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八軍團緊急擴編,九成是新兵!血戰湘江,1萬人只剩1千

興國,江西南部一個普通的縣。土地革命時期,當地廣大貧苦農民在我黨領導下“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做了主人。當時23萬興國人,有8萬人參加了紅軍。

紅八軍團緊急擴編,九成是新兵!血戰湘江,1萬人只剩1千

土地革命時期,興國是蘇區的“模範縣”,受到毛主席的表彰

1934年9月,因為蘇區紅軍在一年的“反圍剿”作戰中傷亡慘重,緊急下達了“擴紅”的命令。9月21日,根據命令,在興國縣崇賢圩將“擴紅”招募的大量新兵集中補充到紅21師和警衛師(後改編為紅23師),並將其合編為紅八軍團。

擴編之前,紅21師是地方部隊整編,原本有1300多人,幾經戰火只剩下不到1000人;警衛師前身是工人師,實際人數只有500多人。經過此次擴編,紅八軍團人數直接攀升到1萬多人,不過軍團中主要是新兵,實際有作戰經驗的老兵不到十分之一。

紅八軍團緊急擴編,九成是新兵!血戰湘江,1萬人只剩1千

組建紅八軍團之前,負責蘇區軍事工作的“三人團”中,周恩來主張將這些招募的新兵補充到第一、三、五、九4個軍團,讓這些“老軍團”中的老兵帶著新兵,儘快形成戰鬥力。

可是,李德和博古認為,應該將這些新兵單獨組建一個軍團。因為這樣可以壯大紅軍的聲勢,讓敵人感到紅軍在他們的“圍剿”下沒有減弱,反而越來越壯大。作為紅軍的軍事顧問,李德這個來自德國的“軍事家”,還用了一個自以為很形象的比喻說服周恩來。他說:“5根手指捏起來的拳頭,總比4根手指有力量。”

紅八軍團緊急擴編,九成是新兵!血戰湘江,1萬人只剩1千

李德

紅八軍團緊急擴編,九成是新兵!血戰湘江,1萬人只剩1千

博古

但實際情況又是怎樣呢?首先,紅八軍團雖然有10000多人,但是配發的武器只有2000多支步槍,也就是說,很多紅軍戰士拿的還是大刀、長矛這些冷兵器。其次,由於戰事吃緊,紅八軍團的新兵根本沒有機會進行訓練,少得可憐的老兵只是告訴他們槍該怎麼開。最後,這些新兵也沒有進行長時間的紀律教育,特別是離開家鄉後,他們的波動很大,開小差的很多。

1934年10月10日,也就是紅八軍團轉移到瑞金後的第二天夜間,長征開始了。按照部署,整個蘇區的紅一方面軍成甬道式序列開進。紅一軍團為左路前衛,紅三軍團為右路前衛,紅九軍團、紅八軍團分別在紅一軍團、紅三軍團之後跟進,負責保護軍委第一縱隊左右翼的安全,紅五軍團殿後。

紅八軍團緊急擴編,九成是新兵!血戰湘江,1萬人只剩1千

湘江戰役形勢示意圖,可看出剛離開瑞金時,紅軍採取的兵分三路甬道式序列行軍

在紅軍前往湘西的路上,蔣軍早已佈下了4道封鎖線。雖然紅八軍團、紅九軍團的主要任務是在紅三軍團、紅一軍團打開突破口後擴大戰果,但由於敵人以逸待勞且人數眾多,紅八軍團在突破前3道封鎖線後,人數也損失1000多人。

紅軍於11月25日全部渡過瀟水,在道縣附近略作休整,27日前衛分隊打響了突破第4道封鎖線的湘江戰鬥。此時,在開進序列上已經在紅九軍團之後的紅八軍團,突然接到命令,讓他們去水車地區接應曾在瀟水負責阻擊敵人的紅三軍團6師,紅八軍團立刻折回道縣轉往水車。

紅八軍團緊急擴編,九成是新兵!血戰湘江,1萬人只剩1千

在此危急時刻,紅八軍團指揮員忙中出錯,整個軍團居然只知道趕路,沒有派遣偵察員前出偵察。結果,11月30日紅八軍團趕到水車時,和他們碰面的已經是擔負整個紅軍斷後任務的紅五軍團34師,而他們需要接應的紅三軍團6師早已接到軍團命令趕往新圩救急,走在了紅八軍團前面。此時紅八軍團儼然成了整個紅軍的後衛軍團。

紅八軍團緊急擴編,九成是新兵!血戰湘江,1萬人只剩1千

紅三軍團為保證紅軍主力渡江,在新圩頑強阻擊敵人

糟糕的事情發生在紅八軍團離開水車不久。雖然已是30日午夜,但是如跗骨之蟻的敵人卻沒有停下追擊的腳步,喊殺聲從紅八軍團的後方和左側鋪天蓋地的傳來,大批敵人追上來了。

軍團指揮員原本還打算留23師斷後,其餘人員抓緊撤退,可是敵人一個團已經從紅八軍團的中間插入,將整個軍團攔腰斬斷。無論各級指揮員如何嘶吼,才剛剛上戰場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的新兵,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他們只知道四散奔逃,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

在向湘江撤退的路上,不斷有戰士倒在敵人的槍炮下。等到了湘江口,情況更加糟糕。保障紅軍渡江的浮橋,已經在敵人的飛機和大炮轟炸下斷了,紅八軍團剩餘官兵只有冒著敵人的進攻涉水渡江,又有大量的戰士犧牲在湘江裡。

紅八軍團緊急擴編,九成是新兵!血戰湘江,1萬人只剩1千

國畫:血戰湘江

湘江戰役後,紅八軍團重新清點人員,近萬人的軍團,此時只剩下不到1000人。12月18日在黎平會議上,鑑於紅八軍團損失慘重,紅八軍團建制和番號被取消。這支用來壯大紅軍聲勢的萬人軍團,在成立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葬送在了李德的錯誤指揮下。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歡迎文創作者加入,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