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題記:漫步於茂密叢林環抱中的寺廟,冥冥中感受到時間的力量。廢墟,還是廢墟,時間定格在磚石傾倒的一瞬間,大樹環抱著城門,苔蘚掩住了飛天溫柔的表情。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廢墟有廢墟的美,廢墟有廢墟存在的一個歷史意義跟時間的滄桑感。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在柬埔寨旅行的第三天,我們來到一個叫崩密列(Beng Mealea)的寺廟遺址。在柬語裡,“崩密列”三個字裡只有“崩”字有意義,指湖泊,其他兩個字並無實意。但是這個古蹟名翻譯成中文後,這三個字成功地將一個地名形象化了。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崩密列距離吳哥古蹟群以東40公里,是吳哥窟第一座神廟,這裡也是吳哥遺蹟中最值得去的遺址。由於位置荒僻,很多浮雕和塑像已經崩塌或被掠奪,但寺廟神秘陰森的氣息仍舊在叢林深處瀰漫。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崩密列寺建於12世紀的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建造年代要早於小吳哥,這是一座印度教寺廟,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這座寺廟供奉的是印度教的溼婆神,由於建造這座寺廟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經過歷史風雨的摧殘,加上年久失修,如今的崩密列已是一片廢墟,名副其實的廢墟。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漫步於茂密叢林環抱中的寺廟,順著景區棧道一路細看慢拍,感受千年的時光變遷,穿越千年的遙思浮想。不覺間行至景區深處,撲面而來的殘破斷牆、坍塌石柱、散亂石堆...橫倒豎臥、七倒八歪,還有那些在石堆間肆意生長的雜草和頑強“破石而出”參天老樹,眼前一幅幅原始蒼涼的“廢墟”景象顯得格外莊嚴靜謐,令人心生敬畏、震撼。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漫步於茂密叢林環抱中的寺廟,冥冥中感受到時間的力量。廢墟,還是廢墟,時間定格在磚石傾倒的一瞬間,大樹環抱著城門,苔蘚掩住了飛天溫柔的表情。餘秋雨說,他詛咒廢墟又寄情廢墟。廢墟昭示著不堪的過往,但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崩密列的隱秘之處在於,它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者,但卻缺失了屬於那段歷史的文字記載。一個幾近空白歷史的神秘建築,很容易讓人直截了當進入深邃的想象空間。它們曾經如何輝煌過?到底是誰把它們推進一個完全封閉的世界?在那些樹和石的背後究竟還隱藏著多少秘密?種種這些那些,不得而知。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這枚石雕講述了印度神話史詩中乳海翻騰的典故,傳說有一條聖河每隔幾千年當河底烏龜轉動之時就會湧出聖水,只要喝了就可以長生不死,最上排並肩而坐的是正義天神毗溼奴和邪神阿修羅,他倆正指揮各自人馬以聖蛇NAGA為拔河工具,哪邊勝了哪邊的老大就可以飲下長生不死的聖水。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走進吳哥:廢墟有廢墟的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