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黄宾虹《泊舟图》

中国画的笔墨,是以承认笔墨的相对独立性为基本前提的,而笔墨之所以在中国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又是以笔墨的相对独立性越来越被画家们所重视为前提的。

什么是笔墨的相对独立性呢?

不妨举一个粗浅的例子: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图1)

(图1)中的瓷杯与菊花均是用毛笔和水墨画成的,笔和墨与自然对象结合得很紧,不可分离。即是说,笔墨的独立性很小,难以单独地加以分析。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图2)

(图2)虽同样用毛笔和水墨画成,但笔墨和自然对象不完全吻合,杯和花的真实感减弱了,但笔墨的独立性增大了。杯子和花用写意笔线勾勒,这笔线就具有了独立的美感,对笔线所体现的力度、速度、形状、枯湿等等因素均可作独立的分析。

若是如(图1)那种画法,我们只能说画得像不像,却无法谈论笔墨之高低优劣,换句话说,就可以称之为无笔墨。所以,中国的写意水墨画,要求笔线画在白纸上,笔笔清楚。笔线两面的边缘,要与纸有明确的分界。湿笔画在生宣纸上会洇化,但洇化的痕迹,也要清晰明确,笔笔不含糊。如(图3)。用墨的道理也是同样。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图3)

所谓墨,是指水墨落纸所形成的浓淡色泽与融化效果。这也要求新鲜清楚,不可污浊漫漶。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图4)潘天寿《朝霞》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图4局部)

(图4)的用墨用大笔挥泼,但仍笔笔清楚,厚重酣畅,可以清楚地看出用笔的力度。此即所谓“墨中有笔”。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图5)黄宾虹《秋山图》

黄宾虹的画,看似黑糊糊的一片,但仔细分辨,也是笔笔清晰,浓淡枯湿,层次井然。(图5)

自古以来的中国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用笔用墨的技法讲究。

用笔方面,近代黄宾虹曾归纳出“平、留、圆、重、变”五字诀。笔线画在纸上,要求平直中有波折变化,而波折变化又必须控制得恰如其分,不破坏平直的基调。笔在运行过程中要留得住,不能信笔滑去,失去控制。又要圆笔中锋,以求浑厚。用笔要重,要有力,但又不可使蛮劲。最后又要求在自然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图6)黄宾虹《柳溪泛舟》

如(图5、6)。这些基本原则,便是用笔之“法”。

所谓用笔功夫,就是对这些“法”的深入体会和熟练运用。若违背这些原则,就容易形成忌病,如“钉头”、“鼠尾”、“蜂腰”、“鶴膝”、“锯齿”、“圭角”等等。这些忌病之所以不可取,诚然不是条条框框,而是因为这类用笔轻浮浅薄,缺少内涵,故无法形成美感,用墨也同样,无论枯湿浓淡,焦、积、破、泼都必须掌握分寸,遵循一定规律,不可随意乱来。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吴昌硕《果实累累》

作为一个画家,基本原则必须深刻领会,并熟记在心。然而又不能将它当作僵化的教条。而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发展创造。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任伯年《花鸟册页》

每个画家的条件与追求都不一样,个性素质也有很大差异,出于画家之手的笔墨,也必然千变万化,不能划一。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黄宾虹《芙蓉图轴》

不同的画家由于不同的才情学养,不同的兴趣理想,手下的笔墨就会呈现不同的性格倾向一一笔墨风格。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齐白石《灯蛾》

吴昌硕与任伯年不一样,黄宾虹与齐白石不一样,一望可知,绝不会混淆。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来楚生《荷塘青蛙图》

但不论他们的笔墨风格多么具有独创性,却都出色地体现了用笔用墨的基本原则,真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成为大家。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形式语言

潘天寿《远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