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女紅軍張文的魚水深情

張文,1933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今年100歲。86年前,張文是地主家的一個女傭,因不堪忍受地主老財的壓迫而投身革命。1936年在長征途中與洪學智結為夫婦。她的革命足跡遍佈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與成千上萬的老鄉結下了一世情緣。

抗戰初期山西陽曲的老鄉收留了她的大女兒。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因為軍情緊急,部隊在轉移中為減輕負重既會扔掉一些武器,也留下一批傷病員,甚至會將一些太小的孩子放在老鄉家中。據統計,戰爭年代留下的300多個軍人子女,戰爭結束後能找回來的不到一半。

老紅軍張文是幸運的,她在抗戰初期和抗戰勝利後丟在老鄉家的兩個孩子先後都找到了。所以張文對軍民魚水深情的理解,可能更深一點。是老鄉在危險的情況下,保護了八路軍、新四軍的孩子,沒有老鄉的養育,也就沒有張文與兩個女兒失而復得的團聚。

1939年7月,洪學智率抗大第四團從延安出發前往華北敵後,張文是抗大學員,在隨抗大從山西往河北的行軍路上,要穿越一道道日軍的封鎖線,校領導羅瑞卿嚴格命令部隊,誰暴露部隊,就處理誰。張文在陝西蟠龍生了大女兒,她帶著孩子隨洪學智經延川、清澗、綏德、米脂、佳縣,渡過黃河,到了山西,在同蒲路西的陽曲縣,張文和出生不久的女兒從馬上摔下來,孩子哭鬧不止。這裡離鐵路只有一二十里。洪學智擔心自己帶著隊伍,那麼多人,因為孩子的哭聲,暴露了部隊就麻煩了!他便和張文商量,下狠心把孩子放在山西老鄉家。

這個大女兒在山西老鄉家一直待到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洪學智在朝鮮戰場上指揮部隊打仗,張文經請示組織同意,重返山西,經地方政府的協助,終於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大女兒。

抗戰勝利後江蘇淮陰的老鄉收留了她的二女兒。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中國人民經過14年抗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這一天。當天晚上,新四軍三師參謀長洪學智和他全家所住的南窯村沸騰了。軍民們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熱鬧非凡。鑼鼓聲、鞭炮聲、口號聲此起彼伏,匯成了歡樂的海洋。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為執行黨中央“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戰略方針,洪學智配合黃克誠指揮新四軍三師奔赴東北戰場。此時,張文帶著孩子,也從南窯到了淮陰縣王營,住了沒幾天,三師進軍東北的命令就下達了。此時,出生4個月的女兒小虹是隨軍北上還是寄養在當地群眾家中,成了洪學智和張文的又一次艱難抉擇。最後他們決定把小虹留在淮安老鄉家裡。

洪學智將女兒留在當地老鄉家裡的事是由師偵察科長宋振鼎辦理的。受領任務後,他決定把小虹交由自己的姐姐宋振瑜收養。

1945年10月3日,洪學智在淮安率三師離開戰鬥了近5年的蘇北,告別了蘇北根據地的人民,開始長途跋涉北上。

宋振瑜收養了小虹之後,又很快為小虹找了個奶媽孫習芳。隨著新四軍部隊的撤離,兩淮地區很快被國民黨佔領。宋振瑜覺得把新四軍一個幹部的女兒留在城裡,很不安全,於是就和孫習芳商量,讓她帶著小虹回到了她在鄉下的家中。

小虹在孫習芳家中一待就是3年。

在這3年之中,新四軍三師到了東北,洪學智先後任黑龍江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司令員。1948年11月,遼瀋戰役結束後,洪學智率部入關參加平津戰役。1949年春節剛過,六縱改編為43軍,作為第四野戰軍的先遣部隊南下。

晚上,張文與洪學智商量,她說,淮海戰役已經勝利,她想先去蘇北,把女兒小虹找回來,然後再趕回部隊。洪學智同意了張文的想法。

幾經輾轉,張文一行人坐火車到濟南、經徐州轉汽車到了淮安。在淮安找到宋振瑜家。此時,淮安已經解放。看到3年前撤離的新四軍再次回來,仍讓宋振瑜一家感到意外和驚喜。然後就在宋振瑜的陪同下,一起去了鄉下。這麼多人突然出現,著實讓孫習芳吃驚不小。當時小虹已經3歲半,在奶媽家的精心照料下,長大了,衣服穿得很整齊,梳洗得也很乾淨。

孫習芳看到張文要把小虹帶走,哭得十分傷心,他們捨不得。小虹也哭鬧著不願走。看到小虹與孫習芳一家難分難捨的樣子,張文的心裡也是酸溜溜的。還是孫習芳先將小虹抱起來,送到張文的手上。接過小虹,張文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張文握著孫習芳那粗糙的雙手,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她知道,這3年多來,孫習芳一家為了養育新四軍的後代,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艱辛啊!張文對她一家說:“你們養大了我們的女兒,我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你們的恩德。”

平津戰役期間徐官屯的老鄉照顧了洪家。平津戰役期間張文一家住在通州的徐官屯村,70多年來張文始終忘不了一家姓高的房東。

1948年底,遼瀋戰役結束後,第四野戰軍奉命入關進入冀東解放區,老百姓知道解放軍要攻打北平和天津,一路上,處處都有秧歌隊扭秧歌、呼口號,歡迎解放軍。老鄉們拿著花生、紅棗、梨和雞蛋,往戰士們的衣袋和子彈袋裡塞。到了宿營地,老百姓對子弟兵親如家人,家家打掃院子,糊窗戶,燒好熱炕,挑水做飯,忙得熱火朝天,招待進村宿營的部隊。洪學智、張文一家住進了徐官屯的高家。

高家有前後院,正房5間,東西房各2間,進門正中的1間為廚房。熱情好客的高家,聽說解放軍首長一家來住,馬上將正房騰出,讓洪學智夫婦及3個孩子住,自己一家老小搬到了西房。

離北平和天津都不太遠的徐官屯,也時常能聽到遠處的隆隆炮聲。洪學智一家的到來,使這個原本清靜的農家小院變得熱鬧、緊張、神秘起來。門口停放著洪學智使用的車——一臺美式吉普車,院門外和家門口各有兩個持槍的解放軍戰士站崗,電燈線和電話線從縱隊指揮所拉到了高家的東間房,窗戶紙換成了不透光的黑油紙,挑水、掃院子全由警衛戰士包乾。從1948年12月16日到轉年的2月25日,洪學智一家在高家住了2個多月。

高家的男孩年齡比洪家的孩子大,但他們之間一塊玩得很好。大戰在即,卻一點都不影響兩家孩子游玩的好興致,高家的孩子主動充當嚮導,帶著洪家的孩子到村裡各處竄。洪家的大兒子洪虎也帶著高家孩子看在戰場上繳獲的各種戰利品,數不清的美製機槍、大炮、各種型號的美式汽車,讓從未上過戰場的高家兄妹大開眼界。

在平津戰役的日子裡,戰爭的緊張氣氛也強烈地感染著高家小院。從1月1日參戰部隊開始攻城訓練和戰前動員起,洪學智就很少再回到高家小院。張文也基本上夜夜不能成眠。此時細心的高家夫婦倆總能找到各種理由前來串門,陪張文拉家常,拿出自家的紅棗、核桃,還包了水餃招待張文及孩子們。

1月15日下午5時,解放軍攻克天津。不久,北平也和平解放。當洪學智帶著勝利的喜悅風塵僕僕的回到家中的時候,這個農家小院又恢復了往日的喜氣和熱鬧。

1949年1月28日是北平和平解放之後的第一個春節。徐官屯村慰問解放軍的活動也搞得熱熱鬧鬧,扭秧歌,踩高蹺,敲鑼鼓,放鞭炮,軍民同樂,笑逐顏開。洪家、高家一起度過了一個溫馨和平的春節。

2個多月的相處,洪高兩家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高家二姐高佩芹看到洪家女兒毛毛,上上下下穿的都是舊軍服改過的衣裳,就悄悄地用紅毛線給她打毛衣,但未等毛衣織好,洪家就隨部隊開拔南下了。

高家是張文革命生涯中無數個房東中的一家,她懷念這些老鄉,更感謝這些老鄉,感謝他們對解放軍的熱愛和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她深知,人民軍隊如果沒有這些老鄉,革命不會成功。“軍隊和老百姓,咱們是一家人”。軍民魚水深情的信念,在張文的心中植根了8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