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一切都完了,把敵人又牽制了一晝夜。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看過《莫斯科保衛戰》的朋友,應該對這句話還有點印象,波多利斯克步兵學校的學員們組成了一排排的步兵線,前赴後繼的奪回了德軍守衛的教堂,然後他們又因為孤立無援,很快犧牲在敵人的反攻中。縈繞在人們腦海裡的,只剩下他們唱的那首歌。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高歌挺進的學兵們

這首歌被一些人傳為《波多利斯克步兵學院戰歌》,但它實際上是當年蘇聯很流行的一首青年歌曲,名叫《塔尼婭·塔紐莎》,或者還有個更長的名字叫《塔尼婭·塔紐莎-我的塔季揚娜》(Таня, Танюша, Татьяна моя),當然,它還有個中文譯名叫《我這一生漂泊四方》。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塔尼婭·塔紐莎》並不適合做一首戰歌,它被放到《莫斯科保衛戰》的片段裡,更多的是為了突出一種俄式浪漫主義的情懷。歌詞大意中描寫的也並非什麼鐵與血交織的戰場,而是一副溫情漫漫的場景——某個小夥子四處漂泊,回想著生命中那些甜蜜的時刻,他在一個夏日的小城裡,邂逅了一位叫塔尼亞·塔紐莎的姑娘,她穿著雪白的襯衫藍色的上衣,戴著藍色的小帽子……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某種程度上,《塔尼婭·塔紐莎》讓影片裡波多利斯克步兵學院的學生唱出來,與《喀秋莎》頗有些共同之處。但《塔尼婭·塔紐莎》的歌詞女主角,卻並不像等待歸人的喀秋莎那樣,她在後半段也加入了戰爭,她在一輛裝甲列車裡,腰上彆著隻手槍。當然,這裡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筒子可以自己去找。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從時代角度來說,這首歌實際上是將年輕人朦朧的愛情,放到了對和平的憧憬之中,鼓勵青年男女用行動和犧牲,來守護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東西,鼓勵他們用更崇高的方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所以我們看到,波多利斯克步兵學院的學兵們將這首歌唱的如此慷慨激昂,它比前面《神聖的戰爭》更加有血有肉。

當然,許多朋友可能會有疑問,這個“波多利斯克步兵學院”還存在嗎?他們真的在莫斯科保衛戰裡全軍覆沒了?實際上,並沒有,波多利斯克軍校活到了戰後,並且留下了不少歷史遺蹟。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像波多利斯克步兵學院這樣的單位並不是很好查詢,蘇聯1920年有150所軍事院校,後來進行了縮編,到1938年又建立了75所,陸軍就佔了50所。之後由於戰爭的危機,蘇聯開始瘋狂的擴軍,到1941年時,僅中等軍事院校就達到203所,68個進修班,學員高達30萬人。到1942年,院校已經達到了280多所。而作為莫斯科州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城市,波多利斯克工業發達,歷史悠久,離莫斯科才40公里,舉辦幾個軍事院校並不稀奇。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波多利斯克學兵們開拔前的影像

當時的波多利斯克有兩個軍校,一個叫波多利斯克步兵學校,一個是波多利斯克炮兵學校,因為戰爭的需要,他們被合併為一個單位,由伊萬·謝苗諾維奇( Иван Семенович )校長率領——朱可夫對他們親自下達了動員令,要求學員們立即出發,前往莫扎伊斯科防線抵禦德國人,而這道防線距離莫斯科僅100多公里,是莫斯科最後的守護線。

波多利斯克炮兵學校,建於1938年9月,目前原始校舍已經成了俄聯邦國防部檔案館的房地。當年學校共有4個炮兵訓練營,1500-2000個學員在其中學習,截至整編時期,大約擁有3500個學兵。

炮兵學校的校長伊萬·謝苗諾維奇是1941年9月5日被臨時任命的,至1941年12月8日為止,他帶領學員們英勇的參加了莫斯科保衛戰的戰鬥,直到撤往後方。在這之前,他是第8炮兵旅的指揮官,曾於1941年8月15日獲得紅旗勳章。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波多利斯克步兵學校,建立於1940年1月,8月1日他們才搬到波多利斯克最後的校址;這是一個專門訓練打機關槍的學校,底子是個營級單位,輕重機關槍都有訓練,總共有接近2000名學員,現在他們的學校舊址成為俄羅斯國立旅遊和服務大學的場地。

波多利斯克步兵學校在1940年12月8日迎來了新校長斯米爾諾夫·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少將(Смирнов Василий Андреевич),他在1941年11月25日卸任,至1942年2月19日,步兵學校交給扎蘭波夫斯基率領,1942年7月21日,由阿帕基澤·瓦倫丁·安德烈耶維奇少將擔任校長,直到1947年。而斯米爾諾夫·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則在學校合併後,在舒亞市又成為了合併學校的校長。

順帶說一句,波多利斯克步兵學校之前的校長叫阿法納西·斯捷潘諾維奇,他本來是110步兵師425團的指揮官,41年6月22日的衛國戰爭爆發後,他在德軍的突擊中戰鬥並失蹤。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實際上學兵的成分也比較複雜,除了兩所軍校成員外,還夾雜了許多小型的培訓班、培訓營,有不少其它學校學生被充實進波多利斯克。所有學員的共同特點就是“年輕”,用後來的話說叫“好人家的孩子”;他們被作為基層技術軍官培養,許多人都是大城市裡的孩子,生來就在讀書和考試,在此之前他們連遠門都未出過,而現在他們被整編成了一個軍校團。

當時的莫斯科並不像如今所宣傳的那麼剛硬,城內四處逃難,人心惶惶,後世統計,有1000多個黨員燒掉了自己的證件,438個企業和機關的幹部逃走了779個,有148.4萬盧布的現金、105.1萬盧布的財產被盜竊,被偷跑的汽車更是成百上千。而逃不走的人們,則化成匪徒,去搶劫,去暴亂,去想辦法過一把最後的災難癮,內務部用了很大的力氣才進行了鎮壓。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開向遠方的士兵

波多利斯克的學員兵們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踏上了戰場,他們被派往莫扎伊斯科防線的伊利因斯科耶(Ильинское)。情節就與電影上的一樣,他們只有老式的教具做武器,好不容易找到一些雜牌步槍和不少莫辛納甘,甚至還有當年法國人的爛貨。炮兵學校的情況好一點,它們拖出了幾挺機關槍,以及一些亂七八糟的老式大炮,這些居然是1877-1878年俄土戰爭期間的東西。為了儘快到達戰場,學兵們強行徵用了一些民用汽車,因為他們只有3天的口糧,靠走路過去早餓死了。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影片中德軍的裝甲部隊

按照朱可夫的要求,軍校生們要在伊利因斯科耶至少頂住5天的進攻,最好能頂到7-8天,因為此時已經沒有任何預備隊了,內務部甚至將莫斯科抓到的犯人往前線補充,這些人卻只能做一些挖戰壕的工作,他們乾的甚至比莫斯科城自發援建工事的女人們還差,而對面滾滾而來的是古德里安精銳的機械化部隊。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學兵們當年的合影

就這樣,學兵們步入了莫斯科保衛戰的血雨腥風,除了武器不足,他們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各級指揮人員。畢竟是倉促湊在一起的技術學校,大部分人只受訓了3-4個月不到,而6個月他們就可以畢業了。為了揚長避短,軍校生們選擇了大膽的主動出擊,1500名學兵組成的“先遣支隊”強行炸燬了烏格拉河的大橋,並在河東岸據險而守。此戰他們得到了西方面軍傘降勤務主斯塔爾恰科少校的幫助,有400名傘兵參與了行動。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修築工事

之後的5天裡,他們這個小小的突出部承受了敵人最強大的火力,德國人將之視為己身的恥辱,更視作莫斯科的突破口,學校的學員與德軍展開了一種被稱為“拉鋸”的戰術,雙方互相填入兵力去反覆爭奪陣地,政委波茲諾夫(Постнов)和三分之二的學兵倒在了戰場上,彈盡糧絕。

退下來的學兵與大隊人馬在小雅羅斯拉韋茨設立了新防線,在那裡繼續阻擋了德軍兩天的瘋狂進擊,摧毀了大量德軍坦克和裝甲車,甚至與德軍打起了白刃戰。在對內宣傳中,德軍稱他們為“西伯利亞蒙古人組成的部隊,被蘇聯督軍以割耳朵威脅著不準後退”,這是種穩定軍心的方法,他們怕士兵們知道對手都是些十七八歲的娃娃兵時會吐血。實際上軍校生們表現的極為慷慨凜然,他們的戰鬥意志相當頑強,而且作風特別楞。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河上的蘇軍士兵

但因為彈盡糧絕且毫無後援,部隊最後還是撤到了伊利因斯科耶,在繼續抵擋了德軍一陣子後,陣地又再次被突破,到19日時,學兵們已經退至庫季諾沃地域,他們繼續搭建了防線,依託公路和丘陵抵禦德軍,然後又陷入了德軍的重圍。不過,莫斯科的局勢已經大為緩解,他們得到了向納拉河附近突圍的命令,所以很快又莽出了一條生路。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德軍的坦克洪流

1941年10月20日,蘇軍進行了新的戰略佈局,莫斯科全城做好了巷戰的準備,新組建的作戰部隊和民兵紛紛開赴戰場,而葉廖緬科上將則開始指揮布良斯克方面軍的殘餘部隊突圍,最後古德里安的部隊被擋在了莫斯科附近的工業城市圖拉前面。

波多利斯克步兵學校也在同一時間得到了撤退的安排,上面下給他們的命令是——在伊萬諾夫繼續完成軍校訓練。很快他們被送往後方,剩餘的1000多人被送到了伊萬諾沃州(Иван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的舒亞市(Shuya)。就這樣,波多利斯克學員們留在了舒亞市,在這裡建立了新的學校,名為舒斯基(Shuiskoye)步兵學校,從1943年到1954年,這所學校一直在那裡。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倒在大炮邊的士兵

兩所軍校整編團的學員,在短短几天的戰鬥中犧牲了2500人,然而他們在納粹的“颱風行動”中,堅決的擋住了反擊,消滅了對方100輛坦克裝甲車輛以及5000多名官兵。更重要的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為莫斯科贏得了緩衝的時間,德軍在之後的時間裡迅速陷入了後勤困難,然後讓天氣和蘇聯的戰士一起剿殺殆盡。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謝苗諾維奇和學校舊址

校長伊萬·謝苗諾維奇在莫斯科保衛戰後屢建戰功,他加入了近衛第2集團軍,獲得了蘇沃洛夫一級勳章,參加了對塞瓦斯托波爾和柯尼斯堡的戰役,榮獲蘇聯英雄稱號,之後在哈爾科夫任職多年,甚至在50年代還擔任過援華的蘇聯軍事專家。伊萬·謝苗諾維奇晚年寫了許多回憶錄,比如《突擊》、《颱風》,直到1980年逝世。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1971年再聚首的同學們

與有名的人相比,那些戰士在疆場的學兵們才是最可憐的,波多利斯克學校並不算正規的軍校,再加上戰爭中的遺失,以及收屍時的條件所限,許多人的名字和身份就這樣搞丟了,直到現在,許多人的身份仍然是無名烈士。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後人設立的紀念碑

最後,讓我們再輕輕的欣賞一遍《塔尼婭·塔紐莎》的歌詞,那是屬於年輕人的曲子,他們將青春留在了紛飛的戰火歲月中,為保衛祖國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生命。也許你再看到《莫斯科保衛戰》時,會湧現出不一樣的心緒。

高唱:塔尼婭·塔紐莎!保衛莫斯科的波多利斯克軍校學員們

紀念碑上,一道道防線,一道道血肉

我記得外省小城一座,

寂寥,僻靜,惹人愁緒,

我記得車站和教堂,

記得城裡的林蔭路上,

曾經在閃爍的人影雙雙,

我望見可愛親切的身影,

藍色小帽子,藍色短上衣,

雪白的襯衫和少女的身姿,

我飛逝的浪漫故事。

塔妮婭,塔紐莎,我的塔吉揚娜,

你還記得這火熱的夏季嗎?

難道我們都將會忘記,

所有一切曾經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