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愛南京,有大部分原因是小吃太多了。美食雜誌採編,這城市裡面也總少不了南京城。南京人愛吃,那是肯定的。能讓人津津樂道的,鹽水鴨、烤鴨、鴨血粉絲湯、湯包、小餛飩....光面條在城南就要百八十家,說上三天也說不完。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對於南京人來說,最好吃的一碗鴨血粉絲湯,不在熙熙攘攘的鬧市裡,總藏在不經意間路過的巷口,一個默默無聞的郭郭拉里。小潘記、石記、雲記、還有和湯包,小餛飩打成一團的,每家都有自己獨到的口味。

小潘記名聲在外,前幾年還被臺灣美食家詹姆士報道過,名聲大噪。特別之處在於湯底裡加了白蘿蔔,很是提鮮,就著鍋巴吃起鮮香過癮。

雲記常年和鴨子店老闆合作,對於食材新鮮度絲毫不用懷疑,湯裡放了豆芽,端上桌前還加了一小撮的孜然粉,味道竟也十分鮮美。

連鎖店裡鴨德堡也值得一提,湯白味鮮。一勺滾燙的鮮湯,滴上數滴香油,撒上一層鴨胗鴨肝鴨腸等,再點上一撮香菜。愛吃辣的客人,還可以再加上些辣油,又香、又辣、可口的很。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小潘記鴨血粉絲湯:珠江路275號-3

石記鴨血粉絲湯:鎖金村(近鎖金東路蘇果社區店)

劉一碗鴨血粉絲湯:文昌巷7號

鴨德堡:南京各大分店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第一次吃南京鴨油燒餅的人,有可能徹底顛覆對燒餅的味覺認知。這種用鴨油和制的酥燒餅,其選料、製作、火功、質量均很講究,燒餅層次分明,入口又香又酥,餘味久存。

南京的“鴨油酥燒餅”分成兩大類:一是純鴨油酥燒餅,另一是帶餡的鴨油酥燒餅。

正宗的“鴨油酥燒餅”是皮黃殼脆,內軟餡酥,一口咬下去,咬口齊整,不掉渣,不粘牙,唇齒留香。而南京每個賣燒餅的小店,大都排滿長隊,南京人對它的喜愛可見一斑。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朱記小鄭酥燒餅:老門東三條營49號(多家分店)

成誠酥燒餅:水西門大街127號4號

奇芳閣:貢院西街12號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在南京人的記憶裡,說到湯包有兩個概念:雞鳴湯包+蟹黃湯包。不少老南京對當年雞鳴酒家還記憶猶新,“雞鳴酒家最有名的就是湯包”。

一籠湯包,一小碟醋,一碗蛋皮湯,咬個小口子滷子吸的刺溜刺溜響,那味道聽起來就好吃。

如今還想吃到,只能去熱河南路的雞鳴湯包了,那是當年雞鳴酒家湯包名師居銀根的女兒徐建萍開的,也叫徐建萍湯包。另外也可以去食朝匯,據說那裡的湯包直接從徐建萍店裡拿貨,每次去那吃飯也是必點。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而湯包中的愛馬仕——蟹黃湯包,蟹肉蟹油做出的湯包,一根吸管插上,汁混著蟹黃盡數入喉,湯清不膩鮮美無比。龍袍的湯包、魯氏的湯包,實實在在的蟹黃湯包吃起來更過癮!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徐建萍湯包:熱河南路37號中國農業銀行南側巷內

小李湯包:殷高巷30號

魯氏湯包王:長白街17號金陵閘小區

龍袍人家:龍袍鎮中心轉盤龍江路1號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日啖鴨子三百隻, 不辭長做金陵人。”南京人愛吃鴨,身上幾乎所有的部位都不放過。醬鴨頭是一種獨特的滋味,乍一看沒有什麼吃的,但除了鴨下巴,全部都是美味。

香酥軟爛的鴨頭輕輕一嘬,濃郁的醬香溢滿口腔,愛不釋手,連手指都要吮上一遍才罷休。

龍蝦店裡小菜要配鴨頭,家常菜館也要有一道鴨頭鎮館子,雖是端上桌子的菜,但我更喜歡它拿在手裡啃咬的暢快,這不正是小吃的精華所在嘛~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珍寶舫:平江府路135號(多家分店)

真來斯:卡子門鬱金香路7號

玉荷塘:平江府路156號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南京的牛肉鍋貼不僅本地人愛吃,外地的吃貨也紛紛慕名而來一嘗滋味。牛肉鍋貼、鴨血粉絲湯、小餛飩、酥燒餅,已經成為南京人早餐幾大巨頭。

正宗的鍋貼,煎的油一定要是菜籽油或豆油,這樣煎出的鍋貼色澤金黃,勾人食慾。

剛出爐的鍋貼一定要趁熱吃,小小一口咬下去,濃濃肉汁溢滿口腔,

但絕不能心急,咬大了湯漏,咬快了燙嘴。還有那脆底,合著肉汁的鮮香,一口咬下去,豈是山珍海味能帶來的滿足感。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李記清真館:打釘巷1號

草橋清真牛肉鍋貼扁食店:紅土橋26號

金記老七家灣第一鍋貼店:金沙井20-3號

馬祥興菜館:雲南北路32號1-3號

李榮興:南湖東路27號(南湖一中斜對面)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赤豆元宵雖然哪裡都有,但是南京土著卻對這碗平常的赤豆元宵格外有感情。濃濃稠稠的一大碗,用紅豆沙煮小元宵和蓮子,再用藕粉勾芡,用“軟糯香甜”形容真是當之無愧!

夫子廟的蓮湖糕團店,每天都顧客盈門,飯點兒去的話連位子都沒有,糕團窗口和湯麵窗口總是排著長長的隊,節假日的時候就直接擠不進去了。每次走到那裡都會邁不動腿,只為那碗軟糯香甜的赤豆元宵啊。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藍老大糖粥藕店:老門東三條營49-3號

蓮湖糕團店:貢院西街26號

白下元宵鋪:多家分店

芳婆糕團店:王府大街50號(正山堂對面)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相比高端大氣的西餐廳,南京人更愛鑽到小巷子裡吃碗麵條,喝碗餛飩。而眾多小吃當中,南京人,最離不開的還是屬這碗小餛飩!

早上到小攤子一坐,熱氣騰騰的小餛飩端上來,一天的美好生活就開始了。

標準的南京小餛飩是薄皮的,用個小棍沾點肉,在餛飩皮上一點,粘起一張餛飩皮,用手一抓,就成了一顆小餛飩,裡面的肉餡其實很少。

但是下出一碗,吃到嘴裡總是香氣四溢,彷彿那一點點的肉餡帶出了餛飩的無限美味。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安慶柴火餛飩: 轉龍巷中營6號

大喜餛飩:新馬路4號浦鐵一村內

姍姍家餛飩:瑞金新村西門直走20米右手處

老董餛飩攤:小心橋路口(近剪子巷)

金陵楊家餛飩:曹都巷1-3號(近明瓦廊)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皮肚面作為南京的地標性食物,正確的吃法就是加一點紅紅的辣油,口味重的再來點兒醋,將十幾種材料一起拌一拌,卯著勁兒咬。一口湯,一口面,絕配!

很多外地人剛開始吃皮肚面,覺得一般,並不是那麼驚豔!吃多了就發現,其實是值得慢慢品味的,香、辣,味道樸實。

很多外地人接觸南京人也是,初次打交道,覺得嗓門大喉嚨喳,日子久了,

發現實際上是刀子嘴、豆腐心,對人沒有壞心腸,完全可以做朋友。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易記皮肚面:明瓦廊101號(近大洋百貨)

項記麵館:陸家巷13號

鴻福麵館:西白菜園27號

巴子麵館:評事街玉帶園15幢

祁家麵館:明瓦廊大香爐32-2號(近二十四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