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題記】首先聲明,我不是標題黨,標題黨指的是題、文不符,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根本沒有雨,但我喜歡琢磨標題。本文標題是個歧義句,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容易引起誤讀,讓人誤解。因為,它可以這樣讀:案頭山水沒什麼好玩的;也可以這樣讀:案頭山水不是那麼容易玩好的。本文的內容如果是前者,定然是有點皮癢了;只要認真讀了內文,便知其本意肯定是後者——案頭山水雖士之所向,但要求太高,實在不容易玩好。故不懼誤解。假如還是被誤解了,什麼金玉良言對誤解你的人不是什麼廢話,而是把柄。起這樣的文章題名我就是故意的,如果起個“山水景觀石的幾大基本要求”正而八經的標題,很多人以為又要上課了……我先把大家“騙”進來再說。

筆者的文章以務實為宗旨,或可運用到具體的賞石實踐中去,或有助於大家調節生活節奏,因此筆者所寫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關於賞石生活及態度,一類關於具體的賞石知識。本文屬於後者——好玩的案頭山水卻不好玩,許多人在玩,卻不知道去哪裡瞭解系統全面的相關知識。本文內容節選自《石道——人文雅石基礎教程》一書(大16開,356頁,圖文並茂。只有在《石道》上,才能看到這樣專業而全面、系統、透徹的賞石知識鏈,數百條敘述具體詳盡的賞石專業術語以及許多概念、理念,其他書裡是沒有的,如果有,不是引用就是抄襲。說句貼心的話,能夠講出幾個專業術語和概念,也才方便出來走走。張衛著,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年出版)。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案頭山水不好玩,難在哪裡?今天我們先聊聊“全景山水景觀石”(俗稱大景觀)。通常所說的“景觀石”屬於造型石一類,“造型石” 包括了“景觀石”、“象形石”和“形態意象石”三種。令人心理安定並具美感的“全景山水景觀石”,石體形態應當滿足以下六項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一、俯視形態環抱聚氣

美的全景景石,從俯視角度看近似腰形,即:正面“地緣線(水緣線)”內凹形成回彎,背面“地緣線(水緣線)”呈弓形,兩側坡腳前攏,略呈虛懷環抱之勢。

“地緣線(水緣線)”,是景觀與地面(水面)融合的交接線,在景觀雅石作品中表現為石與座(沙盤)的銜接線,亦即景石落身(上沙盤)後,石基與臺座“唇口”(沙盤沙面)銜接的石基“落槽線”。“地緣線(水緣線)”與原石底部的“石基緣線”有所區別,“石基緣線”是石基底面的邊緣線,許多景石石基底部都不平整,因此“石基緣線”的垂直起伏變化通常較大,而石基“落槽線”是根據景石景貌條件及景趣創作的需要,經過調整確定的在垂直方向較為平和而協調美觀的石基落身深度線。“石基緣線”通常埋入座中或沙裡就看不見了。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地緣線 (水緣線)”是景觀石石體角度形態構成因素中的一項重要考評指標。景石正面“地緣線(水緣線)”內凹回彎,能給人以美的感覺,這是一種心理感受, 反映了人對其所面對對象姿態表現的要求。在人的心靈深處,潛藏著為人接納的渴求,內凹回彎的形態,是一種虛懷以待的姿態,給人和諧溫馨之感。迷信風水的人以為,景觀正面“地緣線(水緣線)”的內凹回彎可以聚財,是否真能如人所願姑且不論,正面“地緣線(水緣線)” 的回彎卻能凝聚景石根基之神氣(圖2-2-1)。正面俯視形態平直的“地緣線(水緣線)”不僅生硬無趣,而且與中部外凸的“地緣線(水緣線)”一樣“根氣”難聚,神氣離散。正面中部的“地緣線(水緣線)”外凸,俗稱“頂胸”,頂的山腰、坡腳挺胸凸肚姿態居傲,野而不羈,有失莊重, 給人不舒服的感覺(圖2-2-2)。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景石背面“地緣線(水緣線)”呈弓形,是對正面回彎的順勢呼應,有和諧之美。景石的背弓可有微妙的石肌細節變化,卻以大致圓順為要,不宜凹凸變化太大,以免干擾視線;景石背面不宜向後凸出延伸太長,以防前景壓迫,正反不分(圖2-2-3)。

兩側坡腳前攏呈環抱之勢,是一種積極的接納姿態。如果正面雖有回彎,而一側或兩側坡腳平直,不會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因為生硬的環抱姿態令人知難而退了(圖2-2-4) ;此外,一側或兩側坡腳緣線向後斜展,不僅缺失美感,而且景氣外洩,俗稱“跑”、“洩”,乃景觀中一大缺點(圖2-2-2)。

二、主、副、客峰關係明確和諧

多峰全景山水景觀的山峰有主、副、客之分。“ 主峰”是多峰景觀石中的領導者,在一件景石中主峰只應有一個,餘為副峰或客峰;“副峰” 是擁立主峰、聯絡客峰的山峰,處於從屬地位的副峰為1~2個,最多不應超過2個,暗合“左丞”、“右相” 之意;除主峰和副峰以外的其餘小山峰,稱為“客峰”,具眾星捧月之用,數量不限。

在多峰景觀中,主峰應當最強,副峰次之,客峰再次之。主峰是景石中的核心峰體,起組織和領導各峰的作用,若無主、副、客之分,則群峰無首而凌亂。主,副、客峰的區別,在於峰的位置、大小、高低和氣勢,故主峰在大小、高低和氣勢上均宜強於副峰與客峰,而副峰與客峰均宜謙讓而不可過於強硬欺主,相互間的尊重與揖讓方能構建和諧關係。

“三峰景”是多峰景觀的基本類型,由主峰、副峰和客峰三個峰體構成。合理的三峰之位有兩種基本情形:一種是主峰與副峰前置,矮小的客峰居於兩峰之間的後方,有被呵護的感覺,也有深遠感;另一種是主峰居後,副峰與客峰前置於主峰左右,主峰有被擁立之感,副峰、客峰有依有靠,幸福感很強,此種類型的三峰景觀我們稱之為“全家福”,有高遠意境(圖2-2-5A、B)。三峰前後分置,確定了景貌的縱橫方向和層次變化。在表現平遠意境的群峰景觀中,主峰亦應略為突出。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景石中的山峰以直立或略微前傾為佳,切忌仰面而後傾。直立的山峰, 給人精神矍鑠的感覺;略微前傾的山峰,俯身就人姿態謙和;山峰後仰或失之穩重,或有居傲之嫌,實不可取(圖2-2-6A、B、C)。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在多峰景觀中, 各峰走勢應呼應協調、凝聚精神。若主峰居中,副峰與客峰均應以主峰為核心,擁立主峰而具向心力;當主峰居側,包括主峰在內,各峰均宜向景石中心欠身凝聚;如各峰直立挺直向上,也有聚氣上發的氣韻(圖2-2-7A、 B、C) 。無論主峰居於什麼位置,景勢均應如圖2-2-7順應景觀氣脈流向的要求,此謂景觀之“揚勢”。若景勢萎靡傾覆,則為“頹勢”(圖2-2-6C) ;若其餘各峰與主峰反向,亂而無序,失之和諧,神氣離散,謂為“逆勢”(圖2-2-8)。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無論是剛勁或圓融的主峰、副峰、客峰,即便是對劍峰的表現,山峰均應飽滿莊重,扁簿而尖利的山峰,謂為“刀峰”。刀峰乃山峰之惡相,橫向的刀峰鐮而寡腴;縱向的刀峰凶煞不吉,均為峰之所不取。

此外,主峰石基較副峰(或客峰)一側石基寬大、厚重,主次分明,此謂“揚勢石基”,若本末倒置而削弱了主峰的力量與氣勢,則為“頹勢石基”。

三、峰脈貫連,氣脈暢達

有峰全景山水景觀,各峰“脊線”應氣脈貫連,與景石前攏環抱的弓形走勢保持一致,橫向展開的景石,“山脊線”通過景石橫向中心線的後方,然後向前回彎再度穿越橫向中心線收勢,形成左右相望的呼應關係。

對於有峰全景山水景觀而言, 其主要觀賞面的主視形態中,由主峰及副峰、客峰的山峰、山腰、坡腳相連的稜線,是勾勒景貌輪廓形態的主稜線,我們稱之為”山輪線”。而在景石的俯視形態中,由主、 副、客峰的峰脊相連而成的山脈線,是貫穿景石和彰顯景勢的脈絡,景觀石的這條主脈線,我們既不稱之為稜線,也不稱之為輪線,而是稱之為”山脊線”。

“景勢”是景觀氣脈的表徵, 景勢有賴於山脊線的表達。景觀的山脊線均有走勢,或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或平地拔起,要求總體走向明確、富於節奏變化而連綿不斷,起始端為“起勢”,延伸方向的另一端包含了“運勢”和“收勢”。景觀的山脊線無論左起或右起,也無論有多少曲折往復,走勢應橫向延伸,不得向後縱向溜逸,這是對景石最佳表現角度的基本要求。因為只有當山脊線橫向延伸、首尾前攏呼應時,才能順暢地舒展景貌,最大限度地展現主要觀賞面的表現力,也才能保證景觀氣脈的暢達與凝聚。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景觀山脊線的起勢多從景石重心一端開始, 景石的重心也多在主峰一側。在完美的三峰景觀中,景觀山脊線走勢所表明的景勢流向有兩種基本情形:一種情形是主峰前置,從主峰一側起勢急速上爬至峰頂,然後運勢下滑繞行穿過景石橫向中心線後方,爬上、滑下客峰後,再向前回彎穿越橫向中心線爬上副峰,然後下滑緩慢延伸,優雅收勢(圖2-2-9A、B) ;另一種情形是主峰後置,從副峰起勢上爬、下滑後,再向後穿越橫向中心線繞行爬上主峰,然後運勢下滑向前回彎再穿越橫向中心線爬上客峰,波動而行,最後輕巧收勢(圖2-2-10A、B)。形態優雅、氣脈貫連的景觀,起、承、轉、合絲絲入扣而酣暢淋漓。除有峰景觀之外,其他景觀雖然可能起伏不大,但也都應有方向明確、貫連而富有節奏變化的起、運、收勢的脊線走向,因為方向明確而貫連的景觀山脊線,既是景觀貫連的氣脈形式表徵,也是景觀韻律演繹的節拍。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此外, 一些局部景觀雖然沒有主峰,但起勢仍在景石重心一側,如可登高遊望的懸崖景、峭壁景、避雨崖、段景、巖上茅舍景和浪崖景,等等。判斷景石起勢、運勢、收勢的脈絡走勢,應視石體取勢走向而定。

有峰全景山水景觀主視方向表徵氣脈流向的景勢脈絡,有如人側向坐姿的俯仰取勢,山脊線合理的起勢、運勢與收勢均有基本的要點。以柔美的有峰景觀為例——起勢:提臀,是起勢的預備姿態;輕微塌腰,有助於主峰蓄勢崛起;起勢仰角大於收勢俯角,起勢高調。運勢:山脊線由峰頂下探,是運勢的開始;含胸滑下,輕快、歡暢而悠揚;運勢流程大於起勢,表明了景觀脈絡的延伸方向,有利於節奏的演繹。收勢:山脊線弓足探底,收勢輕盈,俯角小於起勢仰角,悄然無息(圖2-2-11)。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景觀側視姿態的輪線由景石背面拔起,於景石正面坡腳收勢。因而景觀背面的輪線起勢與主視方向的山脊線起勢要求基本相同,景石正面輪線的走勢變化應與主視方向的山脊線運勢、收勢相似。由於景石的深度要求小於寬度,因而側視起、收勢角度均大於主視,前後輪線流程也均短於主視山脊線流程。

景觀山脊線形態與石形、質地、石肌、石膚等自然因素及其自然組合條件有關,不同的自然因素及其組合條件,表現出不同的山脊線形態。

景觀石的山脊線變化宜簡忌繁, 宜圓忌澀,宜熟忌生。若因石形凌亂、石肌交錯無序致山脊線變化過於繁雜,則易影響景貌精神的表現,或氣脈散失;若石肌、石膚破碎感太強,則山脊線滯硬而阻礙氣脈的貫連與暢達;生澀的山脊線火氣大而浮躁,有欠練達。

如前所述,景觀的起勢、運勢、收勢方向是景勢的流向與迴歸,也是景觀氣脈流向的物質表現形式,根據其走向可確定景石的向、背與根。

即:起勢為“背”,運勢為“向”,收勢“歸根”。因此在配座(上沙盤)和陳設演示時,不但應當體現穩重與簡潔,還應為景石的面向留出足夠的合理空間,這便是通常所說的“簡示”與“合理留白”。

四、坡腳順勢,平穩端莊

有峰全景山水景觀山峰的正面和背面均應有坡,以保證景石的穩重端莊;前後左右坡腳稜線宜順勢延伸到底,與地緣線(水緣線)自然銜接,通常均忌中途折斷呈斷壁狀。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除劍峰景外,全景山峰景觀正、背面的坡度有以下幾種情形:理想的主峰位置,主峰重心略微偏後,應處於所處部位深度的後約三分之一處, 山峰正面坡度較背面坡度稍小稍緩,正面收腹虛懷最佳,輪線流程大於背面,峰姿從容,前景大於後景,正面山麓的延長景深有視覺緩衝作用(圖2-2-12) ;當正面坡度較背面坡度大而急時,正面輪線流程縮短,前景景深變小,背面坡度後延拖沓,正面過於陡峭有逼迫感(圖2-2-13) ;若正、背面陡峭無坡,則景石過於單薄或成刀峰(圖2-2-14) ;背面無坡呈壁狀時,景觀有失飽滿也不完整,給人只有半座山的感覺(圖2-2-15);全景山水景觀以穩重為要,如前(後)坡腳內收致使景石基部空虛則有傾覆之虞(圖2-2-16) ;山脊線是景勢氣脈的表徵,如兩側坡腳延伸不夠而戛然向下與地緣線(水緣線)垂直或逆勢連接,則景石氣脈中斷(圖2-2-17),故要求坡腳輪線、山脊線順勢延伸到底與地緣線(水緣線)自然銜接。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五、底部平整忌飛翹

景石底部平整,是保證穩定和輕靈的重要條件。石基周邊上翹呈鍋底形狀,即使以較厚的臺座或較深的沙盤隱藏了底部笨拙的缺憾,卻也產生了石、座(盤)不協調的新問題。故地緣線(水緣線)應有水平凹凸曲折的自然變化情趣,而垂直方向不宜有太大的起伏變化(圖2-2-18)。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底部平整是對全景景觀的基本要求,除一些特殊的局部景觀外,大多數局部景觀也同樣要求底部基本平整。

六、景石各部比例協調

橫向伸展的全景山水景觀除了應當滿足以上五項基本條件,還應達到各部間協調比率的基本要求,方有美感。

1、為了保證有峰景觀的橫向舒展與協調,景石(單峰景除外)的前後深度與左右寬度比以1 : 3的比率為宜(圖2-2-19)。

2、有峰全景山水景觀主峰的橫向位置處於景石寬度的4/10或3/10處比較協調優雅,亦即主峰重心垂直線對景石左、右寬度的切割比以4 : 6~3 : 7的基本比率為宜。主峰的縱向位置約在所處景石部位前後深度的後三分之一處比較從容,亦即主峰重心垂直線對所處景石部位深度的前、後切割比以2 : 1 的基本比率為宜(圖2-2-20)。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3、對於橫向取勢較為端莊的有峰景觀而言,主峰的高度與景石的寬度比約為1 : 3的基本比率較為協調(圖2-2-21)。上取勢和平遠型的有峰景觀無此要求。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4、對於橫向取勢較為端莊的有峰景觀而言,主峰兩側山脊線延長線與地緣線相交的直線長度,與底寬的理想比為3:5:7;主峰與副峰、客峰高度的理想比為7:5:3(圖2-2-22)。上取勢的有峰景觀無此要求。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5、三峰景觀中的主峰與副峰、主峰與客峰、副峰與客峰(主峰後置),或主峰與客峰、客峰與副峰、副峰與主峰(主峰前置)的峰體重心連線長度之比在3 : 5 : 7時,景石整體平衡、協調優美,無論是左向還是右向的三峰景觀均是如此(圖2-2-23)。

張衛:案頭山水不好玩

全景山水景觀的石體角度形態除應注意以上六項基本條件之外,各種不同形式的全景景觀還有各自不同的具體要求,如全景陸地景、全景海島景、全景象形景、全景人文景和全景綜合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