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廣西,全稱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地處祖國南疆,現在省內行政區劃分為14個地級市,51個縣,12個自治縣,8個縣級市,40個市轄區。這些,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瞭解,畢竟每一個區域的歷史知名度都不一樣。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廣西地域的歷史悠久,秦以前,屬百越中的駱越,西甌部族集中區域!直到秦始皇平定嶺南後開始納入華夏版圖,在這個地界上才第一次有了“郡縣制”意義上的行政區域的劃分,全境基本包含在嶺南所設的桂林郡,象郡範圍裡。

桂林郡轄十二縣,布山、安廣、阿林、廣都,中留、桂林、譚中、臨塵、定周、領方、增食、雍雞,多在現廣西境內。而部分區域也有在象郡內。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西漢初年,除京師附近七郡外,全境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這嚴格來講,不算是行政區劃分。鑑於秦朝的教訓,基本上實行的是“郡國制”,天下分六十郡!現廣西所在是交趾刺史部。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東漢時,開始了州郡縣行政區制度,基本和西漢同,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唐初太宗時,“郡縣制”已經歷漢,晉,三國的發展,“州郡縣”三級制到隋代時已名存實亡,唐已改以“道州縣”,全國以山川地理為界,分置十道,分別為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玄宗時又擴為十五道,但到唐未時,全國竟已分立到四十幾個道。正是這行政區域劃分由少到多的變化,也可看出使大唐朝從繁榮走向衰敗的重要原因,那就是藩鎮割據與節度使制度。大家都熟知的安史之亂,也就是這種制度下形成的結果!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在唐的嶺南道,在鹹通三年(862年)開始有西,東之分,廣西地域大部分都在嶺南西路,這也是廣西地域歷史上單獨成為一級行政區的開始!整個嶺南道大概有近八十個州。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宋代,又分南北兩朝,也正是歷史上的一系故事,所以兩宋的疆域是不一樣的,設置的“省”一級區域也是隨著歷史進程而有所變化的!北宋期,全境最後分二十三路,其中的廣南路,也就是沿襲了唐代的嶺南道地界。

廣南路的東西之劃分,這也是廣東,廣西名稱的最早來源之一,以西江流域的封州之間的梧州為界,賀江、雲開大山以東,屬於廣南東路,基本就是現在廣東地域,治所在廣州,有14州;以西屬於廣南西路,治所在桂州(也就是現在的桂林),有7州。最初有融、柳、宜及平、允、從、庭、孚、觀九州,其中融州為帥府,宜州有望郡!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靖康之後,宋王朝僝弱,金兵進逼之下,宋皇室南遷,到紹興年,兩度與金議和,疆域線最後基本定以淮河為界。從此,歷史對宋王朝分有了北南之分,南宋疆域分十七路!南方各路基本保持北宋時的行政區域不變!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到後來,廣南西路中,行政區也有調整,轄區內分為二十五州:桂,容,邕,融,象,昭,梧,藤,龔,潯,柳,貴,宜,賓,橫,化,高,雷,欽,白,鬱林,廉,瓊,平,觀。軍三:昌化,萬安,朱崖。縣六十五。這二十五州大多是在現廣西境內,其中的歷史也十分複雜,這裡只作簡要說明!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元朝是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制度的開端,元朝的疆域很大,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因為那年代成吉思汗一系的蒙古大軍南征北戰,所佔之處那真是大的沒邊,統治侵佔過的地方非常廣闊,中國傳統地域也在其中(本文只對現在中國疆域為比較說明)!

元朝的行政劃區分,數量很少,全國分置十一個行省,這個行省也就是現在行政制度中“省”的來源!最重要的,是中書省,所以元人稱其製為:“

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

對於嶺南地,不存在廣東,廣西的說法,現在廣西地域屬於湖廣行省的一部分,而廣東地域則屬江西行省!直到元末,多地行政區重新劃分,廣西地域也被單獨劃分出來,這就是廣西作為一個專門的省行政的開始!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元末的廣西兩江道下轄靜江路、 南寧路 、梧州路 、潯州路 、柳州路 、慶遠路 、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慶遠路)、 容州(容州路)、 象州(象州路)、 賓州(賓州路) 、橫州(橫州路)、 融州(融州路)、 平樂府 、鬱林州、 藤州、 賀州 、貴州等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到了明代,全境分十數個行政區,全國統分為兩京,十三承宣佈政司,關西七衛,俄力思軍民元帥府,斡難河衛,這“布政司”也就是明代對“省”這一級行政區的稱謂,有十三個。

廣西承宣佈政司也是其中之一,不過此時的廣西,已成為一個內陸省份,現在沿海的欽,北,防地區被劃與廣東布政司下轄的廉州府管。至於當初明代行政劃分為何突然如此劃法,這就是另外講法了!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明代廣西承宣佈政司包括現在廣西大部分地域,分13府、4州、44縣、34土州、6土縣和5個長官司。桂林府、平樂府、梧州府、潯州府、柳州府、慶遠府、南寧府、思恩軍民府、太平府、思明府、鎮安府、田州、|歸順州、泗城州、向武州、都康州、龍州、江州、思陵州、憑祥州。

清代,基本沿襲明制,二百餘年間,基本沒有變化!直到清末那段屈辱時期,這片地區最大變化,就是失去對安南地界的宗主權!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清代沿明制,地域範圍沒有多大出入,清初全境十一府,四十八州,五十縣,因為廣西境內多少數民族,古藉中的行政劃分中的“土州”,“土縣”,和現在的民族自治縣,民族自治鄉類似,都是少數民族聚居為主的地方,這也是少數民族地區“土司”制度管理的一種,這就不細說了。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民國時期,廣西省內的行政區改變也比較頻繁。在民國以前,廣西地域的行政中心,都設立在桂林,但在民國元年,舊桂系陸榮廷上臺後,廣西省會一度由桂林改到南寧,全省劃分為10府:桂林府、平樂府、柳州府、慶遠府、梧州府、潯州府、南寧府、太平府、鎮安府、思恩府,分別統轄各縣。

但到了民國二年,又撤銷府制,省直轄各縣!民國六年,全省劃分為6道:桂林道(治今桂林)、柳江道(治柳州)、南寧道(治今南寧)、蒼梧道(治今梧州)、鎮南道(治今龍州)、田南道(治今百色),分別統轄各縣。

到了民國十九年,又廢除道制,分省劃分為12個民團區!也正是這新桂系創立的民團制度,使廣西成為當時的全國模範省,成為桂系軍閥的根據地。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民國三十八年(1949),全省劃分為1市(桂林)、15區(1―15區)、99縣。欽州、合浦、靈山、防城此時仍屬廣東省統轄。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1年,拆分離近六百年的欽,北,防地區即重新歸廣西省轄,但此時稱為代管。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1957年,全國開始設立民族自治省份,共五個,其中廣西省更名為:廣西僮族自治區。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1965年,廣東省的合浦,靈山,欽州等地,正式歸廣西管轄,同年,在周總理的提議下,廣西僮族自治區改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全省形成最初的八大地區,南寧,柳州,桂林,梧州,欽州,玉林,河池,百色!,

在後來的經濟發展中,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地區發展的需要,很多地方都撤鄉改鎮,撤縣改市,合併市區,等等,分分合合,也就形成今天今天廣西壯族自治區現在的行政劃分。

這裡是桂平,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謝謝閱讀關注!

更多廣西區內的地方行政區域變更歷史沿革文章,可以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武宣歷史中的行政區地理劃分查閱!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