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與家長的這些習慣有關

懷胎十月,小肉球呱呱落地,會翻身會坐會爬,然後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寶寶說話了吧,哪怕只是毫無意義的咿咿呀呀,爸爸媽媽的內心恐怕都是滿足的不得了。更別提當寶寶喊出“爸爸”“媽媽”的時候,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個更美妙動聽的聲音了。

有些爸爸媽媽為自己的寶寶早說話而感到開心,但是有些爸爸媽媽也在為寶寶遲遲不能講出完整的句子而感到擔心。

隨著時代發展,現在2歲的寶寶不怎麼說話的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情況?

為什麼現在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與家長的這些習慣有關

有句老話叫“貴人語遲”,但是芽芽媽認為這句話不太科學。

“貴人語遲”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自閉症、孤獨症譜系障礙等疾病造成的。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語言發育遲緩”,它是2歲以內孩子比較常見的發育性問題之一。

據統計,在我國的發生率大約是15%—20%,但這通常是階段性的,孩子到4、5歲的時候,語言發育基本上就趕上同齡孩子了。如果到5歲的時候,孩子的語言發育還是落後同齡孩子,我們稱之為語言障礙。

除了從語言角度上看,還有一些神經系統疾病或者發育性疾病,同樣會有語言障礙的表現。

所以,爸爸媽媽不能看到孩子說話晚,就認為是“貴人語遲”,從而忽視了真正的問題。

為什麼現在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與家長的這些習慣有關

通常情況下,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同時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語音訓練把握住了,不僅能讓他們會說話,更能刺激大腦發育,孩子自然就會更聰明哦!

如何正確引導寶寶張口講話?我們先要了解孩子在不同月齡語音發展的特點。

為什麼現在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與家長的這些習慣有關

❤0—3個月:可以咿呀發音,發出和諧的喉音,如“啊”“咦”“唔”等。

❤4—7個月:能發出“爸爸”“媽媽”重複音節;通過音調辨認感情;對聲音有反應時發出聲音;利用聲音表達喜悅和不高興;開始一連串音節的咿呀學語。

❤8—12個月:能叫出一些物品名稱;會叫“爸爸”“媽媽”;能聽懂大人的吩咐,對簡單的語言要求作出反應;對“不”字有反應;能利用簡單的姿勢,如搖頭表示不;開始反射性咿呀學語。

❤12—18個月:能認識一些日常的東西,能指認家人及常見的東西。如水杯、蘋果、奶瓶等,可以說疊詞或單字,部分寶寶能說4—6個字的句子。

❤18—24個月:可以使用簡單的詞組,會用2—3個字組成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願;聽到某個物體或圖畫的名字時能指認;能聽懂簡單的命令。

❤24—36個月:可以理解大部分語句,能說出自己的名字、年齡和性別,會用“我、你、我們、你們”這些代詞;語言表達比較清楚,陌生人也可以聽懂;會唱歌,也會講簡單的故事。

語言發育異常的警示信號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

◆2個月時對熟悉的聲音和麵孔無微笑 ;

◆4個月時不能試圖模仿發聲;

◆8個月時不會咿呀學語 ;

◆12個月時不能說出一個字的詞,不能指認物品或圖片;

◆18個月時不能使用單詞,用手勢表達需求,不願模仿發聲;

◆2歲時不能講2個字的語句,不能模仿單詞或動作,不能聽從簡單的指令;

◆3歲時不能將單詞組成短語或句子不能理解或回答簡單問題。

導致孩子出現語遲的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01

生理原因

如果孩子聽力本身有問題,或者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比如:唇裂,顎裂等都會出現發音協調困難。這種情況一般很少見,如果有就要就醫診斷。

02

家庭語言環境比較複雜

有些家庭成員多樣,大家哄寶寶時各說各話,普通話、各地方言齊聚一堂...大人聽了都頭大,更別說才1歲多點的小寶寶了。

學習說話就是模仿的過程,語言環境過於複雜,寶寶肯定會困惑,從而造成開口晚,或是發音不準,咬字不清。

03

鼓勵孩子的錯誤發音

自己生的孩子怎樣都可愛,當孩子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時,父母會覺得好玩並進行模仿,這時孩子會把父母的模仿當成是一種鼓勵而不斷重複奇怪聲音,長此以往就會強化異常的說話方式而影響寶寶的正確發音。

04

對寶寶“太體貼入微”

寶寶在家裡都是很受到關注的。尤其是關乎寶寶的健康問題,寶媽們更是事無鉅細,時刻都要提前為寶寶考慮到。

有時候,寶寶下意識的動作,寶媽們都會隨時判斷出寶寶是要幹什麼,完全不需要寶寶開口說話。

其實,看似這樣的方式方便了寶寶,實則剝奪了寶寶的話語權,減少了寶寶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並不利於寶寶語言天賦的開發,後天學習的語言受到了限制。

05

不斷糾正孩子的語言錯誤

有一些父母會喜歡強迫孩子進行正確發音,一旦發現孩子的發音不準確,就會喜歡反覆的糾正孩子。比如說,孩子將爺爺講成"呀呀"時,就不停地進行糾。這種方式導致孩子對說話產生厭煩的情緒,慢慢不願意開口說話。

06

過早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帶著太累,就會試著採取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讓孩子安靜下來。這樣家長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孩子也會安安靜靜的不鬧人。首選的、效果最好的自然就是電子產品。

經過美國新的研究表明,電子產品對於孩子的發音和對話能力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也許有的家長認為看電視才更能學口才,但是孩子觀看視頻,其實是一個封閉的交流環境,是單方面接收的。真正對孩子發言有好處的是親子互動,雙向開放式的。

07

吃的食物過於精細

有些家長過於擔心,怕自己的孩子的食物太硬,太難消化,所以常喂寶寶米糊、爛麵條,肉要打成肉泥,水果要壓成汁,蔬菜也要切碎,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會影響寶寶口腔肌肉的發育。寶寶說話經常流口水,說話不清楚或口吃結巴,往往都是因為他們的口腔肌肉得不到鍛鍊。

為什麼現在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與家長的這些習慣有關

孩子是通過語言表達內心的想法,感受新鮮的世界。鍛鍊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就芽芽的成長經歷來講,我覺得下面一些方法是相對比較有效的。

01

和寶寶說話時,要堅持正確的語法和發音,清晰、準確地說話,讓寶寶聽正確的發音才能讓寶寶說出正確的字詞。重複加上練習,儘量放慢語速、吐字清楚。

芽芽媽補充一點,最好全家人都說普通話,這樣更有利於寶寶語言開發。

02

創造讓孩子傾聽各種聲音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分辨各種聲音的不同。如,各種動物的叫聲、汽車聲、各種樂器的聲音、自然界的鳥叫聲、風聲、雨聲、流水聲等。

03

鼓勵寶寶開口表達。當寶寶想要玩時,經常詢問寶寶問題,像是“球在哪裡?”“小狗在哪裡?”這樣可以刺激寶寶表達開口說話,自然的提高語言能力。

04

爸爸媽媽請放下手機、電腦,關掉電視,多陪伴寶寶玩耍。可以在睡前,或是平時念一些故事書給寶寶聽,唱兒歌也不錯。

為什麼現在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與家長的這些習慣有關

儘管爸爸媽媽都有顆望子成龍的心,但不要期望一夜之間讓孩子口吐蓮花、滔滔不絕。拔苗助長的做法,只會讓寶寶產生畏難,厭學的情緒。

總之,孩子說話晚,關鍵在父母。因此,想要孩子能好好說話,爸爸媽媽一定要多陪孩子,多和孩子溝通,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親愛的媽媽,你家孩子是幾歲開始說話的?歡迎留言交流!

參考文獻

[1]賀芳.淺談0~3歲嬰幼兒語言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0(17):62-63.

[2] 楊恩華.0-3歲嬰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J].科技信息,2011(12):407-408.

[3]盧雪琪.如何促進嬰幼兒語言的發展[J].龍巖師專學報,2003(S1):173-174.

[4]周先龍.家庭中0~3歲嬰幼兒語言能力培養淺析[J].當代學前教育,2008(01):39-41.

為什麼現在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與家長的這些習慣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