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社會交際民俗——鄰里

①鄉規民約。舊時常以自然村落為單位,擬定公約,供大家遵守。這些公約條文俗稱鄉規民約,年深月久便形成鄉里習俗的重要部分。約定俗成的習慣,往往約束性很強。如修橋補路、築壩開渠、引水灌田,居民皆沿習投資投工;遇火警,村民共同奮力搶救,自動拆屋斷火;發現盜賊,村民合力圍追堵截,若有聞訊不動者,必被眾人指背唾罵。現大部分鄉規民約仍沿舊習,繼續發揮作用。

  ②互濟互助。親戚、鄰居互濟互助甚為普遍。借貸時,大都講究信用,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若遇天災人禍無力償還,俗稱“爛帳”。“爛帳”者,大多不予追還。“打會”是一種無利息的互助借貸方式,小商、市井居民和自耕農中較為盛行。倡會者多為急需錢用的人,入會者大都是親戚朋友。以多年性谷會為多,先年交稻穀入會,以後每年秋季集會,用拈鬮、擲骰子等方法決定先後,輪流得會,類似現今的“零存整取”。是時交錢打會的也較普遍。

  換工、幫忙、寫費也是互濟互助的形式。農忙時,同等勞力間多進行相互換工,工區之間也有彼此換工者。若有人遇災禍,一時無力自救,則由熱心的鄰居牽頭,兩人一組,拿著寫費的簿子沿門講述種種情節,代為求助,將捐助的錢、谷數寫在簿上,彙總後送交困難戶。

  ③禮儀常規。辭年,大都在每年臘月二十四以後,多由晚輩帶禮品向近親長輩去辭年。新婚女婿要帶禮品分別給岳家及岳家兄弟辭年。朋友們和鄰居之間,往往在臘月三十日相互串門或在春節期間互相走訪拜年。拜節以端午節和中秋節為盛。有新婚、賀生事,主家要主動到親戚家請喝喜酒,俗稱“接客”。遇到喪事,先往親戚家送信,俗稱“報喪”。多數地方辦紅、白喜事,百客不請自來。遇做壽、建宅、喬遷等其它喜慶,親朋好友也不須上門邀請,多主動前來祝賀。

  禮品有水禮和硬禮之分。如酒肉、雞魚、其他食品類,衣類或其它物品,皆稱“水禮”;“硬禮”則指現金。如第一次叫對方父母為爹孃,被叫的長輩必給紅包,俗稱“叫禮”。除夕時,長輩送給小孩的“壓歲錢”也屬此類。“水禮”多為親戚之間饋贈的禮物。如賀生做“三朝”,外公外婆家的禮品,多用抬盒。女婿為岳父做大壽,也用抬盒送禮,均稱“水禮”。也有用籃裝的,一籃稱一注(即一份)水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