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明湖北水南调实现泉水“先观后用”

引黄水库的建设改变了济南市用水格局,由地表水和地下水3:7变成了客水和地表水之比7:3,70%的城市供水来自长江水和黄河水,全市客水利用量达到每年7亿立方米左右。济南市民的用水与保泉成为两全。

除了利用客水、地表水补源外,喷涌观赏之后的泉水也不浪费。此前,济南市区的泉水涌出后汇集至大明湖,形成了大明湖。湖水通过北水门外流,最终流向小清河后,就难以利用。

2013年左右,济南市建成了泉水“先观后用”工程,在大明湖北水门附近设置提水站,对大明湖弃水回用。由北向南,大明湖弃水从铁公祠附近的北护城河、济大路北、舜玉路北、南郊水厂院内的提升泵站四级加压,一路通过北护城河、西圩子壕、玉绣河、舜玉路、历阳河管线调至南边的历阳湖,另一路则通过玉绣河、八里洼路、舜耕路、兴济河、石青崖河、南外环至兴隆桥兴济河,可以实现对历阳湖强渗漏带和兴济河渗漏带进行生态补源。

市民如果顺着水流走,从历阳湖顺着地势向北,省中医附近的南圩子壕、普利门附近的西圩子壕,一路都可观赏生态水景。

这一调水工程被称为“北水南调”工程。自2013年10月运行以来,2014年和2015年相对干旱,每年生态补水约1100万立方,2016年和2017年相对平稳,每年生态补水约1500万立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