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解憂法:通陽化痰、健脾養心、滋陰降火、化痰和中

是誰驚擾了你的美夢,一夜無眠;又是誰悄悄偷走你的睡意,無法入睡!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睡覺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在失眠的朋友眼中,睡覺卻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尤其是高質量的睡眠,幾乎成了一種奢侈。失眠了怎麼辦?

1、心肝血虛證

此型多因情志所傷、勞逸失度、久病體虛等因素,導致肝陰不足、心血虧虛。肝陰不足則不能藏魂,魂不歸肝則不得入寐;心血虧虛則不能藏神,神不守舍則更不能眠;陰血不足則生內熱,虛熱內擾則虛煩。

清代張秉成《成方便讀》載:“夫肝藏魂,有相火內寄。煩由心生,心火動則相火隨之,於是內火擾亂,則魂無所歸。故凡有夜臥魂夢不安之證,無不皆以治肝為主。”《類證治裁·不寐》雲:“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

失眠解憂法:通陽化痰、健脾養心、滋陰降火、化痰和中

此型多症見: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舌質偏紅,苔薄,脈弦細。

治宜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2、心脾兩虛證

此型多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導致心血不足,或吐瀉、飲食等傷及脾胃,導致脾胃失和,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而使心腦神志不寧出現不寐。

如《景嶽全書·不寐》雲:“勞倦思慮太過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所以不眠。”《類證治裁·不寐》亦云:“思慮傷脾,脾血虧損,經年不寐。”

此型多症見: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宜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3、心腎不交證

此型多因素體虛弱,或久病之人,腎陰耗傷,不能上奉於心,水不濟火,則心陽獨亢;或五志過極,心火內熾,不能下交於腎,心腎失交,心火亢盛,熱擾神明,神志不寧,因而不寐。

正如《景嶽全書·不寐》所說:“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之室耳。”又《辨證錄》雲:“蓋目不能寐者,乃腎不交於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於腎也。”《傷寒論》雲:“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

失眠解憂法:通陽化痰、健脾養心、滋陰降火、化痰和中

此型多症見:心煩不寐,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腰痠夢遺,五心煩熱,口乾津少,舌紅,少苔,脈細數。

宗仲景之法,治宜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4、痰熱內擾證

此型多因飲食不節,腸胃受傷,宿食停滯,釀為痰熱,壅遏於中,痰熱上擾,胃氣不和,以致不得安寐。

此即《素問·逆調論》所言之“胃不和則臥不安”。對此《張氏醫通·不得臥》闡明瞭其中的原因:“脈數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為胃不和則臥不安也。”《景嶽全書》亦曰:“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鬱而致不寐者多矣。”

此型多症見:不寐,頭重目眩,驚悸不安,心煩口苦,痰多胸悶,噁心納呆,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宜清熱化痰,和中安神。

失眠解憂法:通陽化痰、健脾養心、滋陰降火、化痰和中

5、肝鬱氣滯證

此型多因情志所傷,鬱怒不暢,使肝失調達,氣失疏洩,而致肝鬱氣滯,傷及心脾,心失所養,神失所藏而不寐。

《普濟本事方》雲:“平人肝不受邪,故臥則魂歸於肝,神靜而寐。今肝有邪,魂不得歸,是以臥則魂揚若離體也。”

此型多症見:不寐,心情抑鬱,情緒不寧,焦慮煩躁,胸脅脹滿,脘悶噯氣,善太息,頭暈乏力,食少納呆,大便幹稀不調,舌質淡暗,苔薄白,脈弦細。

治宜疏肝解鬱,健脾安神。

6、肝鬱兼痰濁證

此型多因鬱怒太過,影響肝膽疏洩及脾胃運化,以致肝膽不利,痰熱內阻,痰火上擾,心神不安而不寐。

《丹溪心法·六鬱》曰:“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鬱,諸病生焉。”

此型多症見:失眠心煩,心情抑鬱,焦慮恐懼,胸悶、心慌、氣短、頭暈,坐臥不寧,注意力難以集中,舌質偏紅,苔薄黃膩,脈弦。

治宜和解樞機,通陽化痰,重鎮安神。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