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民俗》——出殯

出殯,就是把亡人遺體抬出去埋葬。在各項準備工作就緒之後,歌先生再敲鑼打鼓,唱啟龍歌,孝兒孝女叩頭向抬喪的、打墓的、作棺木的、做壽衣的、送葬和為喪事幫忙的所有人道謝並要唱感謝歌。


如歌先生唱的啟龍歌:

哎!山高水深一清潭,

老龍困在潭中眠,

今是黃道吉祥日,

眾人啟龍上青天!(鑼鼓)

哎!雲龍騰空降甘露,

風調雨順豐收年。

雲龍吞霧吐彩霞,

此方四季保平安!(鑼鼓)

《漢中民俗》——出殯

圖源網絡

孝兒、孝女唱的感謝歌:

哎!雨打梨花淚紛紛,

眼觀靈柩實傷心,

爹(娘)死後兒女亂了方寸,

多虧親友和四鄰;

料理喪事心操盡,

而今又出力送上墳,

這山高不斷友情路,

那水深難隔過河人;

孝子知恩無從報,

叩頭感謝眾友親喏!

唱著歌,孝子們齊叩頭。

感謝歌罷,在鑼鼓、鞭炮聲中,抬喪人一聲啟龍囉!孝子孝女扯著靈繩(用白綢或白布兩匹,一頭綁在抬棺材的槓上頭由孝兒、孝女、孝孫、女婿、外孫等晚輩牽著),群眾稱為拉牽。親戚、朋友隨著靈柩送葬。歌先生在前邊開路,他逢山唱山,遇水歌橋,祝願亡靈一路平安,祈禱喪主家興旺發達。凡靈柩所經過之處,對古樹、修竹、神廟、橋樑、河流等,都要唱到。

《漢中民俗》——出殯

圖源網絡

如上坡時,他不但給山神唱祈禱歌,而且還給抬喪人加油鼓勁:

哎!山神老公公,請你多顯靈;

道路清掃淨,保我喪事寧;

來日備高香,上山謝神靈。

再叫眾親朋,協力並肩行;

腳踏千階石,手扯萬年藤;

送靈登寶山,孝子謝恩情。

一路停停走走,送靈柩上墳地安葬。

到了墳地,將棺材放在已挖好的墓一側(墓坑邊上),歌先生又唱《歸根歌》,說人的歸宿(即葉落歸根之意),並配以鑼鼓造氣氛,在孝兒孝女們的嚎啕大哭聲中,眾人動手將棺材放進坑內,撥正方向後,讓主要孝兒(即長子)背向墓坑跪在前面。歌先生唱罷,一聲掩土,眾人手執鋤、鏟等工具將土向坑內填去。到墓堆壘起,歌先生再唱歌、鼓樂、鞭炮齊鳴,孝子焚香、化紙、燒掉紙紮(如花圈等),安葬完畢。

《漢中民俗》——出殯

圖源網絡

歌先生最後唱歌,多屬吉祥、安泰之詞。例如眾人向墓坑裡填土時,歌先生手提五穀鬥(鬥內裝一些五穀雜糧及紙錢用白紙剪的銅錢,再拌一些土塊),一面用手抓鬥內物向孝子們撒去,一面口中念唱,並喊:“孝兒孝女接福!”(孝子以手扯起衣服接):

亡靈駕鶴西去,

遺體入土歸源,

孝兒孝女接福,

福如東海西山。

一撒天地和順,

二撒日月和燦,

三撒三陽開泰,

四撒四季平安,

五撒五穀豐登,

六撒六畜繁衍,

七撒七巧成對,

八撒八方親善,

九撒九九歸一,

十撒十美十滿!

孝子用衣襟接一些穀物、泥土要帶回家去保存起來,據說能給家庭帶來吉祥、美好。

《漢中民俗》——出殯

孟學範:男(1928.9.14~2013.4.2),陝西省洋縣人,南鄭縣劇團編劇。中國民俗學會會員,陝西省戲劇協會、民間文藝家協會、楹聯學會會員。曾任陝西省民俗學會首屆理事、漢中地區民俗學會會長、政協南鄭縣第三屆常務委員等。

出版、發表劇本17個,搬上舞臺20多個。在各種報刊上發表文藝作品400多篇(首),出版《巴山民俗》。

參與編纂《中國民俗大觀陝西卷》、《中國食俗大觀》《陝西省民俗志》、《陝西省戲劇志·漢中卷》、《南鄭縣誌·戲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