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到底有多難?

如果非要問哪個最難,那我只有說難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高階「化學思維」。

看了其他答主的回答,都還是著眼於一個個具體的題型、知識點或某一本書。其實歸根究底,還是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高階「化學思維」。

什麼是我這裡說的化學思維?它指的是在你處理一個問題的時候,能夠迅速的剝離出問題的核心並準確的從你的腦海中選擇恰當的化學理論與方法來解決問題。

為什麼很多學生不具備高階的「化學思維」?

其根本原因在於,大多數學生在初中學習化學時,有意或無意的把化學當作文科來學,認為學習化學的捷徑就是「背多分」,從而把元素符號當字母記,把化學式當單詞記,以至於甚至到了高三年級還有學生把氯酸鉀讀作「K、C、L、O、三」。

我們常說「心口合一」,你說的其實就反映出你心裡想的,你將KClO₃讀作「K、C、L、O、三」,就說明你腦子裡你心裡完全沒有氯酸鉀這個物質的概念,進而你也不會對它的性質瞭如指掌,那麼又何談應用與能力呢?

更可怕的是,我們現在大部分省市的中考化學題,學生用「背多分」的學習方法學完了之後居然就真的「多分」了。這下可好,學生就更以為化學就是這麼學的。

糟糕的還不指如此,中考後的學生大多數都會上社會上補習機構的「預科班」。這本來是個好事,畢竟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無論是容量上的跨度還是學習方法上的跨度都挺大的。如果趁中考後的暑假能做一些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是有益的。

可是,好經都能讓補習機構老師的歪嘴給唸的跑偏了。由於各大機構拼價格,因而導致學時有限,大部分預科班學時都在20-30小時,也就是10-15次課,如果說這十幾次課按排的充分一點也行,可大部分機構的老師能在這十幾次課當中給學生講完《化學·必修1》,也就是說講完高一上學期的全部內容,可想而知這種課是如何上的。

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高一上的許多內容是必須要做實驗的,可是補習機構沒有做實驗的條件,因而該做實驗的部分就變成了「紙上談兵」。

因此,像分離除雜,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諸多重要的需要實驗的內容就變成了「寫改刪查」、「失高氧,得低還」等等這樣的「一條定義,幾點注意,三道例題,大量練習」的一堂課。

你說,學生上了這樣的一節節絲毫沒有「化學味」的課,記了一大堆「一、1、①②③;二、1、①②③……」這樣的筆記。學生能不認為化學就是「背多分」嘛!

學生在假期預了這樣的科,開學之後,忙著認識新同學,交朋友。。。正式課堂上也就愛聽不聽,短暫時間內也不影響他成績,反正暑假背的東西還有點用。

如此這般,一晃兩晃,直到有一天突然覺得「背」卻不能再「多分」了。

講真,為時晚矣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的文化就是他把學過的東西都忘掉以後剩下的東西」,可見學過的大部分知識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對被遺忘的命運,所以建構知識的思維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化學老師,我常想「我給學生講的東西,當然是我覺得好的東西,有用的東西。可是,我不能因為我自認為我講的東西是好的,是有用的,就給學生說『你快學呀,你快記呀,這可都是好東西!』,學生憑什麼相信我呢?憑什麼認為我說的好東西就真是好,真是對呢?」我教的是自然科學,既然是科學,就得「講理」。例如,離子反應的書寫,憑什麼我說「寫改刪查」,學生就一定得「寫改刪查」呢?可是當,學生看到藍色的CuSO₄溶液滴入紅色的NaOH(含酚酞)溶液中,原本「整個溶液」的藍色和紅色都告訴他們Cu²⁺和OH⁻在原溶液中的確是自由分散的,而反應後,藍色不再是「整個溶液」的顏色,只是絮狀沉澱的顏色,說明此時Cu²⁺的確不自由了,紅色也消失了,說明此時OH⁻也不在溶液中了,但是取濾液加BaCl₂溶液,確實有白色沉澱,說明SO₄²⁻還是自由地分散在水中。從這一系列的實驗出發,學生自然就體會到,嗯,這個反應的實質就是Cu²⁺+2OH⁻=Cu(OH)₂↓,離子反應確實體現了反應的實質。而不用我再特意去說什麼「寫改刪查」了。沒錯,如果在小結中補充「寫改刪查」,是合理的,但如果繞過這個實驗,觀察,思考,分析的過程,一上來就是「一、離子反應的定義……,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本質和特徵……,三、離子反應的書寫……」這樣堂課的話,何談「化學思維」的建構,還能指望學生將來忘掉具體知識後剩下什麼呢?

有人說,我們學校條件不行,實驗只能紙上談兵。

國內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狀我是承認的,但是在我們國家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的當下,恐怕大多數地區的「實驗紙上談兵現象」不是一句“教育資源落後”就能說得過去的。舉最簡單最簡單的兩個例子,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實驗,發達地區的學校可以用手持技術傳感器去做,欠發達地區用傳統的導線小燈泡指示劑一樣做,得出的基本結論沒有任何差別;測量弱酸弱鹼的pH,發達地區的學校可以用pH計,欠發達地區的學校可以用廣泛pH試紙結合精密pH試紙來測,一樣得到精確到0.1的pH(話說現在還有一種四色pH試紙,好用也不貴);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實驗,一根5cm銅絲,一顆鋅粒,一個飲料瓶蓋子,5毫升稀硫酸我們就讓學生把實驗做了,全年級每個人都做也花不了幾個錢。所以說,經濟原因是一方面的問題,但大多數「實驗紙上談兵現象」尤其是教科書上的實驗,不是因為經費上的欠缺,更多的是教師思維上的惰性和以考定教的膚淺認識。

現在關注轉發,就有機會獲得索科教育贈送的免費試聽課程!每天我們會挑選一名幸運用戶,大家快來參與吧!

高中化學到底有多難?

海量優質課程任你挑

高中化學到底有多難?

更多教育資訊關注索科教育

(本文圖片文章摘抄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SY5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