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時代 坐看中國汽車風雲起

變革時代 坐看中國汽車風雲起

時代週報特約記者 李陽

第十七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即將於11月22日開幕。銷量持續下跌,市場變幻莫測,2019年是汽車行業特殊的一年。在這場年終最大的汽車盛宴中,我們能看到汽車行業的什麼變化?又有哪些重磅車型值得關注?在車展前夕,從行業與車型兩大層面,我們為大家提煉最大看點。

2019年,中國車市風雲變幻。一方面終端市場延續2018年下半年以來的低迷,增量競爭轉為存量競爭,產業兩極分化、淘汰升級加速;另一方面,電動化陷入後補貼時代的陣痛僵局、智能化迎來產業風口,汽車工業革命進入下一階段。

值此中國汽車產業起承轉合的重要節點,11月22日至12月1日,第17屆廣州車展將以“新科技、新生活”為主題,展出1050臺代表當今汽車產業最新科技的新車。其中,全球首發車38臺、概念車30臺、新能源車182臺。

電動、智能汽車產品進一步成為展會主打產品;自主品牌高端車型與更加本土化的合資車型同臺競技;市場邊緣車企自我救贖,但應者寥寥;新造車勢力依舊競相鬥豔,但科技光環早已褪去……在本屆廣州車展上,汽車產業發展變化的脈絡或將清晰可見。

後補貼時代,需要怎樣的新能源車?新能源已是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車市進入負增長後,新能源汽車持續暢銷成為車市寒冬裡的一抹暖色,也被看做是當前汽車產業的主流發展發向。

然而據乘聯會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銀十”裡,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僅6.5萬臺,同比下降45%。自7月補貼下滑以來,持續數年高增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陷入僵局,甚至出現銷量“四連跌”,一個競爭慘烈的新能源後補貼時代呼之欲出。

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車依舊是幾乎所有車企的第一戰略方向,沃爾沃甚至為了給電動汽車騰出人才和資金空間,不惜將全球領先的發動機業務與吉利合併;原本豐田、大眾等對中國新能源市場不太熱衷的車企也終於巨頭轉身,發佈一系列激進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戰略。

11月17日,汽車分析師盧昊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將來的發展方向。後補貼時代,誰更能滿足消費者的出行需求和駕駛體驗,誰就能率先破冰突圍。”在今年廣州車展上,182臺即將亮相的新能源新車,或將為後補貼時代指明方向。

風口來臨,汽車智能化指向何方?

與新能源汽車陷入後補貼時代陣痛期截然相反的是,汽車智能化技術在2019年繼續發光發熱,迎來產業風口。

據德國大陸集團預計,2019年,其在駕駛員輔助系統業務領域有望突破20億歐元銷售大關;出行技術提供商安波福也預計,今年其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新業務規模將超過40億美元。而據相關預測數據顯示,到2023年中國ADAS市場整體規模有望達1704億元。

智能化風口體現在汽車產品上,則是今年上市新車絕大部分都搭載上不同程度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11月8日,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總經理何舉剛在公開活動上表示,目前長安汽車L1自動駕駛的搭載率為15%―20%,L2的搭載率為5%,明年則量產L3自動駕駛;紅旗、長城、上汽、奇瑞等其它自主品牌,也都有相關的量產車型上市;豐田雷凌等部分合資品牌甚至全系標配L2級自動駕駛系統。

可以預見,本屆廣州車展將迎來一場智能汽車競相鬥豔的盛況,30款首發概念車,無疑將直指智能化下一階段。

新勢力褪去光環,邊緣車企掙扎求活

時代變革既是發展機遇也會迎來淘汰洗牌。隨著電動化、智能化等汽車新賽道進入下一階段,在車市低迷的競爭升級下,弱勢車企顯得尤為艱難。

2019年被譽為新造車勢力的交付大年,繼蔚來後,威馬、小鵬等車企相繼進入大規模交付期。也正是這一年,傳統車企智電化產品爆發,新造車勢力開始落寞。曾避開“新勢力扎堆SUV”戰略的零跑汽車,7―9月份交付量僅為509輛,與年初信誓旦旦定下的1萬輛目標相去甚遠;而奇點、前途等高調一時的新勢力品牌,如今已暗淡無光。

同病相憐的是,中國SUV市場退潮後遊離在市場邊緣的三四線車企。今年10月,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四家車企即將破產謠言傳遍汽車圈,捅破了邊緣車企舉步維艱的窗戶紙。行業洗牌下,銷量連遭腰斬的邊緣車企已沒有太多時間。在本屆廣州車展,那些陷入困境的新勢力與邊緣車企將如何展開自我救贖?將是一大看點。

自主品牌向上,合資車企加速國產

行業淘汰升級,洗牌加速,有落寞的失意者,自然就有高光的頭部玩家。進入2019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一二線自主車企聚焦品牌向上,合資車企加速國產化,將中國車市競爭激烈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回顧今年自主品牌明星車型,吉利領克、長城WEY、奇瑞星途等前幾年不太受人待見的自主高端品牌,逐漸開始成為消費者議論的焦點。在他們的戰略發佈會上,清一色地將品牌向上作為核心發展戰略。

另一方面,全球汽車市場進入低迷,中國卻正在成為全球電動智能汽車發展的沃土,合資車企本土化戰略開始激進。例如豐田TNGA架構全面進入中國;起亞前任總經理陳炳振則在3月的一場試駕會上表示:“從現在開始,東風悅達起亞推出的每一款新車都將專門針對中國市場,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實際需求。”

隨著中國自主品牌做大做強,合資車企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保住優勢地位,本屆廣州車展亦是逐漸向上自主品牌與合資車企的激烈交鋒。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