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中國歷史上盜墓界的"四大天王”,意外發生了,曹操落榜。

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和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既開了懸疑盜墓小說之先河,基本上也達到了這個領域文字架構之頂峰。窮極想象,極盡巧思,堪稱網中奇文。然而,把它們放在中國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盜墓事件中去比較,那隻能是小巫見大巫,簡直不值一提。

這兩套書中都提及到了曹操和他的摸金校尉,推崇之意,見於筆下。但以盜墓的規模大小和規格高低論,曹操比起盜墓界的四大天王來說,只能是自愧不如,甘拜下風。

評選中國歷史上盜墓界的

把挖墳盜墓作為自己愛好的,天下惟他一人。

別人挖人祖墳,要麼圖財,要麼破壞風水,都帶著非常強的目的性,只有西漢廣川王劉去,什麼都不為,盜掘墳墓純粹是一個愛好,好玩而已。

作為漢景帝劉啟的曾孫,貴為王爵,可謂是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他可不是一般的紈絝子弟,做起事來,但求好惡,不論是非,殘酷暴虐幾近變態。

漫說別人,就是對待和他有過閨樂之趣的姬妾,只要稍不如意,要麼烹煮,要麼灌鉛,要麼肢解人體,極盡折磨之能事,更視生命如無物,簡直殘暴己極。也就難怪他會變態到把盜掘他人墳墓視為個人愛好了。

在他所在的封地,佈滿了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王公貴族的墓地,這些墓地沒有一千,亦有數百,幾乎無一倖免,全部被他挖了個遍。

他掘墓全看興致。在盜魏襄王的陵墓時,襄王陵全由鐵水灌注,墓裡還有濃烈的毒氣,他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好不容易掘了開來,只拿了一把寶劍佩在身上,至於其它的陪葬珍品,完全無視,任由別人偷掠藏匿,毫不在意。

像他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堪稱"人鬼無忌"。但有句俗話講得好:“人走夜路終遇鬼",有一次在盜魏王之子且渠的陵墓時,他就遇上了一件讓他感到恐懼的事情。

且渠的陵墓從外相來看,並無出奇之處。奇就奇在主墓掘開,裡面根本就沒有棺槨,只有一個石制的床和屏風。

石床之上,躺著一對男女,都是二十來歲年紀,全身赤裸,不著一絲一縷。最可怕的是,他們的身體上的任何部位都和活人一致,就連膚色都十分得鮮活。從不信邪的劉去一見,也被眼前這詭異的場景嚇住。當下不敢觸踫墓裡的任何東西,急急退出,命令手下把一切都恢復如初,再也不敢打且渠墓的主意。

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劉去做了這麼多倒行逆施,缺德冒煙的事情,終究還是遭到了報應,很快便被人劾舉治罪,廢黜王位,並遠遷上庸之地。

在途中,劉去自殺身亡,他罪惡的一生由此而終結。

他之所以能夠躋身於盜墓界的"四大天王"之列,並不在於他盜過的陵墓不可勝數,而是因為他盜墓的動機。能把掘人祖墳這樣缺德冒煙的事情當成遊戲的,從古至今,惟他一人。

評選中國歷史上盜墓界的

動用國家武裝,明目張膽地盜人墳墓,他也是自古以來笫一人。

一個人,能把盜墓這種行為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他就己經有資格進入盜墓界百大排行榜中了。如果他還能把盜墓這種見不得陽光的職業搞得大氣磅礴,光明磊落,那麼"四大天王"沒有他,那還叫天王嗎?

答案是肯定的。他不是別人,正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董卓董太師。

董太師盜墓,一是乾淨,二是大氣。

何謂乾淨,就是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別人盜墓,總是找準目標再先手。他覺得這樣很麻煩,他是不出手則己,出手就是百里之內或是二百里之內劃一個區域,然後不管你是帝王將相,還是小康之家,只要你墓中有可能藏有殉葬之物,那就絕不放過。

史料曾記:

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於遺,又使呂布領兵發掘諸帝王陵墓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寶

看到沒有,為了盜墓,甚至不惜動用了“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可見在董卓的心中,這盜墓的重要性,絕不亞於一場戰爭。

說到大氣,的確是沒有人還能比他做得更大氣的。首先,身為漢朝的臣子,他卻明目張膽地盜掘著漢朝帝陵,洛陽周邊所有的東漢帝陵後陵無一放過,全部盜掘一空。

那可是東漢十一座皇陵,加上陪葬的后妃勳貴,其墓葬何止千座。董卓直接動用國家的軍隊,大張旗鼓地橫掃一空。

可悲的卻是曹操,本來以他的專業性,是可以在"四大天王"中佔有一席之地的。畢競他在軍中首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就是專門研究如何盜墓的,可是被董卓這麼一搞,他幾乎到了無墓可掘的地步,落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評選中國歷史上盜墓界的

最有逼格的盜墓賊。

盜墓還講格調的,就只有五代十國時期的溫韜。

他是非帝王陵不盜,在他出任耀州節度使的七年時間裡,關中地區幾乎所有的唐朝皇陵,都在他親切關懷下重見天日。

唯一倖免於難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也就是乾陵。

這並非是溫韜的一念之慈,又或是他因為仰慕二人的大德高風而手下留情。實在是因為他每每動手之時都天生異象,嚇得他只能罷兵收手,才使得乾陵得於完整保存下來。

有關這段故事,在宋人程大昌所著的《考古編》中有記載:

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

也就是說,每當溫韜盜掘乾陵之時,就會出現非常反常的天氣,要不是狂風驟雨,就是電閃雷鳴。如此反覆三次,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溫韜也怕遭到報應,只好放棄盜掘。

等到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溫韜盜掘唐朝皇陵事發。因為後唐是以唐朝正宗後裔自居的,自然不能容忍別人盜挖自家祖墳的惡行,溫韜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評選中國歷史上盜墓界的

舉一國之力,就幹盜墓這一件事情,這等大才,必然榜上有名。

北宋之後,中國北方曾經出現過一個由金國扶持的偽政權,就是偽齊。

世人多不知道它的存在,只因它只存於世間八年。但它在盜墓界中卻名聲赫赫,全因它在這八年時間裡,潛心專注於一件事情,那就是掘人祖墳,樂此不疲。

偽齊的皇帝名叫劉豫,為了盜墓,他在政權之內笫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設置了屬於官方的盜墓機構,其機構主官還美其名曰為“淘沙官"。

為了凸顯其專業性,這淘沙官又分河南淘沙官和汴京淘沙官。河南淘沙官專門盜掘鞏縣北宋皇陵,即使是被金人盜過的陵墓,也不放過,還要二次打撈,用他們的行話來說,就是"濾坑"。整個盜掘工作完成之後,再放一把火,企圖遮掩自己的惡行,算是“毀屍滅跡"。

而汴京淘沙官則主要負責盜掘民間無主墳墓,但凡是開封附近所有的荒墳古冢,那叫張藝謀的電影一《一個也不能少》,全部洗劫一空。

詩人陸游聞知宋陵慘狀,悲愴之餘,賦詩一首:

回首東都老淚垂,水晶遺朱忍重窺。

南朝還有傷心處,九廟春風盡一犁。

大意是說東都洛陽都被金人所佔,劉豫這個雜碎又趁機掘了我們大宋的祖墳,這孫子真不地道啊,南朝好歹還有幾座寺廟,可是我們大宋的宗廟都被他毀得一乾二淨。

劉豫的這種惡行,以及他對於禮法和前朝舊主的極度蔑視,就連殘暴無端的金國人都看不下去了,八年之後,金太宗一紙詔書,廢黜了劉豫,這才讓他幹得轟轟烈烈的盜墓事業告一段落。

評選中國歷史上盜墓界的

由此可見,這"四大天王″當真是名下無虛,從此之後,他們的惡名連同他們的惡行,也一併記錄於歷史,為世人所唾棄。

就連曹操再世,也不由得長嘆一聲:"論缺德,吾是真不如各位呀!",至少他的名字裡要多一個德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