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給上天的信,淪為君臣間的文字遊戲,影響了大明的政治格局

青詞是牛鼻子老道寫給老天的奏章,由於道教以青色為尊,而硃色又是至陽之色,所以就用硃筆將文字寫在青藤紙上,故稱為青詞。

青詞的文體比較特殊,由腦詞、陳述、祈願、誓誠等幾部分構成,對格式和字數都有嚴格規定,和八股文有的一拼。

青詞起源於唐代,杜光庭是唐五代的著名道士,他寫的兩百多篇青詞內容廣泛,辭藻華麗,是文學和宗教結合的傑出典範,他是引領青詞從玄學進入文學領域的重要推手。

到了宋代,很多皇帝都信奉道教,有了朝廷的支持,道教自然是格外流行,而青詞創作也得到了極大發展。據記載,宋朝留下的青詞作品多達一千四百來篇,其中不乏宋真宗、蘇軾、蘇轍、歐陽修、黃庭堅、王安石、陸游等文學大家的作品。

到了元代,青詞依然很流行,文士方回在蒙古軍隊出征爪哇時,曾撰寫過《出征海外青詞》,向上天祈禱戰爭的勝利。

青詞的徹底沒落是在清朝,特別是在乾隆年間,青詞受到格外壓制,不少作品都得不到發表機會,但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龔自珍還是留下了膾炙人口的那首詩體青詞《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體降人材。”

在上述文章中,唯獨漏掉了明朝,其實是另有原因的。

古人給上天的信,淪為君臣間的文字遊戲,影響了大明的政治格局

嘉靖

在明朝嘉靖年間,青詞的重要性達到了頂峰,成為帝王和權臣鬥心眼的工具,他們玩的這些文字猜謎遊戲,影響了大明的政治格局。

在大明曆代帝王中,嘉靖(朱厚熜)是個傳奇人物。

由於明武宗沒有子嗣,在其彌留之際,首輔楊廷和根據“兄終弟及”的繼承原則,將朱厚熜定為皇位繼承人。

當時朱厚熜正在服喪,但大明帝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楊廷和以皇帝的命令讓他馬上停止服喪,進京繼承帝位。

朱厚熜很聰明,也很有個性。服喪未滿,就要進京,他是帶著情緒上路的。到了京城,按照原來的安排,是以太子的身份從紫禁城的東安門進入皇宮,但朱厚熜不幹了,“我是來繼承皇位的,不是皇子,我要堂堂正正地走大明門,進奉天殿。”那才是皇帝的標準進京路線。

迎接的大臣當時沒有答應,反而堵在了大明門入口。眼看大明門進不去了,朱厚熜也很乾脆,“不讓我進,那我就回家。”這就是朱厚熜的處事原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最終他順利地通過大明門,來到奉天殿,正式登基稱帝,年號嘉靖。

這麼有個性的皇帝,當然不是個容易消停的人,不久他就和當年選他當皇帝的內閣首輔楊廷和爆發了一場激烈的鬥爭,史稱“大禮儀事件”,這次鬥爭前後持續三年,不但讓顯赫一時的楊廷和下了臺,受此牽連的官員多達百人,最後的勝利者唯有嘉靖,從此他確立了自己的絕對權威。

在嘉靖統治的前期,他勤於政務,推行新政,大刀闊斧地改革,國泰民安,贏得了“嘉靖中興”的美譽。但在統治後期,由於國家太平已久,他逐漸喪失進取心,沉迷道教,迷信方士,尤其喜歡寫青詞。

有了嘉靖的榜樣,群臣們當然都競相效仿學寫青詞,其中寫得最好的是夏言和嚴嵩。

夏言是當時的內閣首輔,是個秉性耿直的實幹家,有時候會和嘉靖當面頂撞。

至於嚴嵩嘛,在老百姓眼裡,那可比嘉靖的名氣響多了,當然都是罵名,如果要評選四大奸臣的話,他一定會佔據一席之地。

嚴嵩的仕途比較坎坷,四十幾歲才進入京城權利核心圈,幾十年官場的起起伏伏,使他養成了騎牆、滑頭、兩頭討好的習慣,只要是嘉靖喜歡的,他的馬屁拍得比誰都溜,有時甚至顯得格外無恥,這就讓耿直的夏言深深厭惡。

嚴嵩也知道夏言討厭自己,一心想扳倒這塊升官路上的絆腳石,但夏言的青詞寫得實在是好,深得嘉靖之心。

嚴嵩文采不錯,但僅限於寫馬屁文章,青詞實在不怎麼樣,幸好他有個寶貝兒子嚴世蕃,這傢伙其貌不揚,但卻絕頂聰明,於是寫青詞的任務算是有著落了。

自從有了嚴世蕃的代筆,嚴嵩的青詞多次受到嘉靖的誇讚,再加上他對皇帝的話從來都是言聽計從,比起總是要和嘉靖較真的夏言而言,明顯更討嘉靖的歡心。

古人給上天的信,淪為君臣間的文字遊戲,影響了大明的政治格局

嚴嵩

古人給上天的信,淪為君臣間的文字遊戲,影響了大明的政治格局

嚴世蕃

溜鬚拍馬的嚴嵩和一心幹事的夏言完全是兩路人,彼此都看不順眼,衝突是難免的。本來夏言是有機會把嚴嵩搞下去的,當時他掌握了嚴世蕃貪汙的證據,正準備動手,結果嚴嵩帶著兒子登門道歉,跪到在他的面前求饒,關鍵的時候,夏言心軟放過了嚴氏父子,這就給了嚴嵩反擊的機會。

此後的嚴嵩表面上對夏言恭恭敬敬,言辭低調,暗地裡卻拉攏黨羽,收集黑材料,終於抓住了一個機會,徹底整死了夏言。

夏言一死,嚴嵩大權在握,拉幫結派,買官賣官,貪汙腐敗,只管撈錢,不幹正事,弄得朝堂一派烏煙瘴氣。而在嘉靖面前,他又裝出一副忠心不二的樣子,一門心思用青詞博取皇帝的開心,被老百姓戲稱為“青詞宰相”。

就在嚴嵩父子獨攬朝綱,不可一世之時,正義之士卻在一旁默默地積蓄力量。

徐階是當時的禮部尚書,他欽佩被嚴嵩陷害的夏言,決心要為之復仇,但他知道嚴氏父子的厲害,只能韜光養晦。

為了贏得皇帝的信任,徐階不斷磨練青詞才藝,終於被嘉靖賞識,進入內閣成為了嚴嵩的副手。

嘉靖迷信道教後,難得上朝,一般公文都交給內閣處理,樂得清閒。他是個多疑的人,寫慣了青詞,和臣子的交流也經常不按牌理出牌,總愛玩點文字猜謎遊戲。

有一次,總督的位置空缺,有人推薦胡宗憲,這是個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胡宗憲不久前剛剛升為巡撫,所以嘉靖遲遲沒有答覆。突然有一天,嚴嵩收到嘉靖寫給他的紙條,上面寫著:憲似速,宜如何。

嚴嵩心想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嘉靖嫌胡宗憲升得太快,來徵求他的意見。可他的聰明兒子嚴世蕃卻認為那個“宜”字,並不是應該的意思,而是指大臣楊宜,嘉靖其實已經有自己的人選了。

於是第二天上朝,嚴嵩就推薦楊宜擔任總督一職,嘉靖見嚴嵩是個明白人,馬上就應允了。由此可見,嚴氏父子幹事不行,但揣摩皇帝的心思卻非常在行。

古人給上天的信,淪為君臣間的文字遊戲,影響了大明的政治格局

徐階

徐階知道要想鬥倒嚴嵩,就要比對手更狡猾才行,而揣摩皇帝的心思那是必修的科目。有一天,他也收到嘉靖的小紙條,上面寫著:卿齒與德,何如?

按正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你的德行與年齡匹配嗎?”但徐階卻讀懂了嘉靖的真正意思,“你和歐陽德,誰的年紀更大? ”,事後證明,他的確猜對了。

雖然徐階心裡恨透了尸位素餐的嚴嵩,但在時機還沒有成熟以前,他一直在默默地隱忍,他的演技之高,連老奸巨猾的嚴嵩都被騙倒了。

時機終於來了,由於嚴嵩的老婆死了,嚴世蕃要回老家守孝三年。少了兒子這個好槍手,嚴嵩寫的青詞再也難以讓嘉靖滿意,哪怕是收到嘉靖的小紙條,也總是領會不了其中的真正含義,這樣一來,在嘉靖的心目中,徐階的分量自然是越來越重了。

萬事俱備,只差最後的一把火,而這把火是從天上來的。

嘉靖迷信道士,困惑的時候,總是會寫青詞向上天禱告,希望老天爺給他個答案。

老天爺會回答嗎?不會,但負責和老天爺溝通的道士會畫出所謂的答案。那要是這個道士成了徐階的人呢,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於是嘉靖收到了老天爺的答覆,嚴氏父子是奸臣,徐階是賢臣。雖然嘉靖很聰明,但他更迷信,所以他相信了。

接下來就好辦了,徐階早就準備好了一籮筐的彈劾材料,全是控告嚴氏父子貪贓枉法的重磅炸彈,終於把權傾一時的嚴氏父子搞下了臺。

明朝嘉靖年間的青詞盛世終於落幕了,當它淪落為帝王和權臣們的文字猜謎遊戲時,深刻影響了大明的政治格局,而所謂的“青詞宰相”更成為了歷史上的笑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