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员回归路上的“掌灯人”

盐池县| 吸毒人员回归路上的“掌灯人”

戳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一日吸毒、终生戒毒”,这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魔咒,困扰着无数吸毒人员及其家庭。由于受多年吸毒史及戒毒经历的影响,吸毒人员生理、心理在社会化层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往往遭遇来自内外部因素组成的多重就业危机。然而,在他们黑暗道路上有这样一群替他们“掌灯”的人——禁毒专干。

“帮助他们戒掉毒瘾,使他们恢复社会‘功能’,不管是对他们的家庭和睦,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盐池县禁毒办负责人张广春向笔者介绍,盐池县禁毒办已为64名符合条件的戒毒康复人员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为54名符合条件的涉毒人员解决了廉租房,为因毒致贫家庭人员安置工作11人次,将3名无人赡养、无人监护、符合条件的吸毒康复人员家庭生活困难的老人和子女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切实解决帮教对象的实际困难,同时,为43名吸毒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政策等扶持,帮助其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用“爱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盐池县青山乡戒毒康复中心主任侯智雷,就是这群“掌灯”人中的一员。帮助涉毒人员回归生活只是侯智雷倾心倾力工作的一个缩影。两年多的时间里,侯智雷无数次的往返于青山乡各个行政村,苦口婆心与戒毒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了20多名吸毒人员成功回归到已偏离的人生轨迹。

侯某某,盐池县青山乡人,在2007年以前,尚未接触毒品的她和丈夫日子过得还算富裕。但充盈的生活使其迷失了方向,加之对毒品的好奇心和对毒品危害认识浅薄,她和丈夫陆续染上了毒瘾,以前的幸福生活也一去不复返。让人尤为痛心的是,她的大儿子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也沾染上了毒品。至此,一家三口,以贩养吸,深陷毒潭,难以自拔,家产因而吸食殆尽。

盐池县| 吸毒人员回归路上的“掌灯人”

2016年5月,侯某某从盐池县看守所释放。侯智雷得知其出狱后,主动与其联系,用耐心与之打了一场“心理战”,在多次的心理攻防下,同年10月,侯智雷了解到其有养殖肉牛的想法,但当时资金面临很大缺口、同时牛场并没有铺设自来水管,畜养用水也无法及时供给。于是,侯智雷立即将这一情况汇报青山乡党委、政府。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协调乡镇畜牧站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并主动帮忙联系乡水管所,铺上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牛场用水问题,同时也积极联络投资建设青山乡有爱心的企业家,帮忙将通往牛场的路面铺设了砂砾石路。

侯某某终于没有辜负众人的关心帮助,截至目前,共养70头肉牛,成为了青山乡养殖大户。提起侯智雷,侯某某感激不已,“如果没有候主任,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用“耐心”筑起帮扶的信心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禁毒工作既有长久性,又有反复性,需要我们细致的关怀和耐心的帮教。走访服务对象需要耐心,要不厌其烦,帮助吸毒人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彻底与毒品脱离更是需要耐心帮教和积极有效的监督。

宁某某,盐池县麻黄山乡人,靠着自己的勤劳,成了当地的富裕户。可是,富裕的生活使宁某迷失了方向,沾染上了赌博恶习,把辛辛苦苦挣来的500多万元输了个精光。极度渴望一朝致富的他,逐渐开始贩毒,并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染上毒瘾,于2008年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盐池县| 吸毒人员回归路上的“掌灯人”

2010年,宁某某出所回到家乡。麻黄山乡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主任张正泽了解情况后,时常找他聊天,做心理辅导,并不断接触其家人、朋友,希望能够一起帮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在这种持之以恒的耐心帮助下,宁某某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吸毒,重振精神,脚踏实地,从头做起!为了让他尽快融入社会,张正泽积极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特色帮扶小组,并针对宁某某的自身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虽然,在这一过程中,禁毒专干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宁某的关心与帮助却始终从未中断。

很快,宁某某的养猪场建起来了,仅去年就获利30多万元,并成立了麒瀚种养殖合作社,为本村24户建档立卡户每年补助400元,带动当地黑毛猪养殖业发展,为4户残疾户免费送仔猪进行喂养,并帮助销售,自己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用“恒心”树牢戒断的决心

“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用恒心树牢戒断的决心,是做好禁毒工作的重要保证。

盐池某鲜啤制售吧是一家由7名涉毒人员联合注资的自营企业。朱某与侯某曾因吸毒而多次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从强戒所出来的他们,面对的是亲人疏离的目光,身边人刻薄的语言,这些一度都使其陷入深渊而无法自拔。

盐池县| 吸毒人员回归路上的“掌灯人”
盐池县| 吸毒人员回归路上的“掌灯人”

大水坑镇、青山乡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主任左荣东、侯智雷得知其出所后,主动与其联系,用恒心与之打了一场“心理战”。2017年至2018年间,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朱某、候某等7人联合注资开了一家鲜啤制售吧。在试营业过程中,盐池县禁毒办联合青山乡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积极联系相关媒体进行宣传,帮助其拓宽销售渠道,提供资金及政策扶持,鼓励其重拾自尊、重建自信、以决心挑战毒品的诱惑,以恒心面对创业的艰难。

当他们沉浸在收获创业第一桶金的喜悦时,左荣东和侯智雷及时把握这一特殊时机,与他们进行了一次更为深入的心灵沟通,帮他们展望未来美好人生、坚定戒断的决心,为他们铺设一条重回社会的希望之路。至此之后,该店面在营业过程中,陆续扩大规模,现租用八百平米的场地作为生产基地,仅夏季3个月,营业额达到60万元,将有望为更多的吸毒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成为了今朝创业成功的典型。

其实,在吸毒人员的背后,有很多像“侯智雷”“张正泽”“左荣东”一样可爱的禁毒专干,他们寓管理于服务中、寓教育于帮扶中,以实际行动,挽救这些受毒品侵害的特殊人群。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成绩不是证书奖牌,不是领导表扬同事称赞,而是戒毒康复人员能够真正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在盐池县40名服务于一线的禁毒专干中,有29名禁毒专干为退役军人,穿上军装,他们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他们仍为人民履职尽责。从现役到退役,变了的是就业的领域和岗位,不变的是用一生“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盐池县禁毒办)

盐池县| 吸毒人员回归路上的“掌灯人”

吴忠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