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向北是大海,如何才無敵

無棣:向北是大海,如何才無敵

位於山東最北部的無棣,素有“冀魯樞紐”和“齊燕要塞”之稱。

“無棣”之名,始見於《春秋左氏傳·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齊伐楚管仲言於楚使曰:“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

眾所周知,管仲“四至”之說,源於周初封齊。這意味著,“無棣”之名在周朝初就已存在。

那麼,為何以“無棣”命之?“無棣”二字究系何義……諸如此類的問題,史志中均無解說。

1994年,無棣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齊魯書社出版的《無棣縣誌》,在最後以存疑對“無棣”之含義記述有:“民國時期賈恩紱修《鹽山新志》,解為‘廣漠無盡’或‘不毛之地’;建國後,又有人訓‘無’通‘蕪’,提出了‘廣被棠棣’的新見解。但究以何說為是,終無所據。”

於這個初冬初至無棣的我而言,更信的是前一種說法。

畢竟,這個季節,在這個總面積1961平方千米的地方,更多時候,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幅圖景——

無棣:向北是大海,如何才無敵

抑或是這樣——

無棣:向北是大海,如何才無敵

再加上氣溫驟降下,那海上吹來的大風,站在廣袤的天空下,即便是迎著陽光前行,身邊有人陪伴,也是於蕭瑟中平添了幾分寒冷。

不過,當你的視線一旦與那高聳的設備、林立的廠房、飛馳的重卡以及規模化的養殖工廠相遇,褐色土地上的“工業化”壓力撲面而來。

無棣:向北是大海,如何才無敵
無棣:向北是大海,如何才無敵

即便如此。即使無棣地處京津塘和山東半島兩大經濟區的交匯點,是黃河三角洲的開發重點區域,同時也是“海上山東”建設的前沿陣地,並擁有著其他縣域難以匹敵的港口等資源,但就無棣來說,在山東縣域經濟中,仍處於一個相對尷尬的位置:欠發達地市中的欠發達縣。

顯著的例證是,儘管近年來,其經濟增長勢頭較好,但一方面,是地處京津冀經濟圈,環保壓力的存在;另一方面長期依賴農漁生產,工業基礎先天薄弱的現實,再加上此前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等等,尷尬的無棣急需轉型,尤其是在目前經濟環境下,一系列政策調整致使現有工業園區建設步伐放緩的當前。

不過,硬幣的另一面是,與其他縣域相比,無棣的區位、先天資源優勢確實存在,如土地廣闊、水電充足、勞動力相對低廉等等,這些優勢在目前環境下,必將凸顯。而這也會給急於轉型、急於使得其工業強縣戰略變為現實的無棣提供了發展的可能。

如果上述優勢與“雙招雙引”相結合,加上戰略資源的支持等等,作為山東“北大門”的無棣,未來值得期待。

我們翻閱無棣這些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後發現,近年來,無棣一直打造:“向南”發展“惠、陽、無”組團式、連帶性區域經濟帶;“向北”,積極對接京津,努力擴張“北帶”開發的規模效應,打好循環經濟、資源、區位的“三張牌”,在此背景下,一個由循環經濟、生態電源、化工、海鹽四大基地組合的經濟發展綱略就此出現。

不過,兩項比較,其“向北”對接的海洋產業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畢竟,作為這一產業已經佔據了全縣經濟的“半壁江山”。

只是就下一步而言,就是如何拉昇這一產業鏈,並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閉環,十分關鍵。

而目前,無論是無棣,還是濱州抑或是山東,正在努力前推的海水談化是一支點,“就無棣來說,我們希望借這一支點來撬動整個板塊。”這是一熟知無棣發展脈絡的濱州市官員的話語。

他說,如今無棣“向北”中的“北帶”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和重要支撐,這是他們趕超發展的希望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無棣仍在集中向北發展,向海洋進軍,進而構築其海洋經濟隆起帶,進而開發引領山東“最北極”的崛起與發展。

在無棣,一切正在進行。不過,其發展成色到底如何,仍需未來檢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馮冬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