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吳王闔閭是春秋五霸,他到底幹了啥?告訴你滅楚有多難

吳王闔閭能夠成為春秋五霸,可能有人覺得有點牽強。吳王闔閭並沒有像其他霸主一樣會盟諸侯,就連宋襄公當年在中原都是捨我其誰的感覺。有人可能會說,他擊敗了楚國。但是,擊敗楚國的國家並不少。那為什麼吳王闔閭就能位列五霸呢?因為我現在告訴你,當時吳國擊敗楚國有多難。

都說吳王闔閭是春秋五霸,他到底幹了啥?告訴你滅楚有多難

吳國是個古老國家

說到吳國,雖然在當時跟楚國一樣地處蠻夷。不過吳國的開國之君可是比楚國有風度多了。當時的吳國的開國之君叫太伯。吳國可以算是春秋第一古國。這位太伯的身世可是相當有淵源。他的父親是周太王,也就是周文王姬昌的爺爺。他父親周太王生了三個兒子,而大兒子就是太伯。周太王不想立太伯,因為小兒子季歷比較賢明還有個兒子姬昌。所以,太伯很知趣,就跑到江浙一帶。《史記》有如下記載:“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這裡司馬遷還說了,吳國後來披髮文身都是太伯和仲雍引領的時尚。當然,我們不追究這個習俗哪裡來的。這裡的太佰就是太伯。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就在江南這片土地生根發芽,幫助當地部落耕種,傳播中原文化。為啥這裡面要提這個仲雍呢?因為太伯沒有兒子,所以吳國就一直在他弟弟仲雍的手裡傳播。

後來到了武王伐紂之後,就將仲雍之後周章封在了吳國這個地方。當時的吳國還完全沒有開發,是一大片原始森林。這個程度就真的跟現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一個感覺。接著一代一代的就到了吳王壽夢這一代。為什麼要提到吳王壽夢呢?因為根據《史記》記載:“壽夢立而吳始益大,稱王。”就是到了吳王壽夢這裡,吳國才強大,跟楚國一樣。因為本來就遠離中原,所以就自己稱王了。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因為從法理上來說,本來吳國就是周文王姬昌父親一輩的,所以並沒有什麼不可。那為什麼從這一代開始強大?不是因為吳國種地種的好了,是因為晉景公的聯吳制楚戰略。在春秋時代,主要的作戰武器就是兵車。當時的晉國派人教吳國如何製造使用兵車,這才是吳國強大的關鍵。然後,從吳王壽夢這一代開始,吳國就開使爆發了,爆發的一發不可收拾。

都說吳王闔閭是春秋五霸,他到底幹了啥?告訴你滅楚有多難

雖然吳國強大了,不過吳國並沒有強大到哪裡去。說實在的,當時的吳國如果論經濟人口其實還沒有鄭國、宋國這種國家多。根據數據,吳國最鼎盛的時候,人口也就是150萬。而在吳王壽夢時期,肯定是沒有這麼多的。如果對這個數據沒有概念,那就看看楚國。由於對於春秋國家沒有實際的人口統計,根據推測楚國人口應當與齊國人口相當在五百萬人左右。這個數據是根據戰國時期楚國人口推算,而春秋時期應該在400萬左右。可見,吳國人口相當稀少。所以,並不能算是個強國。只是相比於過去強大了而已。

恐怖活動製造者

說到吳王壽夢,真的得提提他的老祖宗。不知道是司馬遷這個崇尚儒學的老先生故意這樣寫,還是歷史的確是如此。當時的吳王壽夢認為自己的四兒子季札賢明像立為君。當時,按照禮法應該立長子,就是諸樊。所以,這個事很讓壽夢心煩。大家有沒有覺得,好熟悉。對,就是跟開頭差不多。所以,很懷疑司馬遷對於吳國開始那段的描寫是不是有問題。我們就當壽夢的兒子們有他們祖先的德操吧。反正,最後季札覺得自己不該當國君,就堅辭不受。吳王壽夢就讓大兒子行國政。注意,這裡是行國政,並不是當國王。而大兒子諸樊也很懂事。天天打仗,帶頭衝鋒,希望早點死好把王位給弟弟。額,世界上竟然還有希望自己早死的。尤其是當國君這麼好的差事。

有志者事竟成,最後諸樊就真的死了。諸樊死後,他的弟弟繼承王位,他的弟弟也是希望季札能繼位。所以沒日沒夜工作,最後就死了。弟弟死後,老三接著幹,眼看老三快不行了,問題來了。那王位給誰?老四季札這個時候,還是不肯做王。這個煩惱後面的朱元璋也遇到過。事實證明兄終弟及這個制度,的確不夠科學。因為就算是親兄弟,還是要明算賬的。老三餘昧這個時候就有私心了。既然老四不接受王位,那就給我兒子吧!所以吳王撩繼位了。

都說吳王闔閭是春秋五霸,他到底幹了啥?告訴你滅楚有多難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真的該吳王撩繼位嗎?吳國是個落後國家,落後國家有個特點就是兄終弟及的制度。但是根據這個制度,很多東西就模稜兩可。因為這個制度,在傳到最後一個兄弟的時候,就要傳給兄長的兒子,就是諸樊的兒子即我們的主角公子光,也即是後來的吳王闔閭。可是受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由於季札不受,所以就按吳國的正常繼承方式傳給了兒子,就是吳王僚。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季札的美德。而公子光就不幹了。我們從後來的歷史中也可以發現,公子光本就是個殺伐果決的人。於是他就想辦法奪取王位。

在等待的過程中,就遇見了傳說中的伍子胥。就是那位在韶關一宿變白頭的哥們。這個哥們是不是有才華呢?根據他當時碰到吳王僚並且暢談一晚的表現來看,這個伍子胥是相當有才華的。不過,公子光也不是省油的燈。面對伍子胥這樣的人才,肯定不能被吳王僚得到。於是,就以伍子胥勸吳王僚攻楚實際是為了洩私憤為由讓攻楚計劃落空。於是,面對剛剛分手的伍子胥,公子光馬上趁虛而入。有了伍子胥的幫助,奪位大計開始慢慢醞釀。

都說吳王闔閭是春秋五霸,他到底幹了啥?告訴你滅楚有多難

公子光是個作戰勇猛的人,在與楚國的戰鬥中,連連取勝。而吳王僚為了制衡公子光,就派弟弟掩餘、燭庸趁楚國新喪攻擊楚國。誰知,這一去就被包了餃子。這個時候,公子光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沒有了自己同族弟弟的支持,吳王僚現在是最虛弱的。在請吳王僚吃飯的時候,就讓伍子胥推薦的刺客專諸殺死了吳王僚。而專諸以及他的魚腸劍名氣大燥。《史記》也對這段有相當精彩的描述。“專諸進炙,定吳篡位”就是最後司馬遷的評價。

公子光是對是錯

刺殺弒君,這絕對是大逆不道。雖然春秋時期,這個事情屢見不鮮,不過大多數還是被釘在叛臣的恥辱柱上。而公子光這一次的弒君,從道義上,似乎站得住腳。而吳國臣民呢?他們怎麼看待?從本該做國君的季札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一二。具《左傳》記載:“苟先君廢無祀,民人無廢主,社稷有奉,國家無傾,乃吾君也。吾誰敢怨?”現在宗廟依然有人管,也有了新的君主,而國家沒有什麼損傷,那為什麼不能接受這個公子光呢?而從公子光的征戰連連取勝和他的霸主之氣已經讓季札以及吳國臣民信服。而季札說的很對,接下來吳國蒸蒸日上。

都說吳王闔閭是春秋五霸,他到底幹了啥?告訴你滅楚有多難

擊敗楚國有多難

前文已經說過,論人口,吳國就算在闔閭的治理下,其實力也根本不及楚國的一半。在春秋時代,人口相當重要。因為在全民皆兵的時代,國家的人口數就代表了兵員數。吳國人口只有150萬,而楚國不止300萬。論土地,當時的楚國擁有已經開發的漢江流域。而且,多年的爭霸,楚國已經在中原地區擁有了一定的土地規模。當時的中原,可是經濟最發達地區。

而看看吳國,當時的吳國地處江浙。就是後來的三國時期的東吳,一開始也是建都在長江中游的武昌。說到底,就是當時的東南地區還是一片蠻荒。在這樣的情況下,擊敗了楚國可以說是一次壯舉。

不過,七個月之後,吳軍撤出郢都也可以看出,吳國後勁還是不足。畢竟,論國家實力還是差一個檔次,而後方還有越國蠢蠢欲動。在戰國時期,我們看到秦國動用60萬兵力才完成了滅楚。不得不說,吳國滅楚,在一定程度說明吳國只是掙到了名聲。當然,這一切最後都是為越國做嫁衣。


  • 《左傳》
  • 《戰國策》
  •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