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戴著“孝”走向軍營

轉眼間,這件事情就過去30年了,但留給我的記憶卻是那樣深刻。

那是1989年4月4日的早晨,事情發生在山西省襄汾縣的火車站前。這天既是該縣當年第一批應徵入伍青年踏上部隊的啟程之日,也是全臨汾地區當年送行的第一批新兵,正因如此,當我聽說和我家相住為鄰的臨汾軍分區李參謀長將親自去為這批新兵送行時,作為一名剛剛學習攝影不久的愛好者,就希望同他一起前往那裡,拍一些送兵的新聞照片,這也才讓我有了機會抓拍到了這一感人的畫面。

他戴著“孝”走向軍營

我們一行四人,坐著一輛212吉普車,直接來到了新兵集結和出發的地方——襄汾火車站。在這裡,縣武裝部部長過來向李參謀長報告,說有一名叫董永紅的新兵父親,就在昨天不幸去世。考慮到這一特殊情況,縣、鄉、村三級有關部門都勸其留下料理父親的後事,然而都被這名新兵拒絕了。這位新兵表示,當兵報國,是自己多年的願望,如今既然得到了這次機會,就不應放棄,父親的後事就讓哥哥、姐姐們來料理吧。

面對這種情況,武裝部領導確定同意這位新兵的要求,讓他和所有的新兵一起出發。聽著如此感人的事情,我和參謀長來到了這位新兵的身旁,只見他左臂上戴著一塊繡有“孝”字的黑紗,堅毅的臉龐上透露出失去親人的悲情,面對著分區首長的安慰,他沒有流一滴淚,也沒有說什麼豪言壯語只是默默地點點頭,向關心他的首長敬了一個雖不標準卻又是那麼莊重的軍禮。望著眼前所發生的一切,我含著眼淚,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這感人的一幕。

面對著眼前所發生的一切,我不明白,一個剛滿18歲的年青人、一個剛剛失去親人的年青人、一個第一次將遠離家鄉的年青人,真的就能承受這剛失去親人又遠離家鄉的現實嗎?他真的就不想留在家中,為養育了他十八年的父親盡一點“孝”心嗎?帶著疑問,我來不及購買車票,向列車長說明了情況,同他一起踏上了遠行的列車……

在列車上,他哭了,他哭的是那樣的傷心、那樣的動情。原本想進一步採訪他的我,此時此刻卻實在不忍心驚動他,隔著幾個坐位,在他手拿毛巾擦去眼中淚水的時候,拍下了他在車上的一張照片。回家後,我連夜鑽進家中那充當暗室的小庫房,連衝膠捲帶洗相,並連夜趕寫了文字說明。第二天一早,我及時將稿件發往《山西日報》,從而一張《他帶著“孝”走向軍營》的照片在該報頭版發表。隨後,我又同《臨汾日報》孫言兵記者來到他的家中,對他的媽媽及家人進行了採訪,以圖片報道的形式,對他及他的家人在“盡忠”還是“盡孝”的問題上作了全面報道,最終該作品榮獲1989年全國地市報好新聞三等獎、全省好新聞一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