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還記得“追星女孩”楊麗娟嗎?

她曾因夢見劉德華,便瘋狂迷戀上他。16歲因痴迷劉德華無心學習而輟學,之後的生活更是圍繞劉德華行進。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楊麗娟

如果說,對於楊麗娟的舉動,我們尚可歸為“私生飯”的行為,但對於她父親“愛”女的種種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

為圓女兒的心願,父親最終以驚世駭俗的方式——跳海自殺,逼迫劉德華見女兒一面。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楊麗娟68歲的父親楊勤冀搶救無效身亡

整個事件,讓多少人搖頭嘆息。有人說,誰的年少不迷茫?

父母引路的燈塔,是孩子前進的方向。作為孩子,難免會遇到人生路上的泥潭,能否順利走過去,父母的遠見很重要。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01 孩子長不大,多緣於父母的“不忍心”

作家劉墉說:“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得步步離開父母,走向外面的世界,這是人生的必然。”

父親跳海自殺的那一年,楊麗娟29歲,妥妥的成年人一枚。但她表現出的,卻是與年齡不符的幼稚、偏執和任性。

甚至,父親的死也沒有讓她反思。她反而更堅定自己的追星夢,用父親的意外再次喊話劉德華,要求見面。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有網友說,如果我當時在場,一定一個巴掌呼過去,讓她清醒。

時隔12年,《豫見後來》中的楊麗娟,言談舉止溫和、理性、成熟,和以前判若兩人。

主持人魯豫說,你的脾氣沒了,是因為讓你發脾氣的人沒了。

一陣見血。

這個能讓楊麗娟發脾氣、隨心所欲使性子的人,正是她的父親:

為滿足女兒的追星願望,賣掉家裡唯一的房子,一家人租房住;

為籌措女兒見劉德華的資金,賣掉自己的腎;

去借高利貸,為讓女兒見偶像一面;

陪著女兒一次次去北京、香港,圓女兒的心願。

…….

不忍女兒受半點委屈、苦痛,只要女兒滿意,哪怕是無底線縱容,哪怕是賠上自己的一切,也在所不惜。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我們可以縱容孩子,但生活不會,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已暗中標好價。不忍心的代價註定是昂貴的。

你之蜜糖,子之砒霜。

沒有了父親的保護,楊麗娟四處碰壁,嚐盡了生活冷暖。不惑之年的她說,感謝上蒼沒有丟棄我。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朋友曉琳是公認的“狠心”媽媽。

女兒悅悅不到一歲,咿咿呀呀指著想要的玩具,曉琳從不幫女兒拿,而是鼓勵她自己去拿。

悅悅3歲時想坐搖搖車,曉琳把錢給她,讓她自己找售貨員換硬幣。

悅悅上小學後,曉琳帶她熟悉了上學路線、交通規則後,就讓她自己上學、放學。

女兒10歲時,曉琳讓她寒暑假去朋友的的快餐店裡打零工。

曉琳狠心鍛鍊女兒的背後,是女兒更快的成長。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悅悅現在非常獨立,也很能幹。在學校,是老師的小幫手,在家裡,儼然一個小管家,從不讓大人操心。

曉玲解釋說,對於孩子,護得一時,護不了一世。孩子終將離開我們,我們適時的“狠心”,會鑄就孩子從容面對生活的能力。

不忍心放手、一切包辦的父母,養出的多半是一個一直斷不掉奶的孩子。

父母們或多或少會像楊麗娟的父親一樣,總想庇護孩子,卻不知會讓孩子錯失成長的經歷。這樣的成長,父母無法替代,也不需要替代。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02 狠不下心的“愛”,是如何影響孩子的

楊麗娟的母親身患殘疾,沒有工作,父親只是一名普通教師。父親生前,一家人的開支僅靠父親的工資維持。女兒追星,父母勸阻無效,之後開始省吃儉用,不惜債臺高築去支持女兒的追星夢。

狠不下心割斷女兒的追星夢,不忍看女兒失魂落魄,卻一步步將全家人的理智拖到深淵,直至悲劇的發生。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疼愛孩子的父母雖然各不相同,但捨不得對孩子狠心的父母卻很相似:

怕孩子摔倒,便不讓他奔跑;

怕孩子流淚,便不斷縱容溺愛;

怕孩子受委屈,替孩子掃清前行的一切障礙;

……

杭州某中學初一新生中,有一半的人不會疊被子、繫鞋帶,學生委屈滿滿地對記者說:“襪子我會疊,其他的都是我媽幫我疊的。”家長則語氣平淡地說:“一般情況不需要他做,奶奶做,他還小呢!”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貴陽某小區電梯上的指紋機被23歲的小夥扯掉,從26樓拋下,媽媽拒絕兒子承擔責任:他還是個孩子。

面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偏離,父母覺得沒必要小題大做。不得不說,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礙,往往來自於最親近的人。

孩子知天文、知地理,卻四肢不勤、曲直不辨,這樣的後果是一撮而就的嗎?顯然不是。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自我效能”:指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中從事某種行為並取得預期結果的能力,即個體自己對自我能力的感覺。

大人用種種“不忍心”暗示孩子:我永遠是個孩子,我沒有能力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也不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孩子眼中,依賴父母、自己心安理得地長不大,成為了一種習慣、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03 父母的“狠心”需要契機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曾說,幫助孩子為真實生活做好準備,才是最重要的。

想要孩子獨立、有擔當,我們就要給孩子鍛鍊的機會。那該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找到訓練孩子能力的契機呢?

  • 鼓勵孩子思考,不替孩子做決定

有一則泰國短片,媽媽將菠蘿冷凍後當作冰激凌送給女兒,這種美味激發了女兒售賣菠蘿冰激凌的念頭。

第一天,女兒售賣菠蘿冰激凌卻無人問津,明知原因的媽媽,沒有告訴女兒該怎麼做,而是讓女兒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

女兒跑去市場,認真觀察商販們如何賣東西。之後,她們製作的菠蘿冰激凌,總能銷售一空。

視頻中的媽媽,沒有把售賣的技巧直接告訴女兒,而是讓她學著觀察、總結,自己動手解決困難。

所以,自己做主、解決問題,會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和動手能力,這是孩子享用一生的本領。

  • 讓孩子在犯錯中學習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頑劣男孩樂格克為報復學校門衛馬桑大叔,將他的眼睛弄傷。

為了讓樂格克學會體恤別人,馬修老師安排他去醫務室照料馬桑大叔。

在照料的過程中,樂格克被馬桑大叔的寬容、仁愛感動,從一名無可救藥的壞學生,變成了一個承擔責任、懂得感恩的人。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每個人從降生的哪一天起,便不斷地犯錯誤,只有在不斷犯錯、碰釘子的過程中,才能逐漸長大。

楊麗娟在《豫見後來》中對主持人魯豫說:如果重新來過,我不會再那麼做了。

如今的幡然悔悟,源於她對曾經犯錯的認識。儘管她曾經的人設,讓人無語又憤懣,但最終她還是懂事了,懂得感恩,懂得努力生活,懂得關愛親人。

魯豫再訪“追星女孩”楊麗娟: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這樣的結局,也是我們所期盼的。就如網友留言:這個“大寶寶”終於長大了。

我想,這大概就是成長的樣子吧——無關年齡。

顧城曾在一首詩中寫到:

你說,你不愛種花,

因為害怕看見花一片片地凋落,

所以為了避免一切的結束,

你拒絕了所有的開始。

願我們在愛孩子的同時,對孩子“狠點心”,讓孩子品嚐蜂蜜的甜味時,也讓孩子品嚐酸、鹹、辣的味道,因為這本身就是生活的味道。

-END-

作者丨口袋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