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南京必吃街頭小吃推薦——湯包

又是菊黃蟹肥之時,除了最時髦的螃蟹外,蟹黃湯包又正式登上節令美食的清單,爬進老饕的嘴裡。

這裡重點說的是南京的湯包。

湯包--顧名思義,有湯有包,不過南北差異歷史傳承,其意思也不盡相同。南京湯包的基本特徵應該是,豬肉中拌和肉皮凍,以甜口味主要口感,體積大都如杏子般大小。講究的是湯鮮,肉彈,微甜,肉色多醬油色偏多。此為湯包。

而此種類型的食品,在更南方一些諸如上海,又名小籠,最為有名的就是南翔小籠,其個頭比南京湯包更小一些。上海小籠的典型特徵就是一般肉色本色較多,少醬油。順便說一下,小籠這種說法,在某些地方拿出的就是小蒸籠蒸的小包子。

還有一個地方類似產品比較有名的就是開封灌湯包,那個口感麼,主要是靠肉中打水,以肉汁為主要湯水,然後口感偏鹹口,湯汁也沒有肉皮凍化開的濃稠,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這裡就要說另外一種“湯包”了,嵊州湯包,第一次得悉後想想人家說的也不錯,就是南北比較常見的餛飩了,湯裡面有包這肉餡...,反正就是叫湯包。

好了,話說回來。南京究竟有哪些好吃的湯包呢。主要是按照類別分的,排名不分先後哦,各種都有自己的特點,反正都很好吃,有空就都試試。

第一,脫胎於南京老字號雞鳴酒家(嘮叨一句,好好的國企倒了,產品卻火了,不能再議論了,要不然不給發了),其典型特點就是湯包是扣過來蒸的,包子口朝下,端上來的時候圓如饅頭。代表店:尹氏湯包,徐建萍湯包,太平門雞鳴湯包店。口味屬於肉彈、微甜型的。

第二,小區中深埋的湯包店,很多,只要你肯探,典型特點就是口朝上,一般都是專門賣湯包,這種類型的店其實大部分都是安徽人開的。深在小區裡的,基本上都開了好多年,口感基本都不錯。筆者常去的比如鎖金村中的文青湯包,興衛村南山菜場門口的湯包。

第三,老字號 大個頭湯包,在南京有幾家老字號,歷來都有湯包,比如四川酒家、劉長興,他們的湯包特色就是大,之前說的基本上都是一籠八個,他們這種一籠只能四個。口味麼,基本差不多。但個人認為,這種大個的,在現在食品這麼充沛的年代,容易使人膩味。

第四、蟹黃湯包 南京有個很有名的地方專門做蟹黃湯包,就是六合龍袍。但實際上龍袍的蟹黃湯包脫胎於淮揚地區的蟹黃湯包,以蟹肉蟹黃輔以肉和皮凍,最貴的蟹黃湯包基本上是沒有豬肉的額,全是蟹肉蟹黃加上皮凍,基本上就是喝湯,極鮮的口感,味道上也沒有那麼重的甜味,以鹹鮮口味主。價格也從10-20多一個。(科普一下,蟹黃湯包其味道和顏色的主體只能是母蟹的蟹子,公蟹能貢獻的就是蟹肉)龍袍街上(就一條街)基本上開著門面的湯包店味道都還行,基本不會踩雷,而且龍袍蟹黃湯包一般都提供農家菜的配套,所以比靖江的湯包多了些鄉土氣息。

但六合的蟹黃包其實還有另一個流派,不知道從哪傳來的,就是有肉的蟹黃湯包,就是湯包裡肉還是保留了一部分,拆入了一定分量的蟹黃蟹肉(多的貴,少的便宜)。典型店就是六合主城區的唯一一家店,常四湯包。據說到了這個季節,基本上六合主城區的店裡賣蟹黃湯包都是他們家提供的,而且很有意思,他們家平時麵條餛鈍湯包,普通湯包很甜,但蟹黃湯包還好,鹹鮮為主。他們家蟹黃湯包一般10月份上市,賣到第二年的五月份。

來南京必吃街頭小吃推薦——湯包

蟹黃湯包

來南京必吃街頭小吃推薦——湯包

雞鳴系湯包

這種在南京小區裡也有,按季節做,我記得好像在文昌巷那家安慶餛飩店附近。

歡迎大家交流美食,國慶可以都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