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張藝謀導演的作品一直都是品質和票房的保障

很喜歡張導以前的片子,雖沒那麼宏大,但也五臟俱全

無論是描寫哪個年代,他總能讓人共情

如今的《影》投資這麼高卻撲了,看來還是無所求地拍低成本更實在

有時候越想做好一件事就越難,反而是放輕鬆了效果更好

無論如何,有張導的保障,《影》是不會差到哪兒去的

只是難以避免些許瑕疵的出現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在電影這門學問裡,還是得講究控制

首先在定位上就給《影》扣上了中國風、水墨畫的帽子,讓人覺得難以接近

這個風格離我們很遠,因為它並不日常,讓人感覺摸不著,卻又缺乏它該有的深度

隨處可見的屏風彰顯的不是雅緻,反而有一點畫展的即視感

如此華麗麗的外表,竟然只是空殼

這癮,沒過足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包括電影的服裝設計,整齊卻顯單調

看到主角的衣服時只覺得美

但看到舞女也穿這樣的衣服時,就覺得過了

濫用不如不用,我相信這道理張導一定懂,但就是沒忍住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7.2的豆瓣評分,《影》還是對得起的

只是中國風這三個字,實在有點差強人意

不是多用幾個成語、長衣飄飄羽扇綸巾就是最好的中國風了

到底什麼才是精緻的中國風?

是美術設計和服裝造型絕佳、場面調度和氛圍營造絕佳?

還是演員舉手投足的自然流露?

或者是字裡行間的韻味腔調?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其實古人並不會文縐縐地講文言文,反而是方言居多

但中國風講究一個韻味、腔調

所謂韻味和腔調,就是你的情緒都在話裡

放在電影裡說,那就是臺詞了,從臺詞設計到演員表演都是

刻板的臺詞只會讓人覺得生硬,沒有莊重這一說

對比張導的《金陵十三釵》,《影》在這方面還欠點火候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金陵十三釵》的選角和培訓一共長達兩年之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南京話

演員在培訓的時候不允許說普通話,回到家後也不準出這個語境

這南京話,越是土得掉渣越好

這中國風,還得是民族的最好

《金陵十三釵》有屬於它自己的韻味,可《影》卻沒有它該有的腔調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在《影》裡,除了臺詞,另一個讓人覺得疏遠的就是鏡頭

打鬥時運用了大量的慢動作,更像是舞蹈場面

光是那大刀和長棍拉起的水花我就看了好多遍,實在乏味

拍動作戲還是儘量乾淨利索些好,總是柔柔美美的,倒更像是宣傳片或者MV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張導說,《影》在創作的時候受到了《影子武士》的影響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黑澤明的電影裡,影子沒有逃過死的宿命,所以張導說他要做得不一樣

於是他開始研究如何讓影子贏、如何讓影子活下來

可我想說的是

一心想贏的不是英雄,未達目的不擇手段也不符合設定

再加上怎麼被刀刺都死不了的那是怪獸嗎?

子虞只中了楊蒼一刀就變得容貌蒼老、身體衰弱

境州可是中了好幾刀,竟然還能頑強應對後面的戰鬥,說話都不帶喘的

作為一個戰士,輸得起是他的精神,或許光榮地死去才是他最好的結局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黑澤明擅長用天氣烘托內心,以場景環境來表現人物內心

實不相瞞,《影》的“天氣烘托”更像是溝口建二的《雨月物語》

溝口建二的鏡頭被評價為“像日本古典繪畫的卷軸徐徐展開”

你看,是不是和張導想要的一模一樣?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一直以來,不斷有人提起“中國超級英雄宇宙”

不僅是最近大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實《影》也有計劃

但相比起來,恐怕《影》這種沉重和慢節奏的風格不太合適

“超級英雄”,大家看的就是刺激、過癮,還有溫暖的人性

《影》裡面更多的是單打獨鬥,並不適合加入其他角色並肩作戰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不過一碼歸一碼

雖然前面大多是在批評《影》,但其實它在某些方面依然是非常優秀的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水墨畫的精髓在留白

電影開頭和結尾的留白設計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電影一開場,小艾就慌慌張張地跑向大門,可觀眾對門外的內容一無所知

我們只能從小艾的神情中察覺到,外面一定發生了非同小可的事情

而這一幕,也正是電影的最後一幕

主公、子虞、境州三人在屋內進行了最後的爭鬥

最後境州獨自走出門外,小艾隨後跟上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對於這個結局,我們可以有很多猜測——

比如大臣們擁立境州為沛王;

比如田戰殺了境州自立為王;

比如境州殺了田戰以除後患;

……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或許整部電影都只告訴了我們片面的來龍去脈

整部電影都存在一個“影”,我們看到的都只是表象

在這部電影裡,我們不像是旁觀者,甚至被弄得有點“當局者迷”

這裡面要搞懂的東西太多了,要說它是懸疑片也不過分

前面的爭鬥都是鋪墊,境州出去後才是戰爭真正的開始

由小艾的眼神作開頭和結尾,暗示這不過是輪迴,週而復始,循環往復,沒個盡頭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影》是由朱蘇進的《三國·荊州》改編而來

當文字變成聲音和影像出現在熒幕上的時候,其實整體會豐富很多

但卻難以避免一個缺點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假如有一萬個觀眾卻只能有十個哈姆雷特

但留白為影像衍生出了無限種可能,觀眾接收到的情感信息也變得多種多樣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看評論有說角色不夠立體的

其實我覺得幾個主角的形象塑造得還不錯了,畢竟符合整體電影的風格和節奏

要是讓境州的黑化過程太過激,反而顯得突兀

“以前我是你的都督,以後我還是你的都督,如此而已。”

他在向田戰坦白自己是影子時說的這句話,可以說是境州人物性格的全部體現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除了《影》,還有部紀錄片叫《張藝謀和他的“影”》

該片導演汪鵬全程記錄《影》的誕生過程

創作、服裝、道具、佈景、演員、攝影、剪輯……

我們看到了鉅作背後的付出,認識到了與張導同行的那些幕後英雄,以及中國電影工業的面貌

《影》:為什麼張藝謀的電影投入多了反而撲了?

懂得取捨是電影創作的必修課題

恰到好處的情節設計和情感抒發才是根本

若水三千隻取一瓢,再好的東西多了都是負擔

索性本本分分地做一道鹹淡適中的佳餚就好

也別管什麼新不新,符合規律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