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現西藏“瑪尼石堆”?引發不少網友猜想

莆田現西藏“瑪尼石堆”?引發不少網友猜想

近日,莆仙一處具有靈氣的堆砌石堆,頂部有佛像,形似西藏的“瑪尼石堆”。莆仙自古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所以這石堆引發網友猜想:難道這跟遙遠的西藏及藏傳佛教有莫大的淵源?

1 、鄉野村寨,驚現西藏“瑪尼石堆”

莆田現西藏“瑪尼石堆”?引發不少網友猜想

莆仙的戴雲山脈,人人都知道有個菜溪巖,這裡有一個大小不等的石頭集壘起來的、具有靈氣的石堆,神似西藏的“瑪尼石堆”。

瑪尼堆最初稱曼扎,意為曼陀羅,多為白色石頭的堆積,常常呈方形或圓形置於山頂、山口、路口、渡口、湖邊或寺廟、墓地,用於祈福,成為當地人們的保護神。

莆田現西藏“瑪尼石堆”?引發不少網友猜想

圖:鷺客社

瑪尼石堆作為一種"路標"或"地標"而存在,被設置在旅行和轉經的山口、路口和拐彎處。從實用的意義來講,它們可以為行人指示前進的方向,標明行走的路線。

莆田現西藏“瑪尼石堆”?引發不少網友猜想

圖:鷺客社

最直接的意義有兩個,一是祈福和禳解;二是供人們轉經禮拜,隨時匡正自己的思想行為。尤其是在遠離城鎮和寺院的鄉野村寨,瑪尼堆更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不或缺的所在。

莆仙佛教歷史悠久,難道這跟西藏的藏傳佛教有淵源?

2 、烏龍,原來是舍利塔的殘件

莆田現西藏“瑪尼石堆”?引發不少網友猜想

圖:仙遊阿郎

其實,菜溪巖的這個石堆和“瑪尼石堆”並沒有關係,一個小小的烏龍。

有網友指出,這塔是某小型古舍利塔的殘件。前些年,重新安置它的時候,只是為了能讓它高顯一點,於是平地弄個幾層粗石墊高它。一是高顯,二是權當做下面遺失的幾層的替身而已。和西藏,和瑪尼堆根本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莆田現西藏“瑪尼石堆”?引發不少網友猜想

圖:仙遊阿郎

還有網友說:“應該說是西藏受了中原文化的影響,比如扎西德勒,就跟福建的閩南語發音有關。”其實,這個“扎西德勒”跟閩南語也沒有半毛錢關係。

這是宋代舍利塔,真正的淵源,是跟一個叫陳聘君的墓塔有關聯。

3 、朱熹徒弟,閩東南理學傳播基地

莆田現西藏“瑪尼石堆”?引發不少網友猜想

圖:百科

這座石堆附近,就是歷史悠久的菜溪巖寺,是莆仙境內最早興建的古剎之一,都在菜溪巖裡。

莆田現西藏“瑪尼石堆”?引發不少網友猜想

圖:仙遊阿郎

此舍利塔形似轎,塔石風化,苔蘚斑斕,傳說此乃宋代易學家陳聘君之塔墓。

陳聘君,綜貫經史,通五言七詩,相左於變法,歸隱至菜溪巖,創建了“菜溪書院”,他是朱熹徒弟,也使這裡成為閩東南傳播理學的基地,並結廬而居五十載,一時賢士大夫黃穎、鄭元興、蔡樞等,皆拜其為師。菜溪巖成為當時官宦、士大夫閒聚雅集之所。

莆田現西藏“瑪尼石堆”?引發不少網友猜想

圖:仙遊阿郎

陳聘君於宣和七年(1125年),趺坐而逝,以浮屠葬於巖中,建聘君塔以供後人瞻仰。

所以,這個被烏龍了的塔墓,在有史料記載中,跟西藏藏傳佛教的瑪尼石堆,沒有關係,但它卻是菜溪巖的處處是景的最好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