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烟淡去新雨来:《情深深雨濛濛》最好翻拍 永恒经典

旧烟淡去新雨来:《情深深雨濛濛》最好翻拍 永恒经典

《情深深雨濛濛》他们的故事,我们的青春

影视圈有云:十个翻拍九个扑街。

不论是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呈现,还是经典之作的再度演绎,想要实现从文字文本到视听语言的跨越,在情怀滤镜加持下的前作基础上推陈出新,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这部作品,自1963年付梓出版之后,便大获成功,被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三地的文艺工作者以电影、电视剧等不同形式进行改编翻拍,新世纪之初的版本更是成为经得起时光考验的一部永恒经典,成为一代观众的共同记忆,并且在互联网亚文化中被不断颠覆、解构、重组,持续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拥有了更为恒久的艺术生命。

它就是琼瑶的作品《烟雨濛濛》,也是我们更为熟知的《情深深雨濛濛》。

1

很多人说琼瑶的文字是不食人间烟火般的极致美好,洋溢的是爱情中浪漫诗意、缠绵悱恻的动人情愫,但是这部发表于1963年的《烟雨濛濛》却是黑暗、沉重而压抑。故事的基调是“仇恨与复仇“,少女陆依萍决意向抛弃自己的父亲和家庭报复,不惜以“爱情”为赌注,男朋友何书桓也成为她加以利用、实施复仇计划的武器。

而无意中了解真相的书桓,痛苦之余,决定将受人摆布的辱报复给依萍,转而去追求早已对自己芳心暗许的如萍。

一个在爱与痛的边缘不断纠缠、互相伤害的故事。

而事实上,书中重要的角色都处于仇恨与复仇的人生悲剧之中。

陆依萍的父亲陆振华因为地位相差悬殊,无法和青梅竹马有情人终成眷属,开始了对于女人的报复,只要眉眼间与初恋情人有些许相似,他都会动用手中的权势,将她们据为己有,支配她们的人生。

陆振华的九姨太王雪琴不甘心被玩弄的命运,为了报复丈夫,和情人私通并生下一子,并谎称是陆振华的亲生骨肉,成了他最爱的“心肝宝贝”。

家庭和爱情中衍生出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每个人都在压抑和苦闷中,举起复仇的利刃,进行无畏而无望的抗争。

抑郁悲凉 , 凄清绝望 , 富有悲剧色彩的《烟雨濛濛》很快在台湾社会引起震动。在《联合报》副刊连载时,每天清晨都有数百学生,在报社门口大排长龙,等待刚刚出刊的报纸,以求先读为快。

旧烟淡去新雨来:《情深深雨濛濛》最好翻拍 永恒经典

初代依萍归亚蕾一炮而红

1965年,此时的台湾影坛已经进入了爱情片为主的琼瑶时代,天南公司推出了电影版《烟雨濛濛》, 饰演初代陆依萍的,是琼瑶的湖南老乡——当时初出茅庐的归亚蕾。火辣坚毅的湖南妹子演起倔强反叛的依萍简直是驾轻就熟,归亚蕾也因此获封1966年第4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1973年,香港TVB首度改编琼瑶作品,推出了20集电视剧版的《烟雨濛濛》,由英俊儒雅、风度翩翩的郑少秋扮演男主角。而近30年后,同样来自香港的古巨基则塑造了另一个让人难忘的何书桓。

旧烟淡去新雨来:《情深深雨濛濛》最好翻拍 永恒经典

曾经的尓豪,后来的苏公公

1986年,琼瑶亲自将《烟雨濛濛》改编成电视剧,启用了爆款热剧《几度夕阳红》的原班人马,秦汉、刘雪华等当红明星联袂出演,在台首播之际成功缔造高收视。

2

旧烟淡去新雨来。世纪之交,《烟雨濛濛》又一次搬上荧屏。由海峡两岸联合拍摄,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琼瑶的皇冠公司强强联手。琼瑶也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度创作,这一次,《烟雨濛濛》全新升级为《情深深雨濛濛》。

最当红的Icon偶像赵薇领衔一番,在当时无出其右的大制作,诚意满满绝不五毛的服装物美,以及自《还珠格格》以来还在不断延烧的琼瑶热潮,《情深深雨濛濛》大爆,成为2001年现象级电视剧,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播出时双双登顶收视榜,央视首播期间在收视调查中达到惊人的75.69%。

旧烟淡去新雨来:《情深深雨濛濛》最好翻拍 永恒经典

雪姨很忙

尽管距离首播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但被这部剧集深深震撼过、感动过的观众始终对它念念不忘、热情不减。互联网上,《情深深雨濛濛》被玩出了“雪姨叫门”“依萍B-BOX”“可云发疯演技”等新梗,调侃和戏谑之余,电视剧中峰回路转的故事情节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

,也给致力于颠覆经典、瓦解传统的新一代观众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素材和符号,尽情地进行提取、解构和内容的再创造。

旧烟淡去新雨来:《情深深雨濛濛》最好翻拍 永恒经典

书桓是渣男?再度引发热议

而剧中的情感内核、也被不断成长的观众再度反思和审视。心机婊如萍最强备胎杜飞渣男何书桓

,每每都会引发全民讨论的热潮,见证着经典作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3

不论是文学作品的影视化转化,还是超越前作的再创经典,从这两方面而言,《情深深雨濛濛》都堪称是翻拍剧界标杆式的存在,成功的范本。

脱离于优秀剧本基础上的视听创作无异于无水之源。《情深深雨濛濛》依托的文字文本《烟雨濛濛》本来就是有着一定深度积淀、深受读者喜爱的言情大IP

旧烟淡去新雨来:《情深深雨濛濛》最好翻拍 永恒经典

当之无愧的言情大IP

原作以陆家众人在爱情、 婚姻、 家庭上的追求、 挣扎、 幻灭,用来映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琼瑶的小说并非只是困囿于花前月下的感情世界当中,作品中展现出个人对时代和命运的抗争,人性的矛盾冲突,有着深刻的现代性、现实性。

《中国文学史》评价这样评价:《烟雨濛濛》将婚恋融入历史,以曾横行过大半个中国的陆振华的家族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数十年的动乱和变迁史,并较为客观地展示了历史前进的必然轨迹。

官方盖章,品质认证。

4

现在很流行展示女性角色成长经历、彰显女性意识的大女主电视剧,如《芈月传》《那年花开月正圆》《花千骨》。但《情深深雨蒙蒙》里依萍毫无疑问是这些热门剧集女主的姑奶奶。在向陆家复仇的陆依萍身上折射着深深的“女性独立意识”,她在争取自身的独立人格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命运抗争,进行了大胆而勇敢的反抗。

孔子的“以直报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复仇基调——鼓励和赞扬为血亲手刃仇敌,比如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的一代侠女宫二先生。但是依萍的精神诉求不同,她追求的是“源自古希腊的西方文化精神看重个体价值的自我确证意识,倡扬以荣誉、尊严和权利为内核的人道关怀。

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追求独立人格、渴求做人尊严、拥有独立意志的女性形象。从这个意义而言,依萍无疑是一位东方的“美狄亚”

依萍母女搬离陆家相依为命的原因,是不堪忍受寄人篱下,雪姨不断的挑衅和打压,与其说是被父亲抛弃驱逐,更可以看作是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主动选择,虽然从经济上,她们尚无法完全摆脱依赖丈夫和父亲,但内心深处,依萍母女已经不再视自我为依附男人的寄生虫,开始迈出试图在社会上自力更生的可贵一步。

而到“那边”伸手讨要生活费,则是依萍生命中最屈辱的时刻,她努力维护着自尊与自爱,却遭到了父权制下无情的打压和惩罚——一顿鞭子。

陆振华是男权社会的代表者,也是整个家庭的统治者,在他的意识里,太太、子女只是他的私人财产,对他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任何挑战他个人权威、对原有伦理秩序的破坏行为,都无法容忍,都必须得到惩戒。

旧烟淡去新雨来:《情深深雨濛濛》最好翻拍 永恒经典

上海的雨,下得像依萍被打那天一样大

因为不堪忍受父亲的羞辱,“被抢走了所有的自尊和骄傲

”,依萍断然拒绝父亲的经济援助,准备凭借自己的力量自谋生路,但残酷的现实中止了她自主维系生活的念想。百般无奈之中,只好到“大上海舞厅”做了一名歌女。

歌女的这份工作严重地与男权社会下对女性职业的期望相背离,陆振华知道后立马来到舞厅兴师问罪,指责依萍丢了陆家的脸,仍然将依萍视为自己掌控下的附属品。母亲也对依萍的做法表示失望和不解。

依萍绝对是那个时代的“独立女性”,通过自食其力,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业务能力超强,大上海舞厅台柱子“白玫瑰”的名头响彻沪上,获得了稳定而丰厚的经济收入,极大地缓解母女清贫窘迫的生存状态。

依萍没有轻视这份工作,因为自己的洁身自爱而心安理得,对“歌女=下贱” 的男性霸权话语进行着挑战。

旧烟淡去新雨来:《情深深雨濛濛》最好翻拍 永恒经典

大上海舞厅门面担当——白玫瑰

儒家认为,子女对于父亲要尊崇、敬畏、顺从。但依萍不同,她是一个逃离父权权威的叛逆者形象,她在剧中更多地提到的是“她的自尊和骄傲”,并将自己比喻为一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

赵薇贡献了继小燕子之后又一个难以逾越的荧屏形象,热情似火、爱恨分明、桀骜不驯的陆依萍,如此激烈地争取独立和平等,用饱满的激情体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独立的意识。

5

琼瑶自己评价《情深深雨濛濛》是她所有作品中感情最深刻、冲突最强烈的一部。“写作时的我,充满了奔放的热情和对世俗的愤怒。

1999年,琼瑶在原作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情深深雨濛濛》的剧本创作。

消减了原作中依萍更为浓烈、歇斯底里的复仇情绪,赋予了她更多的浪漫主义色彩。原来的依萍是一个满身带刺,锋利而尖锐,可是现在柔软了很多。

原作中的依萍接近利用书桓,更多是出于复仇的目的性,但01剧版的依萍虽然仍一心报复,但同时也不想伤害书桓,透露出人性的善意。从满心仇恨的复仇女神,变成了要强却不冷血的带刺“白玫瑰”

旧烟淡去新雨来:《情深深雨濛濛》最好翻拍 永恒经典

是依萍,也是小燕子

同时琼瑶将故事的背景从上世纪60年代的台北,搬到了1936年的上海,抗日战争爆发的前一年。剧中角色面对的不只有自己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有对国家民族轰轰烈烈的爱。全新的布局和全新的发展,让剧版的复杂、细腻、强烈、深刻。

改变更大的是故事的结局,原来的故事以悲剧结尾:如萍最终因承受不了家庭的变故、爱情的来回斡旋而选择自杀解脱;书桓和依萍因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分手;而改写之后的剧本则是每个人都收获了自己的幸福:杜飞的执着和深情最终感动了如萍,抱得美人归,而苦苦等候的依萍也终于等到了从抗战前线回来的书桓,有情人终成眷属。

感谢琼瑶的修改,在追剧过程中投入了真情实感的观众们需要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对于改写结局的初衷,琼瑶自陈道:

“以前那个脑海里只有悲剧的我,已经变得柔软了,对于全然的悲剧有些排斥,总想给现在的社会增添一点乐趣。这部连续剧里有很多趣味,也有很多‘意外’,这些趣味和意外,会让你笑,会让你惊奇。”

是啊,1963年的琼瑶还深陷在自己危机四伏的第一段婚姻里,已经濒临崩溃边缘,遭遇了太多的大风大浪,生活里充满了挫折和痛楚,眼睛看不到阳光,笔下自然都是沉重灰暗的悲剧故事。

但当时光荏苒了岁月,曾经的疾风骤雨都早已变得云淡风轻,化戾气为祥和。作品中展示出更多美好的人性。

6

电视的市场运行机制基于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 ,模拟、炮制、表现电视受众的审美形态、社会需求和社会价值。电视是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

《情深深雨濛濛》的成功,源自观众对于俊男美女自由恋爱故事的青睐,也是在女性地位不断提高、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受众对荧屏中女性形象进行选择的结果。

在保有自己“爱情至上”的文化标识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反应时代风貌、社会价值的女性形象,使之能走入受众内心,满足观众对于女性角色的文化欣赏情趣

,是《情深深雨濛濛》能够打通电视剧市场和获得观众收视率的关键因素。

大陆和台湾联合制作的《情深深雨濛濛》不仅在中国大陆造成轰动,在台湾地区播出时也受到了热烈追捧,成为同时段的收视冠军。

《情深深雨濛濛》是海峡两岸文艺工作者共同心血结晶,这部作品超越“浅浅的海峡”,在两岸中国人中回传穿荡,观众们在琼瑶作品所构筑的故事中产生了共鸣,产生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共同记忆。“盼来盼去盼不尽,天涯何处是归鸿?”

而在翻拍成风的当下,《情深深雨濛濛》这块闪着光的金字IP招牌当然有着不少人惦念,不时就有翻拍的消息传出,盗版小燕子李晟,收视保证赵丽颖都传言说将会挑战依萍的角色。

但吃瓜群众的观点出奇一致:不看好。

旧烟淡去新雨来:《情深深雨濛濛》最好翻拍 永恒经典

所谓珠联璧合

但怕就怕所谓的“致敬”变成了宣传手段,打出的“情怀”变成了忽悠观众的幌子,对于有模有样的主演名单,更多的声音是求放过、不要毁经典。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01剧版《情深深雨濛濛》已经成为观众心头难以被超越的白月光。

《人民日报》曾评论:“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电视剧文化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标新立异,更是对现实社会价值和社会文化的有力呈现,正因如此,翻拍剧《情深深雨濛濛》成为了超越时空界限、仍然散发着无穷魅力和艺术生命力的经典力作。

坚持从生活本身来的,回到观众的视角,关注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同向同行。

无论是翻拍还是原创,做好一部作品也许没那么难。

文/ 退堂鼓手 | 深度八卦,理性吃瓜

都看到这儿了,还不点个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