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PD-1 单抗的开局及未来展望!(信达生物、恒瑞医药)

1、国内 PD-1/PD-L1 单抗从研发进入商业化,将成为创新药的标杆。

①申报驶入快车道。NMPA 先后批准上市了 5 款 PD-1 单抗,其中 2 款为进口 (纳武利尤单抗(Opdivo,BMS)、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默沙东)), 3 款为国产(特瑞普利单抗(君实生物))、信迪利单抗(信达生物)、卡瑞 利珠单抗(恒瑞医药));另外 3 款 PD-1/PD-L1 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百 济神州)、度伐鲁单抗(Imfinzi,阿斯利康)、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 罗氏))也已提交上市申请。

②上市销售业绩喜人。截止 2019年 9 月 30 日,Opdivo 和 Keytruda 在国内市场的分销收入分别为 1.9 亿元(销售逾 2 个月)和 1.5 亿元(销售逾 1 个月);2019 年上半年特瑞普利单抗销售额约 3.08 亿元(销售逾 4 个月);信迪利单抗 2019 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为 3.316 亿元(销售近 4 个月);卡瑞利珠单抗 2019 年三季度的销售额预计约为 3 亿元(销售逾 2 个月)。

2、海外市场经验:先发优势、大适应症、联合用药。

①已形成竞争梯队。已 上市 3 个 PD-1 单抗和 3 个 PD-L1 单抗,2018 年全球市场的总销售额已 超过 150 亿美元,其中最早于 2014 年上市的 Keytruda 和 Opdivo 分别为 71.71 亿美元和 67.35 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前十大畅销药物,具有压倒 性的优势。

②先发优势是核心驱动力,与多适应症特点相辅相成。Keytruda 和 Opdivo 分别获批了 13 个适应症(9 个一线治疗)和 9 个适应症(2 个 一线治疗),始终占据 90%以上的销售额占比。

③大适应症是核心加速器。2016 年 Keytruda 相继成功拿下一线治疗 PD-L1 高表达、鳞状和非鳞状 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2018 年反超 Opdivo,其中肺癌的销售额贡献率 在 50-60%之间,成为全球最畅销的 PD-1 单抗。

④联合用药也是护城河。罗氏凭借旗下丰富的肿瘤单抗药物,Tecentiq 的联合用药方案率先拿下了 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两大适应症,有望后来居上。⑤并未 采用低价竞争。已上市 6 款 PD-1/PD-L1 单抗的年均治疗费用相差不大, 在 15-18 万美元之间,主要由于商业保险覆盖率高。

3、国内市场展望:研发三大经验+市场推广+生产工艺。

①第一梯队先发优 势已显现,形成“4+4”格局。BMS、默沙东、阿斯利康和罗氏四家外企携手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四家本土企业成为国内 PD-1/PD-L1 单抗市场的头部企业。

②大适应症是头部企业竞争焦点。肺癌适应症(占近 20%)是继先发优势后的第二大里程碑,肝癌适应症中恒 瑞医药进度最快,已纳入优先审评。

③联合用药:大药企侧重挖掘自身产品线,生物科技公司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头部企业联合用药中后期临床布 局已占 50%以上。

④定价弹性和纳入医保:国产 PD-1 单抗可及性更高。赠药援助后,特瑞普利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的年费用能降低至 10 万元左 右。赠药援助计划给予定价灵活性,还对未来医保降价具有一定的抗压能 力。

⑤市场销售:专业的商业化队伍是关键。恒瑞医药的销售团队逾 1.2万人,其中肿瘤管线销售人员逾 6000 人,已覆盖数千家医院;而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和百济神州 3 家正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商业团队分别约 300-600 人。

⑥生产工艺:质量和成本是核心竞争力。4 家本土头部企业未来产能计划均达 20000L-30000L,通过开发高表达量细胞株/自主研发细胞培养 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总结:

国内 PD-1/PD-L1 单抗从研发进入商业化,上市销售业绩喜人,将成为创新药的标杆;借鉴海外市场先发优势、大适应症、联合用药研发三大经验,展望国内市场已形成的“4+4”格局, 未来通过组建专业的商业化队伍,制定弹性定价和快速纳入医保,确保产能释放和生产工艺,将进 一步巩固第一梯队的护城河。建议关注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