的思想,有来自生活的哲理性思考。他对那些古代的典故作了全新的解释,是来自实践的解读构画之绝,令人倾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