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票房向1500億發起衝擊,這究竟是屬於誰的黃金時代

內容為王的時代,如何創作好內容,是一個大問題。

根據國家電影局最新公佈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我國電影票房達202.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9.8%,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

中國電影票房向1500億發起衝擊,這究竟是屬於誰的黃金時代

中國影視產業的規模仍在持續擴大,紀錄也在持續翻新。但也有人潑來冷水:中國平均一個月60部電影,卻有8個月要躲著外國電影,4個月被外國電影碾壓。這樣的中國電影市場縱然做到1000個億,還不是為外國電影做嫁衣?

對於中國的影視從業者而言,此番論調雖然扎心,但也不得不客觀冷靜地重新審視這一問題,要在高速發展中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創作出更多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好作品。

中國票房10年內或達1500億人民幣

日前,中國電影、電視劇發展高峰對話會在北京舉行。影視學者張頤武在此次對話會上表示,對中國影視市場來說,2017年是一個電影大年,中國影視在這一年經歷了一輪大發展及大組合的變化時期,影視人也迎來了最大的可能性及想象力。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電影全年總票房為296億元,到2015年上半年總票房就已達到了201億元,增速驚人。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57.1億元,較2015年440.6億的成績微漲16.4億,同比增長3.73%。對比來看,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吸金增速有所變緩,甚至成為中國電影市場十年來增速最緩慢的一年。

中國電影票房向1500億發起衝擊,這究竟是屬於誰的黃金時代

有專家指出,以往的增速是在一個不合理也不正常的情況下達到的,多元觀眾的湧入、國產片未完善的工業化進程以及電商票補潮的退卻等,都起到了一定影響,如今泡沫擠出後,不可能繼續保持過猛的增幅,總會有放緩的階段。

儘管如此,中國電影市場近幾年的突飛猛進確實還是有目共睹。2001年,中國電影票房還不足10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已達到559億元,躍居全球電影市場第二位。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這也是多年來,全球電影市場冠軍第一次由北美以外的地區摘得。

中國電影票房向1500億發起衝擊,這究竟是屬於誰的黃金時代

張頤武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目前還處於倍增階段,預計10年內中國票房就可達到1500億人民幣,和美國電影市場的110億美元持平,而剛過去的2017年恰好是一個臨界年。他甚至預測,未來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性電影產業中心。

張頤武同時也指出,目前,全球電影電視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即便是好萊塢這種引人注目的影視市場巨頭,發展也已經漸趨平穩,沒有什麼新突破。中國電影行業的高增長變化,勢必會給整個世界電影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動力。

“目前在東南亞,我們的電視劇就走得比電影要好得多。”張頤武樂觀表示,中國影視將來改變世界影視格局的機會已經到來。

三四線城市觀眾湧入加速行業裂變

隨著影視產業的高速發展,影視作品與觀眾的關係也屢受關注。

資深電影評論家張衛指出,如今觀眾的自主選擇意識已經越來越強。從過去一年的情況可以發現,很多不被看好但是有品質的電影,得到了越來越多觀眾的認可。這一方面說明了觀眾鑑賞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說明觀眾對信息鑑別能力的增強。

儘管影視營銷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但觀眾隨之建立起了自己對海量信息的甄別能力。這對影視創作者來說,其實是一個正向激勵。

此外,觀眾的分化也越來越明顯。張衛對此表示,觀眾的分眾化現象為電影市場提供了新的機會。有的電影可能在大城市罵聲一片,但在中小城市就是有觀眾喜歡看,其實影視人也不必追求打通所有圈子,一旦想要滿足市場全方位的需求,勢必要以犧牲影視質量為代價。

他以2017年底上映的《前任攻略3:再見前任》舉例說,這部影片最終收穫了近20億票房的好成績,但超過60%的票房收入來自三線以下城市。而和《前任3》差不多同期上映的《無問西東》,在類似城市中的票房只佔到了20%左右,在一二線城市中的票房卻佔到了60%左右。

中國電影票房向1500億發起衝擊,這究竟是屬於誰的黃金時代

這足以表明,不同的城市和區域觀眾對電影選擇的差異性,還是比較大的。觀眾的口味越來越刁鑽,其實也帶動了中國電影越來越多樣,市場越來越寬鬆。

數據也顯示,自2012年起至2016年,三四五線城市的電影市場份額都是處於逐年遞增的狀態,其中五線城市的增長尤為明顯,觀影人次份額從2011年的8%提升到了2015年的17%。而一二線城市則在市場擠壓中出現下沉,很多影院的建設熱潮也開始向二級以下城市擴散。

作為電影市場票倉潛力的“小鎮青年”實力已不容小覷,像“院線第一股”的萬達院線也曾緊鑼密鼓地佈局二三線影院市場,“渠道下沉”成了不少電影營銷人員針對小鎮青年的推廣思路,像《小時代》《戰狼》等電影製片方都曾打出“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對三線以下城市開展“地級營銷”。

中國電影票房向1500億發起衝擊,這究竟是屬於誰的黃金時代

張頤武分析稱,電影觀眾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近幾年三四五線電影觀眾的大規模湧入,這些新觀眾的趣味和想法對整個電影行業變化造成了深刻影響。而類似的新觀眾增長階段,估計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影視工作人員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更清晰的產業上的機會,還有很大的空間、機會及想象力值得探索。

創作沒有捷徑迴歸作品本身很重要

觀眾在進階,創作者更需要升級。

“隨著觀眾對電影越來越挑剔,現在市面上任何一部所謂的爆款電影,都必須極具創新精神,而且同時又要遵循非常強的邏輯。”華誼兄弟電影總經理葉寧表示,好電影最終還是會回到電影本身,更加註重對故事、人物的研磨。

葉寧表示,前幾年影視市場上的浮躁一定會過去,一個好的創作沒有捷徑可言,技法要達到能承擔表達思想的高度,需要不斷地積累和學習,觀眾最想看的是真正能引起其情感共鳴的故事和人物。

《繡春刀》導演路陽也表示,創作者只有先被電影的故事和人物本身打動了,才有資格去把它講給觀眾聽。如今觀眾對中國本土的電影類型化複合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影視工作人員也必會面臨創作過程中創作和工業化匹配如何互相平衡的問題,創作者需以不斷爬山的心情來尋找自己創作的主題。

中國電影票房向1500億發起衝擊,這究竟是屬於誰的黃金時代

在他看來,創作本身就是一種不斷探索、不斷嘗新的過程,創作者需要考慮觀眾和市場,但也不應該完全從功利的角度來考慮。

和電影不同,電視劇被認為還是編劇的藝術,而如何避免主題先行,創造精彩的人物,也被認為是創作者最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數據顯示,近三年立項的電視劇中,超過一半都是當代題材,現實主義題材風潮確實越刮越大。

有人指出,在現實主義題材大火的當下,如何挖掘好故事,避免劇情堆砌至關重要。但也有人表示,很多所謂的現實主義都是“偽現實”,故事內核往往懸浮於現實之外。

編劇宋方金就曾指出,現在很多創作者都沒有吃透生活,沒有貼近人生,很多影視創作實際都是隻從生意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生活角度出發,這樣根本達不到現實主義的高度。

中國電影票房向1500億發起衝擊,這究竟是屬於誰的黃金時代

▲現實題材典範《人民的名義》

如此,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對於創作者來說,如何在動盪的市場中做出優秀的作品來,確實是相當大的挑戰。對於製片人而言,所面臨的壓力也將更大,對每個項目都不能掉以輕心,不只是從成本開始進行把控,甚至從項目概念的搭建起就要開始全力以赴做到極致。

另有數據顯示,青年導演在五年中平均票房超過了5000萬。這也反映了青年導演為整個電影市場,提供了一種具有未來性的力量價值。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青年導演對年輕觀眾的觀影心理和需求的感受,都更加深刻和直接,從而更能把握當下電影市場的脈動和走向。面對“不差錢”的中國電影市場,青年導演要保持平和的心態,把自己的情感通過故事傳達出來,與觀眾產生良性互動。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不只是青年導演們的最佳時代,其實也是每一位影視工作者的最佳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