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亂世,大家族兩頭押寶,除了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家族也這麼幹

在後漢亂世,沒有哪一個家族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他們經常是兩頭押寶甚至三方投資,這其中以諸葛家族最為典型:諸葛瑾在東吳官至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諸葛亮在季漢當了丞相武鄉侯,諡號忠武侯(不僅僅是忠武兩個字);他們的本家兄弟諸葛誕也很了不起,在曹魏先做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山陽亭侯,然後又獲封徵東大將軍、高平侯,臨死前的職務是大司空,跟官渡之戰時的曹操一樣。

按照這樣的佈局,無論曹操劉備孫權誰取得了天下,都能保證諸葛家族成為天下第一等世家。與諸葛家族做法相同的,還有一個家族更有意思:哥哥幫袁紹,弟弟幫曹操,袁紹失敗後哥哥失蹤,弟弟卻成了忠臣楷模。這個家族就是潁川荀氏,荀淑有八個兒子,人稱荀氏八龍,跟司馬八達齊名。

荀氏八龍的老二濟南相荀緄生了五個至少五個兒子,其中老五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彧荀文若,因為敬重其人品,大家一直尊稱其為荀令君,是一個似乎比諸葛亮還忠於大漢天子的忠臣。

後漢亂世,大家族兩頭押寶,除了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家族也這麼幹

​荀氏家族比四世三公的袁家歷史更悠久

袁紹袁術一直以“四世三公”而沾沾自喜,但是荀彧的家族要比袁家歷史悠久得多,他們的十二世先祖是荀況。說荀況大家可能不太瞭解,我們還是按照當時的敬稱,稱之為荀子、荀卿,那就盡人皆知了。

儒家的代表人物除了孔子孟子,一下就應該輪到荀子了,荀子的三個弟子更是大大有名,他們分別叫李斯、韓非、張蒼,秦代一個丞相,西漢一個丞相。

從《春秋》看到《後漢書》,荀家長盛不衰,遠的不說,單看《後漢書》就知道,就會知道荀家人丁興旺、高官輩出,列傳六十二、列傳七十都有他們家的人:“(荀淑)有子八人:儉,緄,靖,燾,汪,爽,肅,專,並有名稱,時人謂之‘八龍。’”“昱為沛相,曇(荀攸的祖父)為廣陵太守。兄弟皆正身疾惡,志除閹宦。”“潁川為之語曰:‘荀氏八龍,慈明(荀爽字慈明)無雙。’”“南陽何顒名知人,見彧而異之,曰:‘王佐才也。’”

後漢亂世,大家族兩頭押寶,除了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家族也這麼幹

​荀家除了以清正著稱,跟宦官集團的關係也不錯,荀彧荀令君的妻子,就是中常侍唐衡的女兒。這位唐衡在漢末可是大大有名,“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裡面的“五侯”,說的就是與合謀誅滅外戚梁冀的宦官唐衡、單超、左悺、具瑗、徐璜,唐衡當時受封汝陽侯。

關於荀彧娶宦官之女,史學家還吵過架。《典略》說唐衡一開始想把閨女嫁給別人,別人不要,但是荀彧的父親替自己的兒子要了:“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轉以與彧。父緄慕衡勢,為彧娶之。彧為論者所譏。”

《後漢書》則替荀彧開脫:“彧以少有才名,故得免於譏議。”

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做注的時候也荀緄替抱不平:“唐衡以桓帝延熹七年死,計彧於時年始二歲,則彧婚之日,衡之沒久矣。慕勢之言為不然也。”

不管荀彧娶唐衡之女是不是政治婚姻,都無損荀彧清名,但是這件事也證明,荀家在漢末君昏臣奸的亂世,很吃得開,起碼不像劉備家族,傳到劉備那一輩,已經成了織蓆販履的白丁。

後漢亂世,大家族兩頭押寶,除了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家族也這麼幹

​官渡之戰,也是荀氏家族的兄弟叔侄之戰

官渡之戰的領軍人物自然是曹操和袁紹,但是荀氏家族至少有兩代三人參與其中並起重要作用,荀彧荀攸自不必說,那是幫曹操制定戰略戰術的兩個最主要人物,被吹成“郭宇宙”的郭嘉郭奉孝,跟荀彧荀攸叔侄不在一個檔次上。

不知讀者諸君發現沒有,在袁紹陣營中,排名在田豐之後許攸之前的那個“謀主”,就是荀彧的四哥:

“(袁紹)簡精兵十萬,騎萬匹,欲出攻許,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及南陽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帥。”

荀彧的四哥荀諶為袁紹謀主這段記載,《後漢書·卷七十四》和《三國志·卷六》的記載一致,可見其事不假。

如果沒有荀彧,官渡之戰打不起來,如果沒有荀攸,官渡之戰曹操早就輸了,如果沒有荀彧勸曹操再堅持一下,曹操半路就罷戰休兵了,就是火燒烏巢,也是荀彧給曹操提的醒。

當年曹操還真有點怵袁紹,所以袁紹很囂張,而曹操只能忍氣吞聲以致失態:“紹益驕,與太祖書,其辭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動靜變於常”。

後漢亂世,大家族兩頭押寶,除了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家族也這麼幹

​被氣得手腳冰涼的曹操拿著袁紹的信去找荀彧商量:“我想揍他一頓,可是又怕打不過他,咋辦?”荀彧用“四勝論”給曹操吃了定心丸,而且還拿項羽和劉邦舉例,以證明並不是誰人多勢眾兵強馬壯說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

曹操的大白臉陰沉了好多天,被荀彧一番話說得陽光燦爛,就留荀彧看家,帶著荀彧的侄子荀攸上了前線——荀彧的侄子荀攸,比荀彧還大六歲。

官渡之戰,荀彧在後方足兵足食,荀攸在前方出謀劃策,關羽斬顏良,就是荀攸的主意:“從救劉延於白馬,攸畫策斬顏良”。

除了策劃斬顏良,燒掉袁紹糧草車,也是荀攸的主意:“袁紹運谷車數千乘至,公用荀攸計,遣徐晃、史渙邀擊,大破之,盡燒其車。”

就連下定決心奇襲烏巢之前,曹操也是對許攸有所疑慮的,是許攸和賈詡力勸,曹操這才下了決心。

後漢亂世,大家族兩頭押寶,除了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家族也這麼幹

​曹操之所以能熬到最後,也是荀彧在後方給他打氣:“太祖軍糧方盡,書與彧,議欲還許以引紹。彧曰:‘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先退者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太祖乃住。遂以奇兵襲紹別屯,斬其將淳于瓊等,紹退走。”

官渡之戰打贏了,曹操上表給大漢天子劉協(當然是要通過荀彧轉手的),也是把荀攸列為第一功臣:“冀州平,太祖表封攸曰:‘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荀彧荀攸叔侄炙手可熱紛紛封侯的時候,我們的郭嘉郭宇宙在哪裡呢?不好意思,此人到死也僅僅是司空軍(師、謀)祭酒,食邑二百戶的洧陽亭侯,跟了曹操十一年,官職從未升遷。

後漢亂世,大家族兩頭押寶,除了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家族也這麼幹

​荀彧的四哥荀諶是失蹤還是歸隱?

荀諶字友若,曹操的組織部長陳群曾經評價說:“荀文若、公達(荀攸)、休若(荀衍,荀彧三哥,以監軍校尉守鄴,督河北事)、友若、仲豫(荀悅,秘書監、侍中),當今並無對。”

這位四哥在袁紹陣營,屬於頭等謀士,袁紹之所以能在河北站穩腳跟,全是荀諶的功勞。正是荀諶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當時的冀州牧韓馥引狼入室。

荀諶說服韓馥那段話,簡直可以跟荀彧的四勝論相媲美。

據《後漢書·卷七十四》記載,荀諶先是嚇唬韓馥:“公孫瓚從北面往南攻擊前進,所到之處望風披靡諸郡紛紛投誠,車騎將軍袁紹從西邊往東打,也不知道要幹啥,看來韓使君你的處境不妙呀。”

韓馥問了一句很經典的話:“然則為之奈何?”

荀諶連發三問:“君自料寬仁容眾,為天下所附,孰與袁氏?”“臨危吐決,智勇邁於人,又孰與袁氏?”“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與袁氏?”

後漢亂世,大家族兩頭押寶,除了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家族也這麼幹

​韓馥被忽悠瘸了,連著回答了三個“不如也。”荀諶“好心好意”地給韓馥支招兒:“你既然知道有三個不如,那還不趕緊把冀州讓給袁將軍?這樣你既有讓賢之名,又能保住小命兒,何樂而不為?”

韓馥聽了荀諶的話,讓出了冀州,卻沒保住小命——在廁所用刻字的小刀自殺了。

荀諶幫袁紹謀取了第一桶金,但是卻鬧不過弟弟荀彧侄子荀攸(或許本身就沒想鬧),所以在官渡之戰中,這位“謀主”幾乎是一言不發(史料中未見荀諶出謀劃策)。

官渡之戰後,曹操的幾大謀士田豐沮授荀攸紛紛人頭落地,審配、逢紀為曹操袁譚所殺,只有荀諶的下落無人知曉,此公可能早就在弟弟侄子保護下,返回老家逍遙快活去了——袁紹完蛋了,荀家在河北投資失敗,我的任務結束了……

後漢亂世,大家族兩頭押寶,除了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家族也這麼幹

​荀彧和諸葛亮誰才是漢末第一忠臣?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放翁的兩句詩,把諸葛亮推上了漢末第一忠臣乃至千古第一忠臣的位置。

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自然毋庸置疑,但是他忠於的,並不是大漢天子劉協,而是後來的季漢昭烈皇帝劉備——諸葛亮給劉備當丞相的時候,山陽公劉協還活著呢。如果說給劉協開追悼會並且上諡號“孝愍皇帝”的時候,諸葛亮和劉備都不知道自己是在演戲,估計是沒有幾個人會相信的。

大家翻閱後漢三國史料就會發現,當時除了互派間諜,就是諸葛亮跟司馬懿之間,也經常有互動溝通和書信往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劉備和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當時是“上墳燒苞米葉子——糊弄鬼。”

諸葛亮幫劉備稱帝,無可厚非,因為劉協已經沒有什麼威望了,如果劉備堅持尊奉劉協,關羽當時已經犧牲,尚在的張飛馬超魏延等人是不會贊同的,諸葛亮和趙雲即使有這個心,也不可能跟絕大多數人唱反調。

後漢亂世,大家族兩頭押寶,除了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家族也這麼幹

​諸葛亮趙雲沒有在劉備稱帝的時候唱反調,那是因為劉備也姓劉,只要劉家人做皇帝,都不影響他們成為大漢忠臣。

荀彧與諸葛亮不同,他是敢公開跟曹操唱反調的。

荀彧,或者說荀家之所以兩頭押寶,也是對出於對漢朝的忠誠,同時也是為自己家族的未來著想,所以荀彧唱反調,荀攸不唱。

當董昭等一群馬屁精表示曹操應該“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的時候,荀彧站出來反對:

“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反對有效,曹操在荀彧薨逝之前,一直沒有進魏公加九錫,直到荀彧“以憂薨”,曹操才如願以償。

後漢亂世,大家族兩頭押寶,除了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家族也這麼幹

​在曹操進魏公加九錫進程中,荀彧的侄子荀攸保持沉默,所以荀攸依然受到信任和重用,曹操諄諄告誡自己的接班人曹丕:

“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

荀彧薨逝,曹操如釋重負;荀攸離世,曹操痛哭流涕。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其實算無遺策的未必就是荀彧荀攸,他們之所以名垂青史,還是由於大家族的深厚底蘊、良好教育和周密佈局——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其實營盤總有一天會垮掉,而大家族卻能像流水一樣生生不息,王朝轟然倒下,大家族卻能像泰山一樣巍然屹立。

其深層次的原因,筆者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是可能讀者諸君一句話就能概括,那麼這句話應該怎麼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