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重映票房高走,業內人士:觀眾只為有價值的內容買單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18日訊(記者邱晨)經過4K重新修復,時隔21年之後,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再次閃光——該片自11月15日登陸全國大銀幕以來,市場反響不俗,上映4天票房突破7000萬元,最終票房有望達到1.2億元。

《海上鋼琴師》重映票房高走,業內人士:觀眾只為有價值的內容買單

近些年,電影行業掀起了一股“重映潮”,雖然不少重映作品在面向市場後取得了還算不錯的反響,但也有不少重映電影難逃票房遇冷的窘境。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情懷經濟”具備一定的票房衝擊力,但日趨成熟的中國電影觀眾只會為有價值的內容買單。如果借“經典與藝術”之名過度消費人們的“情懷”,反而會透支廣大觀眾對於優秀影片標準的認識與信任,不利於中國電影事業的長久與良性發展。

《海上鋼琴師》重映票房高走,業內人士:觀眾只為有價值的內容買單

《海上鋼琴師》重映票房有望破億

作為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代表作,《海上鋼琴師》與《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一起,並稱為導演的“時空三部曲”。該片於1998年上映後,立即風靡全球,斬獲全球各類大獎22項。

時隔21年,該片於11月15日以4K修復版首次登上內地大銀幕。雖然為了適應更廣泛的人群,此次的修復版比起165分鐘原版刪減了40分鐘,但絲毫不影響該片在影迷中的號召力。

在影評網站豆瓣中,該片的評分高達9.2分,在豆瓣Top250榜單中位居第15,參與評價的人數高達93萬,其中超63萬人給出五星。不少網友表示,要去影院裡給《海上鋼琴師》“還電影票”,“電影太美太經典了,不用跑電影節就可以看到老片的修復版,是每個影迷的幸運”。

根據貓眼專業版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發稿時,影片上映4天時間票房突破7000萬元。在上週末上映的4部新片中,這一成績僅次於《大約在冬季》,高於《霹靂嬌娃》和《長安道》。該片的最終票房也被預測將突破1.2億元。

電影的熱映,也讓“重映片”這個話題再次回到觀眾的視野。在某社交媒體平臺發起的“還想看哪部經典電影重映”的問卷調查中,《肖申克的救贖》《聞香識女人》《霸王別姬》等經典老片,均獲得了網友們較高的呼聲。

《海上鋼琴師》重映票房高走,業內人士:觀眾只為有價值的內容買單

電影“老曲新唱” 賺錢的不少

事實上,電影重映是一個近年電影市場中比較常見的現象。

業內人士指出,一般情況下,重映影片分為幾類:特殊時間節點上,紀念某人某事主打情懷的電影;像《海上鋼琴師》這樣,未在內地上映過的經典影片;或者是3D版《泰坦尼克號》這樣,熱門影片的新版本等。

2009年,王家衛電影《東邪西毒》修復版再次登上大銀幕。此後,每年的國內電影市場上,都不缺少重映片的身影。

從《一代宗師》到《大話西遊》,從《侏羅紀公園》到《泰坦尼克號》……不少經典電影在重新登上大銀幕後,都再次煥發了光芒,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在《海上鋼琴師》之前,今年成績最亮眼的重映電影,莫過於6月21日上映的宮崎駿作品《千與千尋》了,該片累計票房已達4.86億元,成為今年電影市場中的一抹亮色。

事實上,跟《海上鋼琴師》一樣,不少“重映片”在上映前,通常會通過畫質修復、3D轉制或推出“導演剪輯版”等手段,為觀眾創造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加長修復版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在2017年上映時,成功從市場中拿走1.7億元,表現令人驚喜;而花費上千萬美元進行畫質修復和3D轉制的《泰坦尼克號3D》,最終一舉斬獲9.46億元的票房,成為2012年度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排名第二的影片。

《海上鋼琴師》重映票房高走,業內人士:觀眾只為有價值的內容買單

電影“重映”並不是救市良藥

“與拍攝一部全新的影片相比,如果不做畫面修復、3D轉制等工作,重映電影無疑都是相當具有性價比的。”有業內人士透露,重映電影進入國內院線,大致需要完成四個步驟:“重映發起方選片、確認影片的版權歸屬、申請公映許可、影院排片。與拍攝一部全新的影片相比,這套流程相對比較簡單。”

正因如此,在發現重映電影這一巨大的商機之後,不少片方開始把一些質量不高,上映時間並沒有間隔很長的影片拿來重映,企圖投機取巧從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2018年11月,國家電影局發佈了《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明確指出國產重映片應為“距首次公映結束超過兩年”的影片,並規定重映片的“全部放映範圍不超過2500個影廳,每家影院放映單部復映影片的影廳不超過1個”——這也意味著:重映市場的投機者們,往後創造高收益奇蹟的幾率將大幅減小。

事實上,拋開這些因素,不少經典老電影在“重映”之後,票房表現依舊難言樂觀:2011年再次上映的87版《倩女幽魂》,2012年捲土重來的老版《新龍門客棧》,票房均停留在數百萬元的量級。

影評人“電影老麻雀”認為,中國觀眾的欣賞水平其實一直都是在線的。“對於電影重映,他們只會為有價值的內容買單。那些首映時就口碑平平的電影,以為觀眾在幾年後就會有忘性,換上包裝企圖在重映電影市場投機取巧分得一杯羹的想法,顯然是有些低估了觀眾智商的。”

有業內人士也分析指出,經典老電影雖然有著獨特的市場價值,但如果借“經典與藝術”之名過度消費人們的“情懷”,反而會透支廣大觀眾對於優秀影片標準的認識與信任,實際上並不利於中國電影事業的長久與良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