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留下一張紙片,被中國給破解,成世界第三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在中國兩彈一星的研究過程中,離不開當年各個技術領域先進的科學家,他們廢寢忘食,日日夜夜的努力之下,攻克了無數的難關,幫助中國人挺直了腰桿,並且讓中國成功屹立在世界東方,不過要說起來這段路也走的並不是很容易,尤其是我們的步伐落下的也並不是一星半點,在其後仍然還有不少科學家費盡心血的攻克了不少難關。

錢學森留下一張紙片,被中國給破解,成世界第三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上世紀六十年代左右,隨著世界上激光技術的不斷髮展,環形激光器作為新型導航設備的核心關鍵技術,在未來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國在60年代的時候,成功製作出了激光陀螺儀,並歷經十多年的改進,1975年在戰術飛機上運用成功,1976年應用到戰術導彈上。

錢學森留下一張紙片,被中國給破解,成世界第三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我們都知道美國戰斧導彈的厲害,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他裝備的激光陀螺儀具有十分穩定的定向功能,打得準打的狠,所以到了80年代以後,美國加大了對激光陀螺儀的研究經費,而世界上能夠和美國抗衡的國家,也就只有德國,由於作為導彈部位的關鍵所在,錢學森在研發導彈的同時,就提出了研究激光陀螺儀的構想。

錢學森留下一張紙片,被中國給破解,成世界第三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他將研究的成果寫在紙上,然後交給了國防科技大學研究,後來被稱為錢學森密碼,在錢學森建議下,七十年代高伯龍調任國防大學應用物理系,專門從事激光物理的研究工作。

高伯龍本人出生於1928年,早年在物理、數學的學習上具有難能的天賦,1947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並於1951年調任中國科學院做物理研究工作,錢學森看重高伯龍身上的潛質,因此將這個人任務賦予他。

錢學森留下一張紙片,被中國給破解,成世界第三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這樣一個研究課題的難度,並非只是簡單說說,由於中國沒有得到任何的技術指點,因此一切只能從零開始,1975年高伯龍對錢學森留下的激光陀螺儀的構想進行系統的整理,並於3年後製成了中國第一代實驗室原理樣機,而在後來幾十年的研究裡面,高伯龍本著刻苦研究的精神,有時候條件十分簡陋,但為了能夠多在實驗室裡面泡一會兒,高伯龍甚至將鋪蓋都放在實驗室,吃住都在那裡。

錢學森留下一張紙片,被中國給破解,成世界第三掌握此技術的國家

歷經數十年的攻關,高伯龍克服了激光陀螺儀帶來的困難,並在90年代中期研製成中國第一代激光陀螺儀,繼美德兩個大國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此項技術的國家,不但未來對我國導彈事業有著發展,更大一點方向說,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