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筆下的老北京風情錄


老舍筆下的老北京風情錄

京城文化漫步在北京這座歷史深厚的城市裡,每一個院落都有很多故事,每一處歷史文化街區都是一本關於城市的書,關於這座城市的故事也自然而然地滲透進文藝作品中。“京城文化漫步”欄目專注於發掘書·影·音中的北京印跡,帶領大家尋訪北京文化故事的發生地。有空的時候,不妨帶上這張“文化地圖”,以文藝的角度漫遊北京的大街小巷,在現實場景中體驗一場跨時空的旅行,感受北京這座古都的歷史脈絡。

老舍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寫老北京多而集中的作家。他在《想北平》中寫道:

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麼,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

可見,老舍對老北京愛之深刻。

老北京是老舍創作的源泉,老舍的創作與老北京水乳交融。

老舍筆下的老北京風情錄

老舍在老北京整整生活了42年,對老北京非常熟悉。他曾說過:

“ 我生在老北京,那裡的人、事、風景、味道和賣酸梅湯、杏仁茶的吆喝的聲音,我全熟悉。一閉眼我的老北京就是完整的,像一張彩色鮮明的圖畫浮立我的心中。我敢放膽的描畫它。它是條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條活潑潑的魚兒來。”

老舍對老北京的熟悉及其作品中所表達的熱愛,使他成為老北京最突出的記錄者。老舍筆下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雖是虛構,但人物和情節所賴以存在的地點和環境多為真實的,這種描寫,恰似一張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北京旅行圖,也說明了老舍對老北京有著真切的感情。

老舍筆下呈現的老北京的真實,首先表現在他作品中提到的地域街道、名勝古蹟以及衚衕店鋪基本上都是真名,經得起查對。

比如《駱駝祥子》中祥子活動的主要地點是西安門大街、南北長街、毛家灣和西山等,這些地方都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經過遍查張仁忠著《北京史》和北京大學歷史系編《北京史》以及東城、西城、海淀等區的地名志,發現老舍作品中有230多處是老北京真實的地名。

其中30多處地名,比如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小羊圈衚衕、北海、護國寺、隆福寺等地,都是下層市民聚居和活動的地方。據不完全統計,老舍在作品中提到最多的地方是北海,在不同的著作中前後被提到五十多次;其次是他在《四世同堂》裡描寫的那個葫蘆狀的名不見經傳的“小羊圈衚衕”。

在老舍寫的一些散文裡也曾多次提到過這條小衚衕:

“ 我們住的小衚衕,連轎車也進不來,一向不見經傳。”

這條衚衕也是老舍的出生地,衚衕狹窄短小,兩側皆為平房住宅,位置就在護國寺北邊,現在諧音為小楊家衚衕。


《北京市西城區地名志》

小楊家衚衕,清末稱羊圈。據傳,後因內有楊姓大戶,遂根據衚衕走向與規模分別改稱大、小楊家衚衕。此衚衕規模較小,故稱小楊家衚衕。我國著名作家老舍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出生於巷內8號院。該院現基本保持原狀。

老舍筆下的老北京風情錄

小羊圈衚衕(小楊家衚衕)

老舍作品中人物活動的路線有10多條與實地相一致。

比如《駱駝祥子》中祥子牽著駱駝從軍營逃回的具體路線是:磨石口—金頂山—禮王墳—八大處—四平臺—南辛莊—魏家村—南河灘—紅山頭—杏王府—靜宜園—海淀—西直門,這條線路的方位、地形以及順序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

舒乙的《談老舍著作與老北京城》中也指出:“老舍筆下的老北京是相當真實的,山水名勝古蹟衚衕店鋪基本上用真名,大都經得起實地核對和驗證。”

其次,老舍作品中人物的生活背景也大都有據可考。

《駱駝祥子》中老舍把曹先生的住宅安排在“景山前街至文津街”,祥子曾在曹宅里拉包月,虎妞到曹宅裡來找祥子,威脅祥子說她“有了”。他們邊走邊談話的路線就是由北長街走到北頭的三座門,再到景山前街和文津街。老北京現實中確實存在這條街,老舍非常熟悉這條街,並認為“景山前街至文津街”是最美的街,因此他就把這條街上的建築景物作為小說中人物活動的地理背景。《北京市地名志》記載的情況與老舍作品中描述的場景極為相似。


《北京市東城區地名志》

景山前街,清朝屬皇城,光緒時稱三座門(《京師坊巷志稿》),因此街路北偏西原建有三座門,故而得名,民國三十六年(1947)稱景山前街、景山東前街。


《北京市西城區地名志》

文津街,東西走向,東起北長街與景山前街相接,西至府右街與西安門大街相連。清代為西安門大街東段,因在西安門內,1911年後,改稱西安門內大街。1931年,因國立北平圖書館將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保存的《四庫全書》收藏進館,故改稱文津街。街上有金鰲玉棟橋,始建於明,又名御河橋,今稱北海大橋。東、西原有明代所建牌坊各一,西稱金鰲,東稱玉棟。橋南為中南海,橋北為北海公園與團城。北海西側為北京圖書館分館。兩側風景優美,有北京市最美的大街之稱。

可見老舍作品中的空間描寫並非出自想象,而是真實的描摹,可見老舍對老北京的熟悉。

老舍筆下的老北京風情錄

金鰲玉棟橋

老舍筆下人物的居住場所多是衚衕四合院,白天可以聽到街頭經過的有軌電車的聲音(《離婚》),晚上可以聽到鼓樓的鼓聲(《趙子曰》);小販的叫賣聲時常穿越人物居住的深寂小巷(《趙子曰》);人物漫遊或相會的地方是東四、西四、東單和西單牌樓,北海公園的金鰲玉棟橋、積水潭、北海、中央公園等京城標誌性建築。這些地方是老百姓經常光顧的場所,距離燈市口西街豐富衚衕19號的老舍故居都很近。

《離婚》中老李和他全家週末去東安市場逛街,後去遊覽隆福寺,恰好在此撞見了他心儀的女子。1949年前,此地多為小商販、小手工業者聚集之處,也是普通民眾購物休閒常去之地。《駱駝祥子》中祥子經常去的地方是天橋。《四世同堂》中老舍的筆觸遍及老北京的小衚衕、大雜院、街頭、城郊、鄉村、商店、戲院、旅館、學校、古廟、廣場、妓院、監獄、刑場乃至偽機關等。

老舍借寫真實的地理環境作為小說人物的主要活動場景,以其鮮明的生活色調來反映老北京古都近百年來的民俗形態。正是因為有了人物的存在和活動,老北京才成了有聲有色、有情有味的都市。


內容來源:《北京檔案》雜誌作者:司新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