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此诗,表达了一个深刻哲理,堪称超越《增广贤文》的经典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千百年来,人们总结出许多为人处世、知人识人的道理,明清两代文人不断修正、补充,并把它们集中写到《增广贤文》中。从此,《增广贤文》就成为儿童启蒙的教材,人们行为的指南。其实,这里面很多内容除了来自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外,还有一些来自古代文人的总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同样揭示了一个识人辨才的道理,它与《增广贤文》中的“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表达和艺术方面明显要更高一筹。下面我们来看这首诗。

白居易此诗,表达了一个深刻哲理,堪称超越《增广贤文》的经典

路遥知马力

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字面意思是: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白居易此诗,表达了一个深刻哲理,堪称超越《增广贤文》的经典

蓍草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五年之后,白居易因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任通州司马,闻讯后抱病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贬官途中的白居易收到此诗,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

白居易此诗,表达了一个深刻哲理,堪称超越《增广贤文》的经典

不用钻龟与祝蓍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在这首诗里阐明“试玉”、“辨才”的道理,其实是为自己及好友元稹伸冤,表示他们二人是受诬陷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假以时日,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真伪。

白居易此诗,表达了一个深刻哲理,堪称超越《增广贤文》的经典

试玉要烧三日满

首联“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因为这是一首和诗,是写给朋友元稹的,所以,这里“君”指的是元稹。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诗人说,我送给你一个决断狐疑的方法,这个方法不需要用龟甲、蓍草来占卜决定。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开篇郑重地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接下来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

白居易此诗,表达了一个深刻哲理,堪称超越《增广贤文》的经典

辨材须待七年期

颔联“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两句极富人生哲理,也是一个千古名句。它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以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类似,都是对人心的深刻总结。古人认为,欲辨别玉石的真假,须用火来烧,能够经得住烈火长时间的炙烤,便是好玉;欲鉴别木材的好坏,要等到七年之后,经过风吹日晒雨淋之后,依旧结实不腐,才能证明是一块好木材。表达的含义就是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白居易此诗,表达了一个深刻哲理,堪称超越《增广贤文》的经典

周公恐惧流言日

颈联“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说颔联是正面阐述的话,那么下面两联就是反面论证。对于周公和王莽,我们今天都知道是什么样的人了,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要谋害成王,一时流言四起,周公害怕得躲了起来。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可见人们最初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没有时间的检验,又有谁能够认清事情的本质呢?

白居易此诗,表达了一个深刻哲理,堪称超越《增广贤文》的经典

王莽谦恭未篡时

尾联“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两句虽是假设,但却是全篇的关键句。如果在真相未明之前,他们身故了,那就没有了后世周公的英明,也从此埋没了王莽篡权夺位的嘴脸。“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从这一点来说,这里也是白居易对元稹的鼓励,给元稹信心,不要被今天的挫折打倒,好好活下去,让时间来为我们洗刷冤屈。果不其然,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白居易观点的正确,最终历史还给了他们清白之身。

白居易此诗,表达了一个深刻哲理,堪称超越《增广贤文》的经典

白居易、元稹、白行简塑像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诗中提出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决狐疑”之法,并分别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述,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极具典型性。诗人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并进行反复论证,让道理更深刻、更形象,更深入人心,自然比《增广贤文》中简单的说教更高一筹,更具有说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